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期待更多釜底抽薪的改革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参与 评论

期待更多釜底抽薪的改革术

反腐总是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反腐斗争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外界特别关注的是,最近一年多来有二十多名省部级干部落马,相当于每三周就有一名高官涉嫌腐败被调查。不仅打“老虎”毫不手软,“苍蝇”也不断被大扫除。

昨天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解释了这系列反腐举动的大背景:“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强势的反腐举措以及“强式”的反腐表态既彰显了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也重树了人们战胜腐败的信心。不过,大家也明白,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中国并不是单单依靠“打老虎、拍苍蝇”就能实现,它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

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反腐机制,同时保证贪腐不漏网、打击不手软,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罚当其罪。另一方面,就是强化监督和查案的力度,通过大案要案的查处行动,让腐败分子没有侥幸逃脱的可能,全社会也营造出约束腐败、检举腐败、惩处腐败的健康氛围。

机制和行动的结合,能较大程度上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但这终究属于事中、事后的举措,如何在腐败事前就介入预防?李克强开出的药方是“法治反腐”,他说:“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何谓法治的思维?那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转符合规范,既为人民服务也接受人民监督。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聚焦于个案的查处,既为打掉那些“老虎”拍手称快,也为扫除一些“苍蝇”心情舒畅,然而稍后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查处一个或一批腐败分子后,相似或相同的岗位、领域又出现了腐败现象,以至于公众称之为“前腐后继”。腐败个案的大量查处,却没有能有效扭转腐败的严峻形势。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在于没有能启动釜底抽薪式的改革,个案的查处只是扬汤止沸。李克强施政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鲜明的改革举措就是简政放权,不仅是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先后回答三家媒体提问时出现八次,更是他“牵牛鼻子的改革”之一。中央政府在去年把它当做改革的“先手棋”,在今年初把它当做改革的“当头炮”,牵住这个“牛鼻子”,就能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

一方面,简政放权释放了改革的红利,正如李克强所说,简政放权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最后,企业少找市长多找市场,地方跑北京的来找项目、拉关系的事情也少了,还有一个统计数字表明市场活力正在迸发:2013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增速。

另一方面,简政放权是反腐的重要手段。本届政府大力推动的审批权改革,它将大量审批权取消和下放,这就是彻底清除腐败、寻租的“土壤”和机会。当部委的审批权限越来越规范、精简,那么“跑部钱进”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以此类推,到了地方也会让公权力运行呈现出更加规范、良好的局面。

我们认为,简政放权才是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它在源头上解决了腐败的问题,只有它才能真正遏止腐败,并促成反腐的长期效果。如此,制度反腐、行动反腐和源头反腐才能有效结合,形成反腐的立体网络。不过,目前从源头上反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正如李克强所言,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建立“权力清单”是简政放权的一个关键抓手,也是源头反腐的重要举措,更是李克强“法治思维”的重要体现。因为它明确了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对政府而言,这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就清晰地勾画出权力的边界。而在“权力清单”之外,则是“负面清单”,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充分信任市场,并且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期待未来出现更多类似简政放权这样的釜底抽薪式改革之术,唯有这样,中国经济才会持续发力,中国社会才会愈加清明。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