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数据变革企业经营与管理圆桌论坛实录


来源:凤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大家都很关切阿里巴巴怎样利用大数据做经营和管理的变革和创新的。下面请两位来自服务业、制造业的企业经营的一线企业家,分享一下他们对大数据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到底有什么改变的观点。

凤凰财经讯  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改变的年代:现实与远见”于20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以下为“大数据”变革企业经营与管理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

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各位参会代表,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各位参加今天下午这场大数据的论坛。感谢大家选择到这个会议室来,因为下午同时有四场会议,看来大家对这个话题特别关注。我先做一个现场测试,没有听说过大数据这个概念的请举手。所有现场的代表都可以举手,没有听说过大数据这个概念的请举手。全部听说过。只有一位?看来大数据这两年特别热,不光在IT业界,在企业界也特别热。

真正搞清楚大数据是什么的请举手。这个标准有点不太清楚,我相信大家对这个话题特别关切。确实大数据这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是热词,不光在商务领域,企业界的各位对大数据更为关切,它不光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商业有巨大的改变。

今天下午参加这个论坛的五位主题嘉宾,阵容很强大,有两位是来自IT业界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教授,IBM全球副总裁王阳博士,有两位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家,来自远东控股集团的蒋锡培董事长,他来自制造业。来自服务业的王均豪总裁。还有一位代表是双重身份,他既来自于自己的企业实物界,同时又是IT的平台提供商,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博士。会前我们也碰了一下,下午的论坛从什么角度讲,考虑到参会的都是企业界的企业家,大家最关切的是大数据具体对我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一些什么改变和影响。

王阳:

大数据的由来,今天的社会,各方面都在产生不同的数据。第二个,人类也在产生大量数据,不管是工作、生活、学习等等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技术已经到了这样一点,我们有一张网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都连到上面,而且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进行判断乃至预测,所有这些东西都使得我们今天去面对大数据,是有方法、有能力去处理的,所以我们才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来说,一个是大,大是什么意思?大量的。还有全局的概念,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了。第二,结构和非结构所有的数据网,不需要都要格式化进行处理。第三个,它的速度相当快,随时发生,可能很多人用微信已经发出去了,包括股票、信息各方面随时都在传输。第四个,不确定性,有的人说今天王总组织的很好,有的人说王总说的一般,这帮人不知道干什么的。很多方面有不确定性。有四个V,决定大数据。大数据到了今天,有了这样的东西之后,大家对它非常感兴趣,为什么?所有人的生活和物理空间的东西都以数字来代表,抓住了这一点,其实是把整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都搞清楚了。我简单讲这些。

主持人:

感谢王博士,在正式讨论之前把大数据的概念给大家做了一个完整的介绍。

下面我们的讨论进入到跟实际的结合中。先请嘉宾谈一下大数据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会带来哪些变革,或者带来管理模式和商业创新。

大家都很关切阿里巴巴怎样利用大数据做经营和管理的变革和创新的。

王坚:

做大数据以前,对企业的影响可能还要追溯到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要讲清,让大家理解大数据对企业的理解,有三件事情可能少不了。一个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很热门的词就是云计算,就是大数据。原因非常简单,互联网公司一定是一家数据公司。阿里巴巴在2008年的时候开过一次会,突然发现不是电子商务公司,是数据公司,对公司非常非常大的影响。第二个事情对企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当自己发现是数据公司,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东西,少了把数据变成财富的东西,靠什么呢?就是靠云计算,必须用最低的成本从数据里面得到价值,才能活下去,所以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得到价值,是活不下去的,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个明白了事情就是计算一定要变成公共服务,2008年开始,对我们企业来讲,用另外的角度来表达阿里巴巴,我们曾经讲过几句话,不上淘宝的人可能不太有,淘宝对中国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让大家上去买东西,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消费者的习惯在我们自己企业手里。消费者的习惯就是数据,这是倒过来看的。有时马云也会讲,公司是拿数据去卖东西的,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是卖东西,是为了数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慢慢慢慢过来的。

阿里巴巴做的小贷款的事情,最最体现了数据的价值,或者互联网数据,我先不说大数据,互联网数据的价值,过去要说贷款的话,银行最重要的是调查信用,要抵押,就这两个事。调查信用是传统的来看数据的方法,也可以讲这是数据,但是传统的,为什么它?它跟互联网无关。我们怎么用数据来变成一个企业的信用呢?用过去它在我们平台上沉淀下来的数据,不是我们去收集的数据,是沉淀下来的数据,这些数据过去是没有用的,但是因为我们把它变成模型,变成信用以后,就变成这家小企业的财富,才会使我们由300多个员工给70万人做贷款,这是数据的效用跟价值。

倒过来,对我们的组织结构的冲击是很大的,过去用这样的方法做事情,今天会想用另外的方法做事情,对我们的组织结构的冲击也是很大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你今天讲数据的话,千万不要觉得大数据是从数据变成大数据的,不是这样的,其实今天实际上是一个把过去从所谓的信息社会变成了数据社会,可能这样讲更好一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过去因为没有互联网,因为没有计算能力,所以你能够得到的数据一定要大家觉得马上很有价值的东西,大家过去称之信息。今天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巨大的计算能力以后,今天你是可以得到很多数据,而不追求今天的数据价值,但是它在第二天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从第一天起大家都知道数据,它是从信息到数据的转变,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计算能力,大家可以设想一下第一天会要求拿到的是最有用的信息,但是过了两天发现,今天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变成了最有用的东西,谷歌是做的最好的例子,让一个点击,鼠标点一点可以挣几千美金,鼠标这个东西,在微软时代,多少人点鼠标没有人把它变成财富,但是互联网时代把它变成了财富。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只收集信息,今天看来不会变成你的财富了,而去年得到看起来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变成财富,这是阿里巴巴自己很重要的理解。

