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克强:行胜于言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来源:华夏时报

人参与 评论

李克强:行胜于言

总理的首份答卷与第二次记者会

本报记者陈岩鹏张智北京报道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言如其人,寥寥数语,“克强范儿”尽显。

“认认真真地干对几件重要的事,胜过那些没有边界的争争吵吵,李克强总理就是在做正确的事。”3月13日,湖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尽管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誓言,但这就是李克强,一位致力于改革和民生的“实干家”。3月13日,他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110分钟,就犹如他过去执政的365天,说话和做事的风格一以贯之。

实干

李克强去年上任总理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简政放权,一年下来,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

企业从中尝到了甜头,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余天亮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在珠海新设立的中塑柴油机项目,原先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审批,去年下放权力之后,省发改委直接就给我们批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手续。”

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创十多年来的新高。

实干家都有明确的目标。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最终要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实干家同样也不回避问题。谈到债务问题,李克强说“要勇于面对”,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果断决定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问题。

有问题就要去解决。针对债务问题,李克强提出,采取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开正门、堵偏门,规范融资平台等措施。而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中央政府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

“从总理回答中能看出他清晰的思路,很好地把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个体性新的金融风险区别开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这种分类施策的思路,在房地产调控上也有体现。

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回答楼市调控时非常有层次,从“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3个层次阐述了住房供应体系,完善房地产政策。

外交上也能找到分类施策的影子。在谈到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问题时,李克强用了“磕磕碰碰”来形容,解决的办法是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互惠;中美关系则是“智者求同”;中欧关系主要是企业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欧又是最大贸易伙伴,“不要以小失大”。

民生

GDP预期目标在记者提问和总理回答环节屡屡被提及,7.5%这个指标仍是关注的焦点。

“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一种底线思维,无论是回答金融风险、地方债务,还是7.5%的增长目标时。”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李克强的回答非常明确: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李克强说:“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李克强说。

李慧勇对此的解读是,从数字角度来讲,现在的7.5%和以往的7.5%是完全一样的,但内涵可能有所不同。“数字背后更多的是看其本质,比如说7.5%保证就业,那就7.5%;如果7.2%能保证就业,那就7.2%,不会把自己套在某一个数字上。”李慧勇说。

李克强也表示,“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不唯GDP,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GDP不重视,今后还依然会很重视经济增长,目的是保就业、保民生,总理的一席话解释了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和为什么要保GDP下限。”肖毅敏说。

除了就业,李克强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他说,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回答如何打造民生保障的安全网时,李克强指出,今年要着重继续做3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而在回答房地产问题时,倪鹏飞注意到,总理更多谈的是保障、供给和分配公平,他把房屋解决民生作用更优先地放在了拉动经济作用的前面,他承诺今年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住房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

改革

在李克强看来,去年最大的挑战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而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

现实的问题是,在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空间很有限的条件下,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以前每次经济下滑时,信贷和投资很快就会放开,这样经济很快就能上去,但增长的内涵不是特别高。而放松审批,推动改革,经济周期可能会放长一点,但结构型转变会有一个更大的内在动力。”浙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郭磊说。

发展应该向改革要动力。郭磊认为,改革框架已经基本确定,现在的思路就是通过审批制度改革让政府退出,激发市场活力。

对此,李克强也表示,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在肖毅敏看来,现行的体制机制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必须通过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李克强表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当然,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李克强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要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去年以来国务院开了40次常务会议,其中有30次是研究改革相关的议题,即使是其他议题我们也是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推进的。其基本取向就是让市场发力、激活社会的创造力,政府尽应尽的责任,让人民受惠。

“在经济出状况的时候,尽量采取‘少刺激’的措施,把市场能做得回归市场,从总理答记者问中能够看出,在一些领域就是沿着既有思路进行改革。”郭磊说。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