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A股求解“IPO恐惧症” 新国九条开出“药方”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新国九条被认为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以全国社保基金为“蓝本”,积极稳妥地引导基本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长江商报消息据新华社电 新国九条被认为有望提振市场信心。资本市场完成顶层设计,能否助积弱的中国股市求解“IPO恐惧症”?

A股屡遭扩容冲击

短短20多天里,313家公司相继进行上市申请预披露。同期,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超过4%并频频考验2000点重要心理关口,创业板指数更暴跌逾8%。尽管预披露并不等于发行,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式的忧虑仍冲击着久已疲弱的市场。

事实上,对于当下这种“IPO恐惧症”心态,A股并不感到陌生。回顾其历史上的7次新股发行暂停和重启,扩容预期曾屡屡对市场情绪形成冲击。

“IPO恐惧”事出有因

从基本逻辑来分析,“IPO恐惧症”来自于短期内大量企业上市,及其导致的市场“可出售股权”数量骤然增加。假设股市资金总量不变,扩容带来的供给增加势必导致股市下跌。

不过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将股票视为通过供求定价的普通商品并不科学,金融市场的需求是动态的,取决于这个市场的公平、公正程度及投资价值。

从供给主体来看,作为市场价格中枢的蓝筹股群体被“边缘化”,令投资者交易行为呈现“散户化”和“彩票化”特征,并表现为热衷“炒新”“炒小”“炒差”等非理性行为。

“各类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对买卖价差的博弈,使市场成为一个‘零和游戏’。投资者对于‘估值底线’不能形成共识,股市由此陷入‘牛短熊长’困局中。”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需求端同样不容乐观。中国股市诞生20余年仍以散户为主,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依然在门外徘徊,增量资金不足导致市场长期处于“缺血”状态。

在供需严重失衡背景下,行政管制导致股票发行无法实现市场化和常态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人为加剧了“IPO恐惧症”。

顽疾尚待多方求解

求解“IPO恐惧症”变得日益迫切。新国九条为此开出了“药方”: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加快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并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而在业界专家看来,治疗“IPO恐惧症”还需制度层面的更多配套。一方面,应鼓励上市公司承诺长期现金分红比例,通过制定外在约束性和鼓励性措施,促使“持续高分红蓝筹股”群体形成和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以全国社保基金为“蓝本”,积极稳妥地引导基本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从某种意义来说,缓解直至治愈“IPO恐惧症”,不仅应“对症下药”,更需要“内外兼修”,在资本市场发展顶层设计基础上,对A股进行从制度到理念的全方位“调理”。

 

相关专题:IPO正式重启

[责任编辑:huhj]

标签:IPO 恐惧症 药方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