今天我们对数据的理解,尽管有很多消费者喜欢,但是还很粗浅。我曾经跟马总讲的话,对我们自己公司的反省,没有别的意思,说明阿里巴巴对数据的理解还是非常原始的,另外一个角度讲,阿里巴巴对数据的理解不会超过苏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还是很浅,我们对数据很尊敬,只是想表达一下我们在非常原始的状态,在这个行业,今天刚刚开始,严格上讲也没有专家,大家碰到的都是新问题,但是挑战不要低估了,走出两个误区,一个是觉得把过去的数据,过去谈数据,今天再谈大一点,把方法再搬过来。第二,脱离了互联网跟云计算讲数据,也是蛮大的误区。

主持人:

对数据理解还处于这么初始阶段的阿里巴巴,已经把数据发挥这么大的商业价值,可见大数据的威力。

网博士跟我们分享了三个观点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阿里巴巴不仅是电子商务公司,更是一家数据公司,第二个观点,今天的数据可能明天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比如今天的阿里金融,就是电商金融带来巨大价值的发挥。还有一个观点,他刚才没有仔细讲,但是很重要的提到了,大数据会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带来大的变化和影响。

下面请刘总跟我们分享他的观点。东软集团给很多大机构都做信息系统,也做信息服务。

刘积仁:

首先大数据和经营之间的关系,第一个,肯定是它创造价值,我们利用数据创造价值,这是所有企业现在充分的认识到的。创造过程中有个特点,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个就是它的准确性,当你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的识别目标,包括谁是你的客户,客户的属性,是男的还是女的,今天买什么,明天可能买什么,过去消费习惯等等这些数据如果你都能获得了,当然为你很快、很准确的掌握客户十分重要。如果你看一个客户买了一个飞机票,信用卡支付,如果看到他在法国定了一家酒店,昨天在哪买了一个包,可以判定这个人可能是旅行者,是度假者。这是一件事。大数据不是大,是有意义的意思,当你获得更多有意义的数据,大的数据,这是判断基础。第二个基础,当这些数据来自于跨越了某一个行业的界限的时候,使得这个数据的价值更加大,一个人天天到酒吧的信息和到医院彩超做了肝的扫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是可以判定出他肝的问题是喝酒造成的还是别的问题。这个关联性,往往现在很多数据都是孤岛,当这些数据关联越来越联系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使得我们的判断更加准确。

另外,今天的数据结构上越来越复杂,过去看到的数据是短信等等,今天的数据有短信、微信、影像、声音,有什么样的技术能把所有的数据拿出来综合计算,来获取信息,我们叫数据的融合,这种融合的过程使你的判断也会变得越来越准。另外,也是在最近发生的,最近这几年,是人类历史上用最低的成本可以获取数据的时代,还有一个特点,每个人主动的贡献数据的时代。这个事很多人不认同,我对数据不是主动的控制,肯定是别人给我收集的,你就不用信用卡,不拿手机,不用导航,不跟人家打电话,别在网上发微博,把所有东西都关了,就不是你的贡献者,只要你开了,一定是贡献者。这是在社会平台上,个人主动暴露信息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交易,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某种便利的时候,主动的把你的信息拿过来,包括今天的东西也便宜,所有这些东西导致大数据才有可能。过去做数据收集的成本相当高,比如过去搞人口调查数据,搞交通信息,在马路上安传感器,马路底下埋着传感器看看过了多少车,现在只要开着车,把电讯的信号拿过来,就知道哪条马路上有多少车开,只要是开车的人,有手机的,现在每个人都有。这种低成本导致了,加上行业之间的数据如果界限被打破,可以精准到人的性别、年龄、消费行为,过去和未来,通过大数据能算准客户的消费行为。当然,企业就是要了解客户,了解了它,你就知道卖给它什么,今天卖给它什么,明天卖给它什么。另外,做技术的公司这几年在主动在设定一些获取信息的,我不能叫做陷阱,吸引大家用,今天卖给你个东西,买完之后,马上底下给你一些打折的,让你看一看,你只要一浏览,马上就贡献你的行为了,可以知道你喜爱什么。如果能做一家公司,它对数据敏感了,对它的创造价值的大数据机会掌握了,就应该把大数据当做销售的手段。低成本,就是节省钱的手段,是你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的收取客户群体的手段,还有一个奇妙的,将来你一定能够把你的客户分类成十分精整的类别,他是什么样的人,花多少钱,这些如果能掌握清楚,对企业有极大的好处。

忽略了数据,就忽略了成本,忽略了速度,忽略了精准,当然你也就没戏了。

主持人:

刘总讲的三个观点,大数据不只是数据大,另外,今天这个时代是可以低成本获得大数据,低成本处理大数据的时代,所以使大数据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贡献者、参与者。

下面请两位来自服务业、制造业的企业经营的一线企业家,分享一下他们对大数据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到底有什么改变的观点。

