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批公司IPO折戟缘于经营模式变更


来源:证券时报

人参与 评论

证监会官网显示,因为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以及合同金额波动较大,导致多家拟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折戟。发审委认为,上述事项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 杨苏

证监会官网显示,因为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以及合同金额波动较大,导致多家拟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折戟。

这些现象反映在财务数据中,主要表现为拟上市公司的一项主营业务占比逐年升高或者产品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记者注意到,百利科技也存在着上述现象,并且存在毛利率三年腰斩、单一项目占2013年收入近八成的情况。

百利科技的招股书表明,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工程总承包业务,并且完全依赖山西一个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合同金额存在大幅波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缩水一半,从最初的20多亿元缩减至不到1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2011年6月被否。有关发审委指出,在康地种业种子销售收入中,代理品种销售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比例分别为61.29%、72.89%、78.41%。而且,康地种业披露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加大研发和育种投入。因此,证监会认为,康地种业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珠海亿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的原因也较为类似。2012年5月,有关的发审委指出,亿邦制药盈利来源发生变化,来源变更为代理产品收入。不过,公司募投项目为新药品的生产,将来业务将以自产药品销售为主。但是,对于上述经营模式、产品结构变化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亿邦制药未能进行充分合理地解释。

在其他拟上市公司被否的原因中,发审部门也反复提到了公司的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发审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审核,通过比较公司主营业务和销售费用增长幅度的差异,以及公司渠道模式等重要运营信息的披露是否充分。

2011年12月,发审委也否决了一家物流公司的IPO申请,原因为该公司中标和签订合同的金额存在较大波动。具体看来,该物流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及2011年1月至6月中标金额分别为5.49亿元、2.39亿元、1.15亿元和1.62亿元,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1.71亿元、4.8亿元、0.63亿元和2.98亿元。发审委认为,上述事项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相关专题:IPO正式重启

[责任编辑:liuqiang]

标签:IPO 经营模式 发审委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