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化解过剩产能 不能只靠新型城镇化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参与 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佳木斯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能给水泥行业的发展带来利好,但仅靠新型城镇化不可能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发布的化解产能的思路逐步地去落实责任。”

新型城镇化,无疑是近两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自然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表示,有些地区出现的所谓‘鬼城’,是因为缺少产业支撑导致的,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推广村企共建模式,解决城镇建设后的产业支撑问题。

另外,有业界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激发新建住房增量,带动城市配套等基础设施等的需求,推动基础行业的发展,从而化解产能过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赵君却没这么乐观,他认为,仅仅靠新型城镇化不可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水泥副总裁赵君:冷静看待新型城镇化 淘汰落后产能还需其他政策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化已成共识,与“治霾”一样,化解产能过剩成为“两会”前的“强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佳木斯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能给水泥行业的发展带来利好,但仅靠新型城镇化不可能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发布的化解产能的思路逐步地去落实责任。”

能提振水泥需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激发新建住房增量,城市配套等基础设施等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据《金融时报》的报道,根据估算,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需要新增基础设置投资至少10万元,每年需要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8万亿元左右,未来8年我国需要新增基础设施投资40多万亿元,并带动数额很大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城镇化对于水泥行业的新机会,在赵君看来要冷静看待。“新型城镇化”远没有“4万亿投资”带来的刺激大。新型城镇化是稳定中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有很长的路走。新型城镇化对这个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全国的水泥市场不能一概而论,地区基础设施好坏与水泥用量成反比。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咨询部主任高智曾表示,目前,水泥行业总产能是30.7亿吨,我国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吨,以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产能过剩。而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达到历史的顶峰后便开始下降。

赵君表示,仅仅靠新型城镇化是不可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发布的化解产能的思路,逐步地去落实责任。

不要重复建设

赵君建议,化解产能过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重复建设,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

根据国务院2013年41号文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方意见”和工信部的要求,今年正在修订的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中将取消复合32.5强度等级水泥。赵君称很赞成修订标准,把达不到标准的水泥企业全部淘汰掉,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规模化经营,这样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效益都会提升。

针对目前水泥市场现状,赵君表示担忧。他说,2013年,很多地区水泥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0%。很多不符合行业标准的水泥企业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导致水泥产能过剩的因素。他无奈地表示,有的生产线还在建。

赵君认为,在新的一年中,会通过大集团的联合重组的方式,遏制、淘汰、化解一批落后产能。“中国建材也承担了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社会责任。”

赵君呼吁,产能过剩既浪费了国家的财富,又污染了环境,还造成行业大面积亏损。希望把化解产能过剩,控制重复建设的责任落实到省市这一级各个宏观调控部门。

对于 “2014年水泥市场是否能够趋好”这个问题,赵君表示:“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缺少产业支撑产生“鬼城”推广村企共建的城镇化模式

2014年是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也被相关产业界人士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机会。

身兼企业家及村书记双重身份的天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天任,今年“两会”共提出了13项议案,其中有3项提到“城镇化”建设。

日前,张天任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避免产能再次重复建设,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将企业也完全吸纳进来,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吸纳企业参与城镇化

“城镇化”无疑是近两年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能源产业的民营企业代表,张天任因为生长在农村,创业起步也在农村,与城镇化建设有着特殊情结。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认为,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社区构造、文化和法律素养提升、立体文化传承等软规划的忽视。

“城镇化建设要避免由政府单一推行和主导,这样会导致缺少产业的支撑,城镇功能不够完善,仅仅是让农民搬进了楼房,但并没有让农民融入城市。”他提出,在城镇化上要注重科学规划,做好产业支撑作用,完善城镇功能等。

张天任在今年“两会”的议案中提出,建议国家从权利义务、地位作用等方面对农村城镇化依法软规划进行立法,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强大、更持久的动力;建议在城镇化进程中,创建村企共建新模式,让企业成为主体,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张太任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关键举措。企业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产业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城镇整体规划不够科学、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对这个提案充满信心。”

“城镇化不是简单盖楼房集中居住,更需要规划和发展产业,才能真正聚集人气,支撑建设后的城镇发展。我国有些地区出现的所谓‘鬼城’,就是因为缺少产业的支撑而导致的。企业的加入可以建立相应的关联配套产业,解决城镇建设后的产业支撑问题。”张天任表示。

推广村企共建模式

据悉,同时拥有村党委书记身份的张天任,已经在推动村企共建模式中有了成功经验。天能集团与煤山镇新川村开展的村企共建活动,帮助该村发展规模企业11家,吸纳、安置周边1200多名村民就业,村里涌现出600多个“百万元户”,几十个“千万元户”。

张天任告诉记者,目前,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吸纳就业、带动致富、税收缴纳、城镇建设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许多村办(镇办)企业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成长为国内知名企业,甚至是行业领头羊。

“天能集团当初就是从一家小小的村办企业发展而来的。”张太任同时表示,“但村办(镇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最明显的就是缺乏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放开行业限制,支持村办(镇办)企业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目前被看做基础行业发展的新契机,对于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

张天任称,国家政府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绿色环保、注重生态化,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大量优先采用储能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这对新能源产业将是个巨大的拉动作用。张天任称,城镇化建设对新能源及相关产业提出了许多应用需求,例如路灯系统建设、交通工具改善等。

新型城镇化需放开“看不见的手”

产能过剩,是几个基础材料行业最关注的话题,也是困扰行业的难题之一。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提出“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业界预测,2014年产能过剩的基本面还会持续,同时,今年也会是国家层面来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淘汰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让一些出现产能过剩的基础材料行业看到了机会。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被列为了2014年重点工作,并指出,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 “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坚定的政策信号,带来了业内对新型城镇化未来投资热点的关注。业内预计,基层城镇的市政建设将面临一轮高潮。券商研报看好的行业中,包括园林、环保、轨道交通、装饰、建材、智慧城市甚至家电、商业零售、乘用车、食品饮料、医药、移动终端设备和服务等多个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不同行业企业家的采访中,深感他们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期待,尤其是在水泥、电池、钢铁甚至是房地产等行业,新型城镇化已被视为带来过剩产能化解、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机。有企业家直言,城镇化将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新能源行业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提振。同时,就如何有效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产业支撑问题,如何让企业充分参与,如何避免再次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他们认为,需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城镇化 李克强 基础设施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