均豪集团的王均豪总裁是来自服务业。

王均豪:

我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数据对我的感觉,未来大数据可以让企业从战略角度更准确的预见未来,或者从市场营销阶段,更精准的营销客服,这是大数据对我们整个企业之间息息相关的很重要的数据。拿到大数据之后,还要分析,我相信未来大数据的分析师这个职业会很火。所以大家如果要转行,赶紧往这块转,企业里面会有这个岗位出来,大数据分析师现在已经有一些明确的东西。

我自己的感觉,1990年包飞机的时候,那时什么数据也没有,我跟我哥两个人在房间里按计算器按了一个通宵,大概算一算温州有多少人在湖南,也是用的大数据,只不过我们用计算机在那里按,最后温州多少人,平均多长时间来一次,来多少人能坐满,才下了包机的决定,当然准确率有偏差,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还是做起来。后来有市场调研公司出来,当然通过电话访问也好,入门访问也好,采集了很多行业需要的数据,但是那个准确率,说实在话也是没有那么精准。现在这些大数据,无形当中自己的行为习惯是真实流露的,问卷调查的时候我可能讲讲话,但是今天买什么东西是真实的,这些数据绝对是准确的,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如何把它精准使用,打个比方,我们把客户进行分类,看看它是如何坐飞机,打个比方,他发了一个微信、微博,均豪航空飞机平均年龄五年,我就知道他喜欢坐我们的飞机。如果真的要准确,应该把行业数据或者把政府的数据纳入进来,一起去思考。打个比方,我们下面有一家公司做个人征信系统,当然这是政府授权的,把政府各个部门所有的公民信息集合起来,然后做一个征信系统,改变什么?改变中国以后诚信社会的问题,以后不诚信,马上这个数据里就体现出来了。当然,他要授权才能够调用,上海已经在做了,这个数据出来,跟我们息息相关。有些中小企业可能用不上,但是要把公共数据如何赶紧对接进去,这是必须要做的,打个比方,上海已经开始做征信系统,在上海的企业,如何把上海的消费者用征信系统,这是必须对接的。比如阿里巴巴出来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购买拿过来用,都是可以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真的离不开大数据。我昨天早上正好约了八个人打球,在上海,一看天气预报,下雨,6点钟起来之后又睡着了,不来了,我们五个人来了,为什么?我们看了每个小时在下雨,早上八点到十一点是无雨,十一点开始下雨的概率是90%,十二点以后又无雨,我们用这些数据,去喝杯咖啡,再下去打球。很多人因为没有看这些分析的数据,打不了球了。很多人没有来,我们这几个人分享这个球场,打的很High,这就是大数据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必须关注大数据,也分析它,实时改变企业的战略营销,改变我们的未来。

主持人:

王总用他自身的经营实践,包括打球的实践,跟我们分享了他对大数据的看法,特别讲了两个观点,大数据对于企业的精准决策,精准营销,这两大价值,这实际上是大数据今天在各行各业里发挥作用的两个相当突出的作用,他也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对有志于这个领域的一些人士,可以往大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方向发展。

下面听听来自制造业的蒋董事长的观念分享。

蒋锡培:

实际上跟我们这些相对后一些人的科普机会。不管信不信大数据,它已经到了我们身边。作为企业的人来讲,必须去面对它,接受它,让所有的人理解,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二,怎样用它,因为做企业,信息就是财富,现在叫数据就是财富,远东有志于成为一家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企业,也有志于成为全球投资管理专家的企业,这两个定位毫无疑问,需要有数据的支撑。我投什么样的企业要了解这个行业、这个企业相关的经营成果,未来空间等等,客户群体。远东几年就全国产销第一位,还要往前做,做系统集成的话,毫无疑问这些都要有了。我们要跟电子商务融合,现在的平台有大量的交易数据,有材料交易的,有产品交易的,少不了。还有我感觉现在想到了,但有些还要做到,特别是政府要做到的,前天我陪朋友,中兴通讯到宜兴去,我们宜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每年投数据方面的投资有好几个亿,这是政府要投的,不包括企业,怎样做一个智慧城市?当了解到宜兴在这方面已经很超前的时候,他们感觉尽管如此,后面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有一点,卫生部门做卫生部门的事情,公安做公安的事情,另外,教育做教育的事情,所有的数据并没有做到一卡通,那个时候我想为什么不能有一个部门来扎口呢?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壁垒呢?有的时候尽管数据对于有这样资源的阿里巴巴,他们应该集聚了很多资源,但是真正要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能够打通,要选精准性用它的时候,还是要做一些研究的,这样使得我们的成本更省,无论是交流成本、机会成本还是等等这方面都是有的。像远东这样的企业,毫无疑问,必须面对这样的时刻,而且要领先,至少在从事的这个行业领先,用好大数据。另外,关键还是要有这方面的优秀人才,我们原本将近一万人的公司,通过制度优化、流程优化,再通过信息化的战略,省了差不多三分之一,造氧效率还要比原来提高20%,数据给我提供了太多的支持,我相信如果把它用好的话,我们未来会更加领先,而且效益会更好。

谢谢。

主持人:

数据就是财富,蒋总已经因为信息化和数据的应用,节省了三分之一的人力。

下面请来自国际谄上IBM的王阳博士谈谈他的观点。

王阳:

