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电改方案上报国务院 电网逐步退出售电


来源:凤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财经讯 两会后媒体上不断曝出的电改消息预示着经过了一个12年轮回的电力体制改革或许再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经历了饱受争议、被认为失败、停滞甚至压根没有启动市场化的12年之后,即将开始的改革并非按照2002年5号文设想的“电网拆分”“输配分开”入手,而是更有可能从售电侧开始,电网将逐步退出售电,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通过试点推动大用户直购电。

但这样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获得外界的一致肯定与认可,甚至有专家认为如此的路径选择是实质上的妥协。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凤凰财经,不管售电侧的改革是否为妥协方案,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则是,相比十年前,已经完成“三集五大”改革的国家电网拆分起来难度更大。

所谓“三集五大”是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以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支撑服务为保障,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实现全公司资源、业务、管理向总部和省级集中。简单理解,就是权力上收,资产下放,实现总部分部全面融合。

这一概念在2009年被首次提出,随后在2011年初起在重庆、江苏两省市进行试点,以2012年5月华北电网被拆宣告全面展开。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家电网的这一行动完成后,曾被寄望于打破电力垄断的区域电网公司已集体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则进一步得到强化。

前述人士告诉凤凰财经,事实上国网的这一改革就是为了应对电力体制改革中“电网拆分”的规划,让整个电网做到铁板一块,无法拆分。

绕道“售电测”

业界对“三集五大”的质疑之下,此次传出的从售电侧的改革起步,包括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通过试点推动大用户直购电的方案,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政府暂时无法撼动垄断电网这一“庞然大物”,只有无奈选择从售电测入手,这是“妥协”的结果。

电力市场研究专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姚建刚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发电交易竞价上网遇到了既得利益者们的极大阻力。“我国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是很好的,但到现在已近乎夭折。”

发电侧交易竞价、输配电分离、售电侧开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于2002年,之前一直试图从上游开始推动。因此,从下游售电入手“调转枪口”的做法自披露后便立刻遭到不少质疑。

如今,中国电力体制售电侧改革方案已经箭在弦上,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电力市场改革研究专家组成员、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曾鸣的说法输配分离并没有出现在这一轮的电改研究方案中。

事实上,中国已启动12年的电改并未给实施输配分离创造成熟的环境,从而导致最为核心的电价始终无法走上真正的市场化定价的道路。

姚建刚指出,我国在发电侧尚未实行真正的发电竞价交易上网,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发电侧没有真正竞价交易,谈输配分离为时过早。“如果国家强力推行输电网或交易与调度中心独立,遇到的阻力会很大。”同时,由于我国输电网与配电网由电网公司垄断,产权关系一时也难以分割明晰。

从现有消息来看,售电侧入手的电力体制改革,在当前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努力下,即将引入民营资本已是板上钉钉,据说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原本就是国网公司提出的建议。

垄断加强背离电改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的国网公司。

在一些电力系统内部人士看来,国家电网对区域电网采取的是逐步蚕食的政策。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就宣布越过区域电网对省级电网实施垂直管理,类似于区域电网和省网从原来的母子关系降为兄弟关系,同时区域电网的财务、人事等职能也陆续被国家电网公司上收。

三集五大推进过程中,国网又把华北电网分拆成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和冀北电力公司两部分,同时在其他四大区域电网加设西北分部、华中分部、华东分部、东北分部,与原区域电网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四大区域公司旗下主要经营性资产,特别是各超高压公司按属地化原则相继划转至省级电力公司。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等于是原区域电网只得以保留区域调度职能以及基建、安全等非经营性部门,而不再具有经营职能,原来的区域电网从实质上失去了独立市场主体资格,等于是被架空。

而按照2002年“5号文件”的设计思路下,区域电网担当着重要任务。“5号文件对中国电力市场的设计是以区域电网为发展方向,区域电网被架空意味着原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遭遇重大挫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前述业内人士则告诉凤凰财经,这意味电力体制改革想按照原来设想的方式实现电网拆分打破垄断变得更加困难,而此次改革绕道售电测似乎也证明了这一说法。(吴丽华∕文)

相关专题: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

相关报道:

市场效应:

[责任编辑:wanggq]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