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权改革的路径抉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 评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对此给予了正面回应,承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但东江的案例调查却显示,公共资源改革远非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那么简单:补偿本身不仅面临着量化等技术性难题,亦有“施舍”之嫌;而进行水权改革,则不仅需要突破一些现行法规,更需要对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特定的“公共资源”观念进行根本变革,否则公共资源的权益问题将难以明晰,如水权改革交易等公共资源权利改革也将无从开始。

作为人类生存之基,水资源问题,从来不敢令人轻视。

在当今的中国,水权问题更是个火药桶,谁都不愿意碰触:尽管各方都对现存水资源利用配额不满,却因这种不满的强烈和普遍存在,而不愿去揭开盖子。这不仅在缺水的北方沿黄河地区普遍存在,在富水的岭南同样存在。

河源的案例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故事:位于东江上游的河源,为保下游广州、深圳、香港的饮水安全,长期做出大量牺牲,发展受到环保限制的同时,还需进行生态建设投入;而与穗深港的繁荣相比,河源下辖5县全是广东省贫困县。

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广泛存在。对比最鲜明者,除了这里的河源之于珠三角东岸,还有北京之于“环首都贫困带”。在一切讲政治的年代,这样的问题未必会得到凸显,但在21世纪的今天,显然已无法回避。

因此,我们看到,北京在奥运前曾探索过生态补偿机制:在由中央部委出面关停河北、内蒙一些污染企业之后,北京开始向这些地方支付一部分补偿。只是,这样的补偿不仅主要取决于领导人的观念,也在全国范围内过于凤毛麟角。

东江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态补偿问题,而是正常利益分配问题。河源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给香港供水,香港每年为此支付相应费用,但这一费用并非直接支付给河源,而是支付给供水管理方--广东省属国企粤海集团,粤海再向广东省财政上交,最后由广东省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名义返还一部分给河源。

显然,这样复杂、低效而又暧昧不清的利益分配机制,难以令河源满意。这也是中国众多资源型落后地区,强烈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根本原因。在北方一些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如内蒙、新疆、西藏,表现的更为突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对此给予了正面回应,承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但东江的案例调查却显示,公共资源改革远非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那么简单:补偿本身不仅面临着量化等技术性难题,亦有“施舍”之嫌;而进行水权改革,则不仅需要突破一些现行法规,更需要对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特定的“公共资源”观念进行根本变革,否则公共资源的权益问题将难以明晰,如水权改革交易等公共资源权利改革也将无从开始。

中国的公共资源权益改革大幕将启,却面临着不同选择:是选择生态补偿,还是产权改革--明确产权归属,以清晰的规则和市场方式来形成新的利益分享机制。

中国,向左走,向右走?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改革 计划经济 生态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