大数据是IBM整个公司的战略。IBM在IT领域当中走了一百多年了,看整个变化,今天到大数据,其实是意料之中的。IBM刚开始建公司的时候,就是因为美国的人口普查,要积累大量的数据,那时的人口普查跟现在还不一样,需要有机器各方面的东西,还是要很长时间进行统计的,今天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要抓取数据,但是我们今天在讲到大数据的时候,不光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商业模式讲。

技术层面,讲了概念之后就知道大数据需要有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数据的抓取,它有传输,分析、建模、优化等等,最后产生你的认知,这些东西都是在大数据这个平台上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平台,跨行业,不管哪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平台之后,可以互相之间交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数据应该把全世界的数据,在统一的平台上相互共享,这才会是真正体现整个人类的物理空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讲这一点就要讲到商业模式的变化,三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变化,其它行业依此类推。制造业,阿里巴巴讲到了电商这方面,他知道了很多数据,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小米之类的,从C2B,我跟马云八年前讲了C2B,他当时说C2B是什么,他还没做小B2C,连商城还没做。但是C2B我认为是今天如果阿里淘宝往下走的核心战略,因为有大量的数据,他知道所有人的喜好,下一代的产品应该怎么开发,这些东西拿过来之后,对商家说我认为这就是下一代产品,小米就是这样做的,在制造方向,不管成本也好,商品特性也好,还是有多大的采购量,都是可以帮助你来做这个事情,手上拿着C这个利器,可以知道B怎么开发,我叫做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因为有大数据。

第二个是医疗行业,刘总在医疗行业做了很多,王总的公司用友在医疗行业方面也有很多ERP的实现。医疗行业,我认为将来走下去,很可能就颠覆了。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三甲医院,为什么有不同种医院?其实就是病人和一个平台,和医生进行交互。如果全程控制,全程监护,为什么需要一年一次的体检,而不是时时刻刻的体检?每天运动量,吃了什么东西,包括像海尔智慧的冰箱里收集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知道一个人到底生活状况怎么样,不是一年一次的体检,而是全程的,包括周边的人,什么样的数据正在传播,包括DNA,家族的东西。为什么要进行尿液检查和粪便检查?家里的马桶上放上数据采集,每天都可以报道,知道血糖所有的东西,不管眼压,现在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在发怒,心情调和不调和,所有这些东西只要放在一个平台上面,再加上很重要的是认知,大家要注意,现在美国正在发起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或者在这方面做研究,就是人类大脑的研究,怎样认知?有了大量的数据在这个平台上之后,像大脑一样让机器操作,能够总结出这些东西,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没法接受再去分析这么大量的数据,而这个大量的数据实时产生,必须有机器自身,让我们大脑的机构放在这张网上,让它自己进行学习、判断。我们在IBM做的实验,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沃森这个机器人,几年前下象棋,说起来已经二十年了,下象棋打败国际象棋大师,所有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做过了,前几年是美国智力竞赛的冠军,今天人类的技术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有大量的数据,医生是超级医生,已经通过了西医的证书,可以行医,中医未尝不可,医疗行业可能就有变化,都会变化。

第三个行业是教育行业,今天的大学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将来的经营模式是什么,将来每个人的学习,并不是出生在哪一个农村,因为有什么样的师资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这一生没有机会,不是这样了,网上都有信息,每个人只要勤奋,都可以用手机或者什么进行学习,自己在不断成长,而且平台上有大量的数据沉淀,这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专攻,王总讲到了大数据分析师,学习过程当中,这些人对数据是非常敏感的,对数据模式或者建模过程非常敏感,这些人才是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可以连起来,让他帮助我们一块做。如果这样的话,将来的企业是什么样的?将来的企业就像海尔董事长说的一样,是无边界的,你可能是我们企业的员工,在这个平台上我知道你学习的整个过程,知识的整个过程,所以我可能在某时某刻利用你,所以将来的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世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非常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

谢谢。王博士从三个行业,制造、医疗、教育产业讲述了大数据对这三个行业的改变,特别是制造业,大数据可以决定产品的定位、设计和功能。

今天有三位互动的嘉宾参加讨论,来自法国的Hewe RANNOU先生要发言。

Hewe RANNOU: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大数据的公司。今天谈到了大数据的问题,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国际已经存在了,比如说我们理解人们的习惯,过去很多关于ICT行业的公司都在发展很多工具,以便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大数据并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和过去存在的信息是密切相关的,只是现在有更多的数据了,因为技术是类似的。我们现在同样能够进行数据的挖掘。大数据也有不同的地方,实际上来自于我们所提到的各种不同的终端,比如说手机等等各方面的终端。现在有大约20多亿部手机,还有传感器,还有其它的软件、硬件等等,这些传感器大约有500亿,到2020年会达到500亿传感器,非常多的设施,所有的传感器可以连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产、零售,在城市里各个方面,如何来管理这些数据才是重要的事情。

有两个重要的事项,对于我们来讲,要帮助我们能够去理解这些大数据。第一,如何能够管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不仅仅是来自公司的ERP,而且还有来自于传感器等等终端数据,要进行更好的大量数据的管理,而且要理解,不仅仅拥有数据,还要去理解,可能数据太多了,需要理解这些数据之后带来的信息和信号,我们要预测未来,未来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趋势,还要去理解客户,比如说在一年前、一星期前,或者很长时间以来他们的趋势。你也提到技术方面,技术确实发展的非常快,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意识到时间服务,这是大数据最大的方面,有很多公司利用数据来管理传统的数据库,但是大的发展就是需要向前发展,发展到一个新型的数据库。

