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信为何迁册香港?


来源:凤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财经讯 历时6年之久的中信整体上市事宜,16日有新进展,当天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将以2269亿元人民币收购母公司资产,并更名为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亦证实此前传言,中信将把集团的所在地(注册地)迁到香港,成为第一家真正以香港为总部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以“子公司吞并母公司”方式实现在香港整体上市,或许并不是该事件最大的看点,看点是中信为何迁册香港?这背后又有何种战略考虑?

外媒曝高层介入,推动国企改革二次起航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主动远离权力中心是很罕见的做法。分析师称,该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迹象。目前中国国有行业受到低效管理和缺乏监督的困扰。

曾与国有企业打过交道的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Sidley Austin)驻上海的合伙人陈永坚(Joseph Chan)说,这是中信集团继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整体业务国际化程度的措施之一。

陈永坚说:中信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由此可以推测此举显然是有中央政府的介入、甚至是鼓励,我认为这是非常积极的迹象,因为这可能表明会有更多国有企业走上这条路。

进而,更有外媒报道称,很难想象如此“颠覆传统”的改革,在推出之前没有获得国务院乃至更高层的认可与支持。这一事件充分释放了中共高层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的决心。

文章称,负责批准这次中信集团迁册香港的内部人士透露,中央通过此次大力支持中信集团作为国企的深化改革试点,希望能在短期内起到事半功倍的示范效应,为国企改革提速提供指引。

国家宏观层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推进更多国企致力现代化改革。而中信则以相当积极的心态乐见此次大改革,它的管理层愿意面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也希望借政策东风二次起航,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改革效果理想,无疑将是双赢的。这也将标志着中信集团再次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为何选择中信作为国企改革试点?

首先,要看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中信集团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市场改革时,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创办的对外窗口公司。当时国家只注入启动资金2.6亿元人民币,但是截至到2012年末,中信集团总资产达到35657亿元,全年净利润301.6亿元,业务覆盖金融、基建、资源、房地产、高端制造等领域,投资遍及全球。

不过,中信的发展是颇受争议的。不少人认为中信的背景“特殊性”决定了它今天的成和规模。但需要指出的是,同期诞生的类似公司,如中国康华等早已倒闭,中国光大集团即使在接受了国家注资后依然远不能与中信相提并论。这侧面说明,中信的市场化与国家化程度是它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高层选择中信作为这一轮国企改革的试点,一方面,可以证明中国国企不一定是保守、僵化、笨重的代名词,相反可凭借资源、实力及政策上的优势,在引进和掌握现代化管理及经营方式上有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三十年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果的肯定。

其次,中信集团与香港“渊源”深远。创办人荣毅仁在设立中信集团之初,就要求自己的儿子到香港设立香港子公司,这一思维被后续几代领导人继承并发扬下来。借助香港丰富的人力资源、金融资源和制度优势奠定了中信集团的国际化视野。

那么领导层为何选中迁册香港,而不是别地?

首先,是政治和经济战略布局。微信“阿尔法工场”在解析《沪港通背后的大棋局》文中指出,由于受到上海自贸区,以及打击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影响,香港的金融地位显然已经受到影响。香港到底何去何从?要说经济结构调整,最需要的是香港,比内地畸形得多。一旦切掉人民币跨境套利这个脐带,香港就出问题了,所以我们看到2月份以来香港社会出现的动荡。当然这与乌克兰危机和中美博弈可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直接的原因是去年以来对香港金融体系的打击。

为了救赎香港,当局想出了一整套办法,据体制内的一研究人员透露,第一个就是中信集团的整体上市和迁址香港。他讲到,“中信迁址香港,在于提升香港经济和资本市场,给香港民众信心,使香港及其背后美国政客失去发动闹的民众基础。此举也是给台湾民众看的,有助于目前台湾学生服贸事件的和平解决。所以,是正面的,而不是私有化等解读,其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大手笔。”

第二个就是沪港通。沪港通是一举三得,一是安慰香港,给香港打开了国际资本投资A股的通道,虽然现在额度只有3000亿,但说了“可以视情况调整”;二是,为A股市场也打开了增量资本进入的通道;三是,换一个通道探路人民币国际化。

而我们也注意到,中信自成立之初,就担负着中国国金融改革的重任。1985年,中信领导了中国首次海外发行债券,用于完成资金不足的产业投资。1993年,中信再次承揽了中国首次发行美元债券的行动。中信形成了中国第一个金融集团,并且在银行、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支持下运营中国表现卓越的投资银行。这次迁册香港,与中国的金融改革任务,以及对香港的金融支撑,可谓是相互呼应。

另外,杰富瑞投资银行(Jefferies)认为,香港能在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香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拥有完善的法律框架,并且在治理方面有着高标准。

迁册香港后,谁受益最大?

首先,对于中信集团来说,完成迁册后相当于获得了双重优势:外资身份、内资待遇。正如前文所言,中信此举获得了高层的充分肯定,迁册并不会改变中信在中国内地经营的身份,依然是内资待遇。

迁册事宜一旦完成,中信将在跨境资金调度、行业准入、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具有普通内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所不具备的便利性。旗下的中信信托、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信诚保险等金融马车更将因此而受惠。

经过一段时间的架构重整和人力资源融合后,中信集团有希望成为国企中通晓国际市场、外资中精通中国市场的特殊混合型企业。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中信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支撑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对于香港来说,中信这样实力雄厚的国企公司不但可以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让香港人才在中国“二次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还可以增加香港的税收,帮助香港做一些基建投资,把资金放到资本家不愿意投资的民生建设上,让香港的群众受益,从而利于缓解香港的社会矛盾。

由此不难看出,中信迁册香港,并非一次单纯的上市行为。一方面,高层要借用香港完成国企“走出去”的二次改革;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香港的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机会,从而实现共赢局面。(文/刘静)

[责任编辑:wangft]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