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研究员冯奎对新型城镇化的五大权威解读
凤凰财经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城市中国网总编辑冯奎,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在哪些地方?
未来六七年对于城镇化有特殊意义
这份规划一拖再拖,终于出台。我个人认为有三点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为规格最高的规划,反映出各方面对城镇化的一致认识。
二是选择发布的时间点是两会后。规划中的许多成果,充分吸收了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也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
三是这个规划的规划年限是2014~2020年,横跨两个5年规划,但不属于中长期规划,更不是远景式的战略规划。
从规划发布的以上几点来看,未来六七年时间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综合世界各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践来看,旧的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问题同样众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已经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十分显著。转型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必然之路,
一定意义上说,未来几年决定着中国城镇化能否转型成功,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质量。这也是这份转型规划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规划是否会重燃造城运动这一把火?
我觉得不会。城镇化规划不是城市发展规划,更不是城市建设规划。这个规划对城镇化的意义讲得很全面、很理性,在具体的内容上,重点是讲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城镇化发展,对于新城新区的建设进行了合理的规范。
这份规划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个长期过程,这就把城镇化从一个“短时段”拉到了历史的“中时段”、“长时段”。
规划同时强调城镇化对于三农、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需、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意义。这也极具针对性。因为过去在经济或金融危机阶段,一些地方过度地强调了城镇化的“应急”、“救急”性质,过度强调了城镇化在经济尤其是拉动内需的意义。总之,关于城镇化过程论、价值论的概括,从根本上奠定了城镇化在中国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十八大以后,城镇化非常火。近期以来,城镇化的讨论越来越理性。社会上有人说,城镇化是不是降温了。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误解。我个人理解,城镇化在长期内都会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这会有利于城镇化,有利于经济社会有机体的健康。
国家新型城镇化,新在哪些地方?
国家新型城镇化转型在8篇31章的内容中,提出了“新型”的目标、路径、任务,亮点突出,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解读,其中有许多新的内容。
一个核心。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外要回答两方面问是同:一是怎么样成为市民,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市民怎样才能过上优质的城市生活?
以人为本是个老生长谈。每个人论及城镇化都必然要说以人为本。规划的亮点在于有具体的措施、指标来确保做到以人为本。例如,讲到基本公共服务这条,规划中主要通过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各类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等反映出来。这些指标实实在在,且都与2012年有对比。
两个城镇化率。这个提法有新意。本世纪以来的头十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际上达到年均1.3个百分点,每年2000多万人口进城。201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7个以上百分点,而且迄今在多数地方的规划中根本不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问题。
规划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反映出两个导向: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仍然保持较高速度,但增速放缓。二是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意在综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2个百分点,政策含义就是强调要将更多进城人口转变成为城市户籍人口。
三件主要工作。规划提出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三件主要工作。这三件工作可以说是城镇化规划的现实抓手,也是城镇化改革发展最紧迫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件工作,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有利于逐步解决3个1亿人的落户问题。这三件主要工作,最早是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论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有的可操作性。
四项战略任务。 四项战略任务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布局形态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四项任务可以说是城镇化发展的四个维度:农民工市民化是从人的维度,城市布局形态是从载体也就是形的维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从时间轴的角度,城乡发展是从空间轴的角度。
五大目标。五大目标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所在,也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值得重视的是,这五大目标是一个偏“软性”的目标描述,特别是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列入目标体系,这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了这个目标,城市建设发展将更多地朝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乡愁”去迈进。
六大改革领域。新型城城镇化发展,必然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个意义上,新型城镇化主要不是造城,不是城市建设,首先它是一场综合的、全面的、深刻的体制机制的变革。按照规划,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的重塑与再造有几下特点:一是重在制度顶层设计,二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三是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六大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最终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哪些类型的城市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城市群和城市的发展,从本质上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的作用。做过国家的宏观性规划,对城市群和城市发展只是方向性引导。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共同确立了要以建设世界城市群为目标。这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尤为值得关注。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发展包括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除了城市群以外,带状经济也值得关注,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预计未来,各级政府部门会推动各类公共资源向中小城市进行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医院等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
面向东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的近40个重点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东部沿海一批人口规模大、财政力量强的特大型小城镇,预计在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一些地方依托中心镇、特大镇培育小城市,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允许和支持。但大面积而言,小城镇分化严重,不可能所有小城镇都会整齐划一地进行发展。
规划有没有可操作性?
我觉得这个规划是一个行动性的规划。从规划的目标上看,规划目标只有18项,基本上是干货。
从规划的重点任务来看,非常集中,近期要着力解决的就是农民工落户问题、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城镇化问题。这里暗含着的就是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这3个1亿人的问题,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已启动了行动议程,而且积累了一定经验。
从规划的推进机构来看,合理确定央地分工协调机制,并明确有国家发改委牵头。
从实现路径来看,强调试点先行。试点无异议的马上推行,有的试点先积累经验再进行铺开或者修正。
从规划出台时机来看,这个规划出台的时机非常好。当前全国正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的氛围很浓。多项改革都可以在城镇化这个平台上进行操作、推进。
大家也看到规划中也有常识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说“三区四线”这些都属于将来城市规划的硬性要求。这些我想是城镇化、城市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任何阶段都必须要遵守的。这些对于2020年之后中国城镇化发展同样适应。
相关专题: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4353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4395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3975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