我们公司不仅仅提供数据的服务,我们来自于卫生业,还有智能纤维行业,发明了一些东西叫做实时的服务,这些数据能够按照时间和地点进行分析和整理,给我们能力发展和建议一些强大的工具,能够理解这些人的行为,根据这些数据和工具进行预测,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当我们谈论智慧城市的时候,显然要去理解客户的这些需求,我们谈到了这方面数据的整理,如何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城市会拥有海量的传感器,路的、水的、电的、空气质量方面的传感器,我们需要开发这些系统管理城市的发展,作出决策,这就是大数据的功能,有很多使用方面的案例,看一下如何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比如来自车辆等等传感器。

主持人:

下面请爱国者的冯军董事长跟我们分享他的观点。

冯军:

今天爆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很多企业家,特别是干实体经济得特别关心到底大数据跟我们是什么关系,是来学习的,几位不管是专家还是企业家,说的挺清楚的。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究竟跟我们自己的企业能有什么直接关联,这部分我想用稍微通俗一点的理解,一年前我也挺懵的,联想国际大厦楼上楼下全是大数据,全在这个圈里混着,我的理解,通俗一点讲,企业家容易理解,其实特别简单,就像BAT怎么做大的,三个企业都是针对它的目标客户群,用大数据去提供服务,做的精致,做的好,比方说百度怎么起来的,百度就是专心服务网民,网民想从数据里搜谁查谁,点一下刘积仁老师就可以查出一大堆东西,方便了网民,这就是百度做大的原因,就理解大数据了。阿里巴巴帮助了网商,要想找某个商业,某个企业,买某个产品,一查,充电宝竞争很激烈,几千个品牌一起打架,满足了消费者,商家也很高兴,因为原来工厂型的,可能不太方便,渠道不给钱,现在通过这个,15天,而且支付宝做重大贡献,原来互相不信任,马云为这个事情做了重大贡献,我们掌声鼓励一下阿里巴巴。

后来杀出马化腾,前面一直满足的是网民,第二个是满足了网商,马化腾更厉害,满足了网友,成了沟通平台,直接抢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生意,大家不花钱免费打电话,聊天方便,不得了,一下又创造了价值,这里的数据库量太大了,很多人都招架不住。原来微信特高兴,现在都置顶的才看,后边的有点看不着了。马化腾对于网友之间的沟通降低成本,对于整个中国的沟通效率提高,特别对于企业家上手机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在没有微信之前,企业家其实不上网,我调查的绝大部分企业家电脑摆在那儿是样子,员工天天在上网,但是企业家平常忙活,都在开会或者奔波,所以没有时间上网,但是现在手机有了微信之后,大家天天在微信上泡着,不管坐高铁还是等飞机,甚至上洗手间,更离谱的有个别的哥们儿,洗澡的时候弄塑料袋把手机放进去,太离谱了。

总之,意义重大,因为有了网友的介入之后,沟通架高了。实话实说,一个是支付宝,一个是微信,这两个是中国现在率先走向世界的两个品牌,其它的都在仿国外,而这两个是咱们领先于世界的,所以我提议大家把掌声给马云和马化腾,掌声鼓励一下。

既然分析清楚了这几位老大怎么做大的,我们作为不管中小企业还是实体经济,现在很清晰该干吗。第一,先别管别人,这三个老大在打架,他们提供了很多免费的服务,甚至现在是倒贴服务,这个时候从这个地方为自己行业的用户赶紧想好怎么利用好这个平台,把你的客户服务好就行了,这一点小米雷军做的非常好,跟周鸿祎打的一塌糊涂,免费软件,结果彻底转行,做手机。我们把掌声给雷军。

有的企业说我不像雷军,没关系,搭车就好了。中国所有的社会矛盾,最大的矛盾是两个字,诚信问题,所有的人现在不愉快,不高兴,不信任,中国人80%的精力浪费在沟通上了,而真正干活的时间只有20%,为什么?因为人互相不信任,甚至老头老太太摔倒了不敢扶,因为没有摄像头不敢扶,一看有摄像头就敢扶了,摄像头就是大数据,扶完之后万一耍赖,调出大数据看一看。碰瓷搞得中国人人心慌慌,中国人是全世界幸福指数倒数第几,排在埃塞俄比亚之后,幸好在索马里之前。老大尽管在打架,他们提供的大叔据不但免费,甚至有倒贴行为,这些大数据为你所用,做餐馆,服务好周边的客户,用互联网,基本上不用花钱,大家都争着抢着,只要用好这个东西,不懂不要紧,重用一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让他给你汇报,让他盯着,你经验、资源丰富,两个组合,你当萨马兰奇,鼓励员工,好好干,将来没准当马云。99年我的印象特别深,马云、马化腾、李天云,当时的老大哥是胡志标,都是爱过、金正,根本看不起这三个小互联网,但就是99年进来的小哥们儿,今天全是大哥们儿,没准今天站的没准就是金砖领域的马云,只要抓住两个词就行了,诚信,消费者特别简单,只要把诚信搞定,消费者就会跟你交往,不管是实体经济,餐馆还是美容院,只要把诚信问题解决,利用大数据为你所用就可以了,把事情越简单越好。

预祝大家出现下一批马云。互联网机会太大了。

主持人:

冯董事长不愧是互动嘉宾,跟大家互动的特别好,他讲了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实际上阿里巴巴也好,百度也好,腾讯也好,还有今天的雷军的小米,今天中国几个最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他们都是最早发现数据的价格,最早用大数据服务客户,由此产生了在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取得了商业成功,是这个观点吧?

