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自贸区最值得关注的是法律改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 评论

周汉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前所未有的关注。下一步,自贸区内的金融、服务、贸易和文化领域将进一步放开。在周汉民看来,自贸区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法律改革,这也是最值得做的。

周汉民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五个多月以来,其发展情况一直颇受外界关注。

“五个多月来,上海自贸区就是在考虑推广什么、复制什么和升级什么,就是在中国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驻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时表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周汉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前所未有的关注。下一步,自贸区内的金融、服务、贸易和文化领域将进一步放开。在周汉民看来,自贸区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法律改革,这也是最值得做的。

此外,周汉民说,上海自贸区的四块区域已有多年积累,其他地区要做自贸区时,一定要考虑所选择建自贸区的区域已经有过什么作为,自贸区不是政策攀比,不是优惠倾斜的洼地,也不是国家提供的保险箱,搞自贸区,承担的是责任、使命和风险。

法律改革最受关注

《21世纪》: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你觉得自贸区最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周汉民:上海自贸区是国家行为,国家战略,全国给予高度的关注,是36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高层次的关注。上海自贸区是去年3月28日由李克强总理在上海提议的。上海制定了方案,6月30日上交国务院,3天之后, 也就是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正式批准,从没有过这样的速度,说明这是国家战略。到8月27日,中共中央专门组织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自贸区的使命问题,提到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还需要指出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8月30日举行十二届四次会议,有三部基本法律在上海自贸区暂停实施。从中看出,国家最高执政机构党中央政治局,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常委,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常委,分别举行会议推进一项工作,在36年改革开放中有过吗?这是没有过的。

既然是国家战略,因此必须要完成中共中央对它的要求,即复制推广升级。复制体制格局,推广法制建设,升级国家治理体系和文明现代化。但是复制和推广不会是一个接力赛,如果有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

《21世纪》:五个多月以来,上海自贸区主要侧重在哪些方面?

周汉民:5个多月来上海自贸区就是在考虑“推广什么复制什么升级什么”这一问题,就是在中国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实就是两份清单,一个是权力清单,另一个是负面清单,负面清单190项,占国民经济小分类1069项中的17.6%,说明只有不到1/5的领域是受限制的,而且只是目前,往后会继续努力开放。

实际上,上海自贸区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负面清单,而是法律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几次强调,一切行为都要有法有据,但上海自贸区要做的有些是目前法律不允许的,我们怎么做?是不是撇开法律,勇闯天下,先试先行?不是的。我们要把现行法律要么暂停,要么修改,要挪开现行法律不符合我们改革方向的部分,我们才能勇往直前,这种做法至少在全中国是先进的。

人大常委会决定三项基本法律在自贸区暂停实施三年,三部法律不是暂停之后再恢复,而是将根据自贸区的经验而改革,是非常重大的举措。上海自贸区不是有了法不顾法往前走,而是看符不符合法律,先改法再做。所以上海自贸区很容易被外界误解,5个多月到底在做些什么?外界好像很着急,你不做我们来做,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所以上海自贸区现在也在立法,上海自贸区管理条例将在今年上半年生效。

突破四大领域

《21世纪》: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备受外界瞩目,金改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您对此如何评价?

周汉民:金融体制改革,我把它概括为“四化”,即: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境外使用扩大化和管理宽松化。

利率市场化第一步已经跨出,2月28日,利率市场化跨出试点。具体的思路是先外币再本币,先小额再大额。我认为这一思路的考量是完全准确的,因为金融市场的开放,必须稳中有进。其实,上海金融市场的开放,目前在静悄悄地推进。千万不要用革命的语言,激进的方式来描述金融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非常静悄悄地符合规律的过程。而在其他三个方面,我们都已经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有几步很关键,第一步,去年9月29日,自贸区向世界6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18条政策含23个方面,现在23个方面没有全部落实;第二步,去年12月2日,央行支持上海金融政策30条,30条也仍未全部落实;第三步,我们将金融体制改革开放作为抓手,将央行30条由细则来深化,有具体举措来尝试。如果说第一阶段有标志性成果的话,那一定是到今年年终完成两件事情,即自贸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和2014版负面清单,这是核心所在。

《21世纪》:除了金融领域外,未来上海还应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周汉民:金融体制改革、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文化领域的开放,至少在这四块领域,上海市一定要往前走的,金融领域的开放是自贸区的特色。

上海以服务贸易见长,今后服务贸易的放开要看企业的运作情况。我个人以为,像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医疗卫生、信息产业、教育领域、创意产业,上海都具备实力。

由于上海自贸区只有28.78平方公里,所以对货物贸易而言,一定要提升贸易功能,实现贸易集约化。我个人以为,这一块最具竞争力的是融资平台,特别是大众商品的融资平台,像航空器、轮船等,这些融资,将来在自贸区大有前途。

文化领域的开放问题,实际上全国非常关注,一个是演出经纪,一个是演艺场所,这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因地制宜,发挥所长

《21世纪》:目前全国有多个地方对自贸区表示强烈兴趣,一些地方已经提交相关方案,您如何看待?上海如何展开差异化竞争?

周汉民:听说全国有许多自贸区创设方案和建议,对此我深受鼓舞。中国的改革开放,由点连线成片是一个规则。从1978年成立四大特区,到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再到东中西部并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力写照。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我们要做的是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我有一条建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走。整个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要因地制宜,发挥所长。我们必须明白搞自贸区不是政策攀比,不是优惠倾斜的洼地,也不是国家给你一个保险箱,搞自贸区,承担的是责任、使命和风险。

两会结束以后,我会带上海市政协委员到广东等几个地方认真学习,尽管这些地区还不是自贸区,但只有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在自贸区方面,我们根本不是老大。(编辑马娟)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改革 自贸区 体制改革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