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农机流通行业秩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参与 评论

“国内农机流通行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是以农机化发展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农机市场有着多年研究的《农业机械》杂志社执行主编李明明近日说。

与李的意见对应,此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

这被市场视为政府对农机流通龙头企业扶优扶强政策精神又一新的延续。

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意见》,就已经对扶持农机流通龙头企业进行了具体阐述。之后,在2007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亦明确提出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的要求,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和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步伐,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落地的配套政策,农机流通行业仍然在“小散乱”的泥潭里挣扎。

据不完全统计,2013全国农机流通行业企业将近8万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具有整机销售服务能力)的农机经营者近万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仅有一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几十家,5亿元以上的不足5家。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还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上,普遍存在小、散、乱的落后局面。

另一个数据更加刺眼,农机流通百强企业的农机产品销售规模仅为全国农机产品总销售收入的10%左右,在农机制造行业,按销售规模排位前五的企业产值占到全行业的70%以上,“小流通”和“大制造”的格局带来的恶果是:农机流通企业之间同质化、低利润环境下的过度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经营秩序混乱。

在农村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夫妻店、个体经销商,由于市场被价格战主导,这些农机经销商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观念,而农机作为生产资料和耐用品,农民购买农机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服务,甚至一度因无人维修出现“流浪机”现象。更为紧要的是,“小、散、乱”的现状造成流通行业中间环节较多,层层加价,最终损害的只能是农民的利益。

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举个例子,目前我国棉花是劳动密集型的大田作物,相对于其他作物,种植管理环节多、农艺复杂。为此,劳动力用工量大,其中单是采花成本就占到了总成本的50%。现阶段,我国棉花生产的人工费用已经达到1000元/亩上下。在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这笔费用竟已高达660元~1300元/亩。近几年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逐渐增加,补贴政策的逐渐成熟,2013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9%,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必须推动农机流通行业的发展,即必须构建良好的农机流通秩序,推动主流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扶持主流农机龙头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农机流通成本,方便农民用户选购适用农业机械;畅通优质农机产品销售渠道、规范农机市场秩序,扼制和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行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完备售后服务网络,既可以适应农机产品由于使用季节性强、使用时间相对集中,解决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并对农机服务及时性、有效性提出客观要求,还可以及时培训农民用户,提高农民安全有效使用农业机械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亟须国家通过政策配套在税收、服务培训、配件维修方面大力扶持国内大型农机流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规范行业竞争,引领产业发展。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