马云:

分别是网民、网商、网友,他们都垄断了。

主持人:

第二个观点是这几家可以成功,但是不会只限于这几家,所有其它的企业都有可能,如果按这个思路去走,都有可能成功,或者反过来讲,不按这个思路去走,很有可能很难成功。

谢谢冯总。现在请联动天意的董事长阎紫电先生跟我们分享他的看法。

阎紫电:

各位说的非常透彻。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数据,大家说的非常有用,非常准,非常规模大,对决策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包括未来成为巨大的企业。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数据,其实大数据一点不奇怪,一点不神秘,但是随时随地都在现实中,因为网络的发展,包括光纤的发展,变得很快,变得对称了,立即、即时,所以成为大数据了。

我有一个观点,腾讯,现在的大数据或者现在中国这些巨大的互联网巨头得成功,是因为它抄了近道,大数据不是它的,是谁的呢?举个例子,最大的大数据拥有者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只不过不会用,不可能用。前半个月我在腾讯待了三天,冯总讲得特别好,因为搞技术的讲大数据,会讲的费劲,先讲腾讯,假设原来的设备制造商,比如IBM和华为是种茶叶的,中国移动是开茶馆的,把茶叶泡点水,说是龙井、春茶,一杯一百块,老百姓交一百块没什么,中国移动赚了很多钱,IBM和爱立信也赚了很多钱,这是原来的商业模式,大家很开心,特别是很多世界五百强的公司。突然来了一个马化腾,他把茶叶拿来之后,说我送给你,不要钱,水还用中国移动的水,中国移动很憋屈,原来一百块钱的水现在只能收二十块钱,但是说不出来什么东西,因为水还是用你的。

腾讯的微信部门有多少人?原来我以为它有上千人,我没去之前,因为都是我们的小兄弟,现在只有几百人,我不公布准确人数了。我很奇怪,有六个亿的用户,用了三年的时间,有几百人的团队。从技术角度来讲,如果服务六百万的用户,也需要几千人,最简单,有计费系统,打电话的钱得计下来,它只有几百人。

第二个问题,微信现在盈利了吗?我先不说答案,大家慢慢想。我觉得微信盈利非常非常容易,大量的用户,随便做点什么都能盈利。我认为现在的大数据是打劫者,它抄了近道,大数据一直都在,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另外一个观点,我说两个不好的问题,大数据再往下发展,要解决两个最致命的问题,一个是安全性,其实大家不知道,你们的身份,如果想知道,所有人的身份都会知道,你所做的事情都要小心点。像王总这种名人要小心点,其实它是不安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维权意识和技术手段都不够,要解决未来大数据,所谓大数据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安全问题要解决,怎么解决呢?我觉得不仅仅是技术手段,要立法,比如文章同志在香港喝杯茶,要立法,不能随便发照片,我觉得要立法。您的任何一个信息,如果有人关心,是都可以知道的,所以这件事情要立法。破坏国家法律了,给FBI送信息,这个事没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要合法。第二是不平等,为什么?第一个,你的数据是你的财富,别人都拿走了,我说一点王坚博士可能不一定喜欢听,现在的数据不是大数据,现在是孤岛数据,都是信息的孤岛,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本来我去阿里买东西,我买一个尿布,得把我的名字、电话全填进去,他知道了,但是我没有任何收益,特别多的尿布信息卖了,特别不公平。第二,对大企业和小企业不公平,大企业有大量的数据,但它是孤岛,我希望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拿过来,巨大的流量,巨大的负流量费用拿过来了。

再提另外一个建议,有一天要做一个所谓大数据的交易规则,大数据应该可以交易的,可以交换的,有法律前提可以交换,如果这样能实现的话,大数据的未来是非常非常巨大、了不起的事情。

主持人:

谢谢紫电提出了两个大数据推进遇到的两个问题,安全问题和不公平问题。另外,他刚才提到其实有很多机构已经有大数据,但是可能不知道怎么应用,没有把商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引申一点,数据现在会不会已经成为企业一个重要的资产形态,实际上从企业的资产形态,最早的资产形态是有形资产,我们的资本、设备、土地,后面就是有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比如说知识产权、品牌、人力资本,但是今天有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出现了,这个资产就是数据资产。本来这个话题想在这个论坛上展开讨论,时间不够了,所以这个话题不展开讨论了。

最后还有20分钟,请五位议题嘉宾重点讲一个事,前面参会的这些企业家代表都知道了,大数据很重要,包括外国朋友讲到了,大数据是一个变革,是一个新浪潮,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会使你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战略决策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和创新,请每位嘉宾讲一讲,给企业家提一些建议,参加完这个会以后,企业回去怎么推进,怎么实施这个企业用大数据进行业务的创新,进行管理的变革?

