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伟祥:混合所有制国资流失的帽子很让人害怕


来源:凤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财经讯 “2014绿公司年会”于4月20日-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浙江建龙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张伟祥在21日下午举行的“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下一轮”论坛上表示,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愿意和国有企业合作?因为央企、国企整合资源、筹备资源能力非常强,或者其他方面能力非常强,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跟国企、央企合作。

他同时表示,和国企合作这么多年,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觉得它很有魅力。但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话题太沉重,很多企业改制当中,这个帽子套上来很让人害怕。也很不公平,社会上对民营企业资产流失讨论得就很少。

以下为张伟祥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实不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很热门的,媒体也讨论的很多。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合作,我们感觉央企、国企整合资源、筹备资源能力非常强,或者其他方面能力非常强,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跟国企、央企合作,将来完全市场化以后,这种魅力可能要少一些。

我有一些体会,我们母公司之前不是民营,2005年开始,跟地方国资委、 中央企业,六七家合资企业,有些是成功的,有些确实不是很成功,国有企业,我觉得合作这么多年,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觉得它很有魅力,还有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话题太沉重,很多改制当中,一个帽子套上来很害怕。所以很不公平,这个社会上对民营企业资产流失讨论得很少,我不知道民营企业总规模,可能50% 以上,可能更多的,民营企业资产,民营资产讨论话题有时候很少。所以我觉得将来可能还是要这方面改变。我们觉得成功的案例,比方说有些像我们的青岛造船厂,30%是青岛国资委持有,股东非常好,扮演股东角色,帮我们整合资源、审批手续,经营方面、管理方面都很支持。东北有些跟央企合作,已经合作五六年,提出来管理持股,母公司老总认为内部很难平衡。

将来如果我们这种合作,央企50%,民企49%,母子公司管理不太成功,90%是失败的,按照激励考核上要平衡,可能这个子公司跟那个子公司很多考虑平衡,对于企业激励,特别是人才流失方面影响很大,真正的就是可能将来这种改制,国有企业这种,特别是国资委怎么样扮演好股东的角色,我们很多投资者,实际上也是扮演一个股东角色,更多地是解决公司慢慢大了,整合资源能力嫁接给子公司,激励怎么到位,更多的审计、监测能力,更多地到位,可能更多地扮演折算角色,可能会对企业好一些。所以我觉得现在这类话题很热门,但是我确实也在犹豫,到底会有多少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真正全方位地合作,确实以前也很担心,合作的也很多,有些是成功,有些是失败。我觉得更多的是解决体制问题更重要。

钢铁行业,很多国有钢铁行业老总出了问题,柳钢的董事长也出了一点问题,最大国有企业激励问题,或者59岁现象,民营企业也存在,现在内部也在讨论,民营企业以前国有企业毛病,我一个钢铁厂老总,一个项目三百万吨、四百万吨,一百多亿收入,一年销售收入150亿,薪水不重要,很多央企老总也是一样,在岗位的时候,因为他有他的地位,花钱很少,这种激励其实对他不重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好,一旦不当老总有想法,为将来的生活准备。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话题不重要,更多的将来企业大了,怎么样解决这种高管人员的长期问题,我们企业内部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钢厂子公司老总也有这种犯罪的。

前两年感情因素很多,这两年舆论对我们有利,好几个老总送进监狱了,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怎么样真正激励到位、监督到位。再说一个例子,我在北方两家银行,一家在沈阳,一家在吉林,同样两家银行,在辽宁那家银行,行长管理持股,做得很好,到现在为止,改制五年,没有违规行为,也有政府股份,政府只扮演政府角色。吉林省那家银行,行长因为银监会还是要管,最高年限不能超过一百万,地方商业银行最多不能超过两百万,有管理,吉林银行几千亿资产,一百万年薪,我作为股东很害怕,希望管理层加强监督,结果我的担心出现了,前任董事长出现问题。更多地怎么样用制度保证企业安全运行,不管国企改制,民营企业大了也出现问题。更多地跟国企、央企合作,希望跟央企整合资源能力、资金能力,确实是如此。马总的公司虽然跟我们差不多,但是明显感觉他比我们强,将来政府、 民营换一个话题来谈,更多从长期问题来说。

相关专题: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

[责任编辑:tanhc]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