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市场“谈新色变” IPO重启关键看节奏


来源:重庆商报

人参与 评论

尹中立 1967年生,安徽庐江县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尹中立:其实IPO重启很正常,一个市场如果没有IPO的融资功能,这个市场肯定是不正常的。尹中立:刚才提到的只是从资金走向角度分析沪港通的效用,不过监管层的用意应该不限于此。

尹中立1967年生,安徽庐江县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商报驻京记者曾楠北京报道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主板发审委4月30日将审核会稽山绍兴酒、康新设计等4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请。这意味着,暂停超过18个月的IPO发审会重启。

IPO重启到底是抽血还是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选择?IPO重启为何让市场失态?昨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IPO重启,如果不控制数量和节奏,那会跌得非常惨。

判断

IPO重启必然控制数量和节奏

重庆商报:上周五证监会宣布IPO审核将重启。对此,市场分歧较大:一种观点担忧IPO抽血,另一种观点认为场外资金期盼市场增加新的企业。您怎么看,您认为IPO开闸对市场中期趋势会造成什么影响?

尹中立:其实IPO重启很正常,一个市场如果没有IPO的融资功能,这个市场肯定是不正常的。

至于影响,要看它怎么重启。如果按照注册制的标准或要求重启,那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会非常大。首先,这意味着上市的速度、数量和节奏都不再受到行政的控制。也就是说,证监会只管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公司符合要求、愿意上市,就可以发行。

其次,现在蓝筹股的募资水平处在历史最低位,但是要发行的大量股票,实际上中小板和创业板居多,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已很低迷,但其估值水平依然处在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创业板。

对公司来说,只要允许它肯定都乐意发股票,哪怕估值在现在创业板的基础上再下降一半,还是愿意发股票。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对上市股票的数量和节奏不控制,那会跌得非常惨。

但是证监会肯定要兼顾二级市场的需要,而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而从监管层的多次表态中也可以看出,注册制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这只是一个目标。

释疑

预披露节奏不等于发行节奏

重庆商报:IPO预披露名单在不断更新,自4月18日至25日,短短一周,IPO预披露名单已多达122家,引发A股二级市场连连下挫。在货币政策稳健、股市低迷背景下,这一时机是否合适?

尹中立:预披露名单并不重要,这个名单早在之前就出现过,从700多家减少到600多家,并不是突然的消息。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每个星期发多少新股、融资多少,这个是最重要的。A股市场发行新股可以为股市吸引新的资金,但是节奏和规模都不能太大,否则市场承受不了。

重庆商报:也就是说IPO预披露并不意味着IPO加速扩容?

尹中立:对,两者不能完全等同,这是对IPO审核流程的误解。实际决定发行节奏的是后续的审核步骤等。也就是说,预披露节奏不等于发行节奏,关键还是看IPO实施过程中怎么把握节奏。

根源

谈新色变投资者成惊弓之鸟

重庆商报:IPO重启消息一出,市场就扛不住压力,中国股市为何“谈新色变”?

尹中立:首先,当前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经过长期的熊市之后,都成了惊弓之鸟。从A股历史上也看到,IPO重启后股指大跌的情况屡见不鲜。今年初,暂停逾一年的IPO开闸,也出现沪指连续多日大跌。

其次,从登记公司的数据来看,尽管深沪两市加起来有约1.5亿账户,但是现在的活跃账户(即过去一年中有交易记录的账户)实际上只有970多万户。也就是说,大多数账户处在冬眠状态,不交易了。为什么不交易呢,因为大家都被套牢了,没钱了。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人愿意把资金投到股市里面来,股市就缺乏增量资金,如果再想要融资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抽血了,因为市场非常脆弱,承受力很有限。

预期

扭转颓势急需新增资金入市

重庆商报:实际上从近期政策走势看,也不乏利好,比如沪港通。但从实际反应看,并未改变市场低迷的状况。为何政策红利难挽股市颓势?

尹中立:对中国股市来说,最棘手的事情是打破熊市预期与趋势。上证综指自2007年10月创下6124点高位后,已在熊市通道中运行了7年,估值不断刷新历史低点。即便这样,2013年仍有超过2000亿元资金从股市里撤离。更麻烦的是,经过去年的严格筛查,排队等待IPO的公司依然壮观。因此,股市急需要新增资金才能扭转当前的颓势,才能让股市恢复正常功能。

根据规定,沪港通启动后,香港投资者投资沪市的总额度是3000亿元人民币,理论上,这意味着股市有望新增3000亿元的资金,但这个额度可能难以用完。参照已实施多年的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这一机制的额度约5000亿元,但各机构只用了2000多亿元。

重庆商报:您认为沪港通对中国股市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尹中立:刚才提到的只是从资金走向角度分析沪港通的效用,不过监管层的用意应该不限于此。为海外人民币创造一个回流渠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沪港通的主要目标。同时,选择香港市场与大陆市场对接必然会让前者受益,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监管

财务造假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重庆商报:在股票发行审核制的环境下,企业上市后,业绩突然变脸、高管突击减持股票的情况时常发生。您认为监管部门应如何避免财务造假和诈欺等?

尹中立:高管减持只要是按照规则、没有违规的,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他。要拿道德评判,说他们是“吸血鬼”或者不顾二级市场的承受力去套现,这个没有意义。市场就是市场,只要没有违规,就完全有这种权力。

至于财务造假,当然是违背了市场的规则,必须从严控制、打击。现在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保持高压状态。

精彩观点

●“预披露名单并不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每个星期发多少新股、融资多少。”

●“大多数账户处在冬眠的状态,没有人愿意把资金投到股市里面来。股市缺乏增量资金,如果再想要融资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抽血了。”

相关专题:IPO正式重启

[责任编辑:macong]

标签:IPO 市场分歧 重启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