刘积仁:

我觉得首先应该对数据这件事情的认识要有敏感性,或者说学习它,这和创新是一样的,重视数据,重视大数据不一定能产生价值,这是大部分的情况。数据能够产生价值是少数人的行为,和今天做商业是一样的,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创业能够成功,是少数人成功,但是每个人都相信那少数人就是我自己,我认为不要被大数据迷茫了,大部分的数据意义是有限的,要抓住关键数据。第二,数据越关联越有意义,而关联数据本身就需要你的能力。第三,王总说的我认为很重要,数据分析和计算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大量数据的算法达到精准,是因为计算,而计算的方法学本身有的时候需要或者比数据获取的时间要多的多的时间。比如说你知道身体和吃、运动有什么关系吗?这样的公式和算法,需要有搞运动医学的,也有搞营养学大量研究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比如说情绪分析,举个例子,今天发了200个微信,如果有一个算法能够分析出你的性格和你的情绪,当然价值就很有意义了,政府一看,大家发短信,我今天一分析今天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对文字的扫描、语义的理解,所有的东西,上下文的关系,前后文的关系,所有大数据的计算是一个科学家的行为,学者的行为,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所以,在这个方面可能工具和方法,今天讲的平台,未来大数据的方法学和计算工具,就是一个云服务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花时间来研究这些方法,中小企业真没有这个钱做这件事,包括客户行为的分析,有专门的产品,专门的工具,数据的获取,在哪拿到客户的数据?我十分清楚信用卡的数据很重要,客户买我的东西数据很重要,但这些数据并不在你手里,现在有方法拿到数据吗?这是数据应用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比较火,我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的看待大数据本身事实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应用,是在一般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是基于某些大量样本计算之后才有效的一些方法学,所产生的服务于目标的结果。

王均豪:

现在很多人在聊天的过程中,跟企业级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总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平台,由于移动互联的出现,不是技术平台,它确确实实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所以如何融入大数据,从中小企业来讲,一个是行业积累,但是如何利用公共数据这块要赶紧做,打个比方,智慧城市的数据,征信系统的数据,包括有些公共数据怎样自己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我的感觉,不管懂不懂,必须要去了解,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两本书,田溯宁写的《大数据时代》,一般人都看过的,这是大数据时代大的宏观分析。我今天早上在机场看到一本书,大概是说“大数据的应用”,整个一套体系,这本书讲的比较清晰,翻了一下提纲,这本书可以给大家比较系统的解决包括架构,包括各方面的应用,有些方法,逻辑思维,理论跟实践,这本书的名字我想不起来,大概意思是大数据的应用,大家看一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有应用。

主持人:

现在大数据的书特别多,大家可能看的眼花心乱。

蒋锡培:

作为企业的决策人来讲,毫无疑问,一定要了解它的趋势,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把握好趋势,发挥你的优势,可能才能做成一些事情,因此,作为远东来讲,希望能够赶上甚至引领我们从事的行业去发展。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要由各个方面的资源集成的,包括像阿里巴巴,包括IBM,能够提供给我们哪些服务,有些事情不用自己去做,好好的精准分析,精准营销,精准管理等等。另外,我倒觉得确实要打破这些信息孤岛,怎样使得我们花的时间成本更小,投入更小?有些事情可能是政府层面做的,包括前面提到的,无论是企业的征信也好,个人的征信也好,现在还是各自为战,没有从整个社会的情况来考量,花的确实太多了。另外,个人的需求,其实这门生意也很多,也可以做研究,无论是健康的还是其它爱好的等等,包括旅游等等,都可以做。

总之一句话,做企业,包括经营人生,都离不开把握好方向,离不开建立一个很好的法制环境,确实是没有秘密可言,倒不是有多少秘密,但是真的有秘密的话,还要有这样的法规予以保护,否则确实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没有什么商业秘密了,最终也没有人去创新了,最后社会也无法可持续发展了。

远东现在的电缆网,一网两平台,是全球的门户网站,也是全球电缆交易平台,特别是电缆材料交易所,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交易品种的交易平台而成倍的增长,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就是运用大数据,就是看重上了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企业快速发展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相信未来很多企业留的不会太多,尽管现在有无数中小企业,每个行业都有几千家,甚至几万家,一定在未来五年、十年里,90%的再也没有了,这是肯定的。

谢谢。

主持人:

谢谢蒋总。其实蒋总的一网两平台这个做法代表了今天很多行业领先企业的创新,它建的一网两平台,我对蒋总有所了解,不光为自身企业服务,是为它所在的行业服务,实际上就是在各自的细分行业里边,充分应用云计算,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来进行业务创新的很成功的实践。

王阳:

讲到大数据的时候,总是忘记了我们从哪里来的,今天每个企业自己都有自己的IT系统,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IT系统,今天到大数据时代还要做些什么事情。不管是大的企业还是小的企业当中,有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我们跟客户也好,上下游也好,相互交互的系统。现在非常清楚社交网络、移动这些是营销的渠道。还有一个是后端的,很长时间积累的比如ERP,所有的企业数据都有。要建立一个什么东西呢?建立在一个大数据的平台上,不管从前端的要购物或者跟上下游之间,跟内部企业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流出来很多数据,这个过程中需要抓取这些数据,而得到对这个企业有关的数据。每一个企业现在就有,不需要等待,只要留心做一些什么事情,是不是已经把该收集的数据收集起来,底层叫IOT或者感知中国,能不能把这些东西感知上来,数据能不能采集上来。第二个,不要变成孤岛,能不能集成,能不能互相之间交互起来,最好这个公司不要有孤岛,自己搞一个平台之后,每一个部门都能看得见,希望数据和应用要分离。现在的结构,数据被应用所抓住的,要看那个数据,必须通过应用来调用,把它分离了,下面就是数据,上面要建应用的时候,可以挑不同的数据来建立应用,在大数据平台上的应用,就可以随便开发,成为开发平台。

