注册

李乐成:经营城市远不是有些人的简单算法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人参与 评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今年通水,汉江上游约1/3流量即将北送,这样的背景下,汉江经济带如何“生态”发展引人关注。为此,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请他解析由“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升级为“两圈两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及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带)后,湖北发展未来走向。

汉江生态经济带

经济观察报:在这次“两会”上,你和其他几位代表一同呼吁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升级到国家战略有什么必然性和迫切性?

李乐成:汉江流域承东启西、沟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中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移民区、核心水源区和调水影响区,汉江的生态建设备受关注,必须做到“南北双赢、南北两利”。“南水北调”本身就是国家工程,但是要保证将干净的水调到北京来,必须要保障生态安全,特别是要保证调水库区下游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不受影响。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移民安置,乃至它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都是需要统筹考虑、予以保证的,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的一个基础条件。没有这些条件,长期稳定的、正常的、干净的调水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从这几个方面讲,我觉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理应作为国家战略,提到更高的层次。

并且它与实施国家战略直接相关,比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上游来水量减少25%以上,汉江中下游水位降低0.3-0.5米,多年平均流量损失约30%,水体环境容量降低26%左右,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给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汉江中下游航运、工农业用水将受到一定影响,这肯定会对我们汉江中下游带来生态挑战。南水北调工程,过去更多考虑的还是大坝以上库区的,对下游影响的考虑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济观察报:湖北是如何考虑汉江生态经济带跨省域问题的?湖北发改委和河南、陕西发改委是否有对接?

李乐成:我们和河南、陕西发改委经常会有一些联系。比如说库区安全,几个省都有一些联系机制。并且南水北调是一个国家战略,生态发展、库区移民,本身是战略的实施内容,包括京津冀对口支援的问题。但是专门针对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还没有,目前我们省里面正在编制规划,将要跟陕西、河南的规划进行对接,或联起手来一起做。

经济观察报:中部六省中,湖北是如何定位的,如何处理与其他五省的竞争关系?

李乐成:按照我们书记、省长讲的开放是我们湖北省的强省战略。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式。开放首先讲的是一种合作,湖北省为什么积极参与“中部博览会”、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为什么在更大的区域积极谋划这些大区域发展战略呢?就是想扎扎实实推进开放战略,打开新思路,通过行政、经济、文化的联系来丰富区域一体化的内涵,推动一体化的进程。

至于说中部的合作,对于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每年的“中部博览会”搭建平台,使各省在一起交流经验、流通商品、进行合作项目等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更不用说,现在各省都全力以赴,国家有关部委正在开展规划的编制,我相信在未来的开放格局中,这种合作开放的局面会收到不少的实际成果。

基建争议

经济观察报:外界对武汉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声音,你是怎么看的?    李乐成:武汉现在的变化,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大家有目共睹。过去看武汉只是个大县城,现在人家不敢说它是县城的水平了,武汉是按照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方向来发展的。这种变化没有投资、没有基建是绝对不可能的。

过去城市发展,不管多大城市,规划水平是有历史欠债的。那么这个历史欠债,需要通过我们现在的视野来审视。这个审视就是一个改造、革新的过程,是一个新的建设过程。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眼看着一个缺乏统筹规划的城市却任其运行发展,所以比较大的拆迁、改造、建设都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所必须的。武汉体量大,改造难,有些非议也是正常的。

经济观察报:目前很多地方债务爆发危机,湖北的债务以及偿债能力如何?

李乐成:整个湖北的债务是安全的,这是要肯定的前提。整个湖北的债务就是公布的几千个亿,而且相较湖北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速度、经济体量,债务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武汉是湖北的中心城市,城市首位度在全国来讲都是非常高的,武汉的经济总量占了湖北经济的近40%,而其债务总量差不多也占了相同比例,这个是正常的,在这个发展阶段也是必须的。没有举债的建设,就不可能有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但不搞债务就发展缓慢。比如,很多人买房子都后悔没有早几年买。搞建设也一样,建一个大桥可能十几二十个亿,过了五年十年,一个大桥可能就是两百亿,甚至更多。所以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算的是经济账,远不是有些人的简单算法。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难题

经济观察报:在统筹武汉城市经济圈中,湖北省最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

李乐成:武汉城市经济圈,可以通过产业的沟通、产业的合作等方面,把周边城市连接在一起,但是真正要解决的还是一体化的问题。目前一体化还做得不够,大家对此还有所期望。一体化既有硬件问题,比如交通一体化,统一区号,电信的、通信的一体等等,更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创新,市场一体化的系统的推进。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推进一体化,用市场来配置产业、用市场来配置资源、用市场来引导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包括社保、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方面也要推进一体化。但要实现这些一体化,应该说还需要打破许多现有的东西,需要有更多的顶层设计,更多的创新、试验和推动工作。比如其他城市想着通过一体化来享受武汉发展带来的福利,但武汉觉得自己的辐射网络,现在还没发展够呢。

在省级统筹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在政策支持上,将下放给“一主两副”更多的审批权限。毕竟它们的基础条件比较好、人才也比较多,竞争力也更强。

在国家批复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的目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交通、公共服务、产业转移等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感觉还不够,空间还很大,这是未来的大方向。如果你不向这个方向努力,这个城市注定搞不好。

一体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区域市场分割、行政区划导致的壁垒。目前我们要打破区域的阻隔,区域发展的瓶颈,为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决定资源配置破除阻碍、创造条件。这与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全国的统一市场”的概念差不多。

经济观察报: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相比,前者一体化进程似乎比后者完善,比如推动了区号一体化,武汉城市圈为什么一直没实现?

李乐成:我觉得不好简单类比。因为武汉城市圈就国家批准的规划面积、人口、经济总量来讲要大于长株潭城市群,我们所涉及的城市是“1+8”,也要多一些。这么大规模的城市群,在发展路径、模式上是有区别的。任何一个中心城市,它的辐射半径是有限的,坦率地讲,也有一个带动力不断增加、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过程,也是它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是,长株潭有一个省委常委直接负责牵头的办公机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委员会。

区号统一这个事情会越来越容易。这牵涉到的利益问题,当经济大幅发展时,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小问题。我相信这一块还是要解决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有一个小局服从大局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人家都干了,你为什么干不了?先把区号统一行不行?但公司会说,这样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短期经济损失。从长远看,具体什么时候干或者以什么方法干,我们省发改委正在进行调研、考察,首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一体化。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