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富士康被传招工10万人为iPhone6代工 转型之路遭质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人参与 评论

《财富》杂志7日晚上公布的2014全球五百强企业名单中,鸿海精密位列32,比去年下滑两个名次。早在2011年,鸿海精密总裁郭台铭就曾透露未来会将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以提高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VS  鸿海精密一半业务来自苹果代工,富士康在大陆约有120万名工人。

《财富》杂志7日晚上公布的2014全球五百强企业名单中,鸿海精密位列32,比去年下滑两个名次。这一台资企业在大陆以富士康的名字为人熟知。近日,招工10万为iPhone6代工的传闻,再次把这一全球最大代工厂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人质疑其在转型道路上步履不前。

厂方对招工10万的传闻不置评

台湾《经济日报》日前曾报道,为了满足iPhone6的供货需求,富士康正在深圳、成都等地紧急招工,预计总人数会超过10万人,这或将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招工。对这一消息,南都记者联系了富士康媒体负责人,但对方对此不予置评。不过该企业员工透露,最近的确增加了招工数量。

消息一出,舆论关于富士康转型困难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早年公布的机器人生产计划是否已搁置?富士康是否难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代工宿命?追溯历史,1974年成立的鸿海精密集团,最初只生产黑白电视机旋钮。1988年,鸿海精密开始投资大陆,子公司富士康很快完成了从深圳到昆山、杭州南京等地的布局,业务也扩大至电脑组装,并开始向苹果供应一些电脑零部件。目前,鸿海精密的一半业务来自苹果代工,富士康更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商,在大陆的工人约有120万人。

早在2011年,鸿海精密总裁郭台铭就曾透露未来会将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以提高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当时预计2014年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100万部。但此后,这一话题便沉默了下来。此次招工10万人的消息一出,舆论纷纷质疑机器人计划进展缓慢,代工工厂转型尾大不掉。而随后在鸿海精密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又放出话来:机器人计划已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这一消息打消了机器人计划被搁置的猜疑,但同时也暗示,招工10万人赶工iPhone6的传言非虚。

分析认为其渠道战略全线溃败

富士康2013年营收增长0 .8%,远低于2012年的12 .4%。今年更是从《财富》全球五百强企业名单的30名跌至了32名。即便是启动了机器人计划,也仅仅是生产线上的转型。代工的商业模式如何转型,才是富士康转型的要点。

此前的消息显示,富士康尝试过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配件及电视机,但都不见下文。2010年,富士康也曾开启了市场销售方向的战略转型,提出“四路门店+一个网站”的渠道构想。然而,2013年3月,与麦德龙合作的电器商城“万得城”因经营模式不善关闭了上海的7家门店。可以进驻购物商场、大型超市的店中店“敢闯数码”目前的布局仍然只限于江浙地区。布局于三线以下城市的“万马奔腾”门店则在2012年就已扩张停滞。线上渠道“飞虎乐购”,更是因为内讧而效益平平不为人知。今年6月初,富士康宣布出售了所持有的赛博数码股份。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富士康与大陆零售渠道合作伙伴赛博数码分手,也意味着富士康的渠道战略到此全线溃败。这个拥有120万工人的庞大代工工厂要转型,似乎尾大不掉,步履维艰。

在技术方面,富士康号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12.84万项专利,其中64300项获批。曼哈顿专利顾问公司EnvisionIP数据显示,2013年富士康是美国前20大专利持有公司之一。郭台铭去年10月份时也曾说,富士康已经为人脸识别技术递交了300项专利申请,正为可穿戴设备斥资开发生物识别传感器等新型科技。然而,今年4月份,富士康宣布已将大量通信技术专利出售给谷歌。一边为苹果代工硬件生产,一边则为其移动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谷歌提供专利实力,做“技术代工”。由此可见,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和人力,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富士康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裳。关于此次专利出售的营收,富士康并未透露。

转型决心坚定方向未明朗

在今年6月底的鸿海精密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表示,“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尽管一些计划可能最终会失败,但从失败中获得学习比直接收购一些成功公司的代价要便宜得多。”这一言论一方面承认了此前几次失败的转型尝试,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接下来的转型决心。

郭台铭表示,未来鸿海精密的商业模式,将会融合软件、硬件及台湾的无线网络。据了解,早在2013年,鸿海成为赢得台湾4G电信运营牌照的六个竞标者之一。这一转型迹象在本次的股东大会上得以证实。郭台铭还表示,未来这一模式会扩大到全球。这说明,向电信服务转型,台湾仅仅是个试点。

郭台铭一直以来在内部向员工传递的观点是,富士康一直在尝试着从目前纯粹的“制造导向”模式,过渡到“技术导向”模式,进而转变为“贸易导向”的运营模式。就目前而言,似乎已经过渡到了“技术导向”上,但实际却离不开对代工制造的依赖。不过,种种迹象都表明,富士康的确在转型,可到底转向哪里,对于大众来说,仍然只是个不够明朗的猜想。   采写:南都记者邵凡凡

富士康转型事件簿

●2010年

富士康开启向市场销售转型战略,提出“四路门店+一个网站”渠道构想。

●2012年

富士康布局三线以下城市的“万马奔腾”门店扩张停滞。

●2013年3月

富士康与麦德龙合作的电器商城“万得城”因经营不善关闭上海7家门店。可进驻购物商场、大型超市的店中店“敢闯数码”目前布局仍只限江浙。线上渠道“飞虎乐购”,因内讧而效益平平不为人知。

●2013年10月

鸿海精密竞得台湾4 G电信运营牌照,郭台铭称这一模式会扩大到全球。

●2013年10月

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已为人脸识别技术递交300项专利申请,正为可穿戴设备斥资开发生物识别传感器等新型科技。

●2014年4月

富士康宣布已将大量通信技术专利出售给谷歌。此前,富士康号称在全球范围有6 .43万项专利获批。有数据显示,2013年富士康是美国前20大专利持有公司之一。

●2014年6月初

富士康宣布出售所持赛博数码股份。分析认为此举意味富士康与大陆零售渠道合作伙伴分手,渠道战略全线溃败。

●2014年6月底

鸿海精密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委婉承认了此前几次失败的转型尝试,同时也表达了未来的转型决心。

2011年,郭台铭(上图)曾透露会将机器人用于生产线,当时预计2014年机器人将达100万部。

VS

鸿海精密一半业务来自苹果代工,富士康在大陆约有120万名工人。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富士康 谷歌 人脸识别技术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