第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知道要建模、数据分析,有很多工具。下面是一个矿,要把金子挖出来需要很多很多工具。IBM的战略,过去五年花了多少钱?240亿美元收购了一大批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几乎全球很多数据分析全部在这里面,而且开发了一套课程,我们愿意免费开放出来,给大学也好,给其它机构也好,让它们去学习,因为更多的人知道大数据掌握什么技能,应用这个工具去开发,开发出来的东西才会对社会有价值,不然锁在那里大家都不知道这些数据其实是存在的,每一个企业都要考虑。

下面我说的稍微偏激一点,有的企业说大数据这么有用,大数据又是新的资产,我别的事情不干了,就要抓数据,这也是有可能的,是颠覆性的,小米其实就是这种形式的,一个电动车,就是计算机平台,下面四个轱辘,用这个作为人的入口端,抓取门户,如果有了这个门户,上面所产生的所有数据,跑到哪里,到哪里消费,也可以在这上面支付,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上面产生数据,我可能不是免费送给你这辆车子,是以成本价给你,不就是计算机平台,下面四个轱辘吗?我以成本价做出来之后铺开去,有几亿人开车子,这上面产生的数据是大量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我是根据门户产生的所有数据来赚钱,看看汽车行业就被颠覆了。我举了一个比较偏激的例子,在你们自己的企业当中是不是也可以创造这样的方向。

主持人:

王博士给了三点建议,大数据每个企业现在就有,不要等待。第二个,把应用系统和数据分离,这个建议其实是很具体的,也是很有价值的。第三个就是应用工具,当然他也提了一些突破性创新的思路。

王坚:

需要突破的东西,跟均豪总抬抬杠,他刚才讲到服务的时候拿计算机算半天,觉得跟数据有关系。我觉得在大数据时代或者互联网数据时代做的这件事情,其实跟数据没关系,什么意思?在过去的数据时代,大部分领导者还是会相信我比机器加数据要聪明,但是到今天这个时代,得承认机器加数据比我聪明,有一天计算机算出来的,要看看那个东西对还是错,而不是你去按计算器,看看对还是错,这是有本质差别的。

王均豪:

我是说90年代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我只能用计算器拍拍脑袋,现在肯定不行。现在小众的,黑天鹅事件,小众的会出来,数据跟大数据对接是相同的。

王坚:

前面讲到小额贷款,直到今天我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为了创业,要借300块钱、500块钱,我没有搞明白这个事情。今天马航这个事情比较热,大家想过没有,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你这架飞机告诉你到哪里去了,只有一堆数据告诉你在哪里,信还是不信?没有信息告诉你这架飞机去了哪里,可是一堆数据告诉你,你信不信,世界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到了互联网数据时代,最后还是要过心理上的槛,数据加机器要比你聪明,那个时候人还在什么地方比那两个东西更强的地方,要探讨。就像马航一样,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你这架飞机在哪里,但是有很多数据告诉你这架飞机在哪里,你信还是不信,这是一个一定要过的槛,不然转型转不过来。

第二,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其实大数据最大的机会不在于原来的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最大的机会是在原来的制造业。前几天碰到一个人聊起来,今天所有的制造业都在生产互联网终端,过去互联网公司没有能力生产终端,我想表达这个意思。实际上再拿马航举例子,过去的飞机发动机,都说材料不过关,但是再看看马航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当一台发动机运行的时候,它的运行障碍都会被传回来,就可以知道它的制造业能力不只是材料的问题,是数据的问题,可能这种能力是过去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

两个观点,一个就是要过心理上的槛,数据加机器比你聪明,我们要探索一下到底聪明在哪里。第二,所有的制造业到今天的时候,再制造互联网终端,过去互联网公司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这是巨大的区别。

主持人:

谢谢王坚博士,我们的时间正好已经到了。我简单用几句话小结一下。

其实人类自从有了商业之后,就有了数据,数据不是今天才有的,几千年前,三千年前就有会计系统,就有数据了。但是,今天各位嘉宾基本的观点,大数据是新时代,一个新的商业时代的开始,这个标志表明我们之前的商业时代是一个小数据的商业时代,新的商业时代是大数据的商业时代。这个转变可以用王坚博士的第一个观点来验证,原来人加小数据就可以做很好的商业决策,但是新的大数据时代是数据加机器,会超过原来的人加机器,这就是改变,这就是新时代的转折。我特别赞同王博士的观点,今天我们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的,都是利用数据,也就是利用大数据成功进行商业创新的先锋,他们是走在最前面的,是先成功的一批,但是更大的机会在于其它各行各业的企业,所有其它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可以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都可以利用大数据促进我们自己企业的成功。

感谢五位主题嘉宾,还有三位互动嘉宾今天跟大家的分享,也感谢这么多参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

[责任编辑:zhangfj]

标签:精准营销 支付宝 谷歌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