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建材入围国资改革双试点 宋志平详解“混合策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 评论

7月15日,为推进国资改革,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将率先进行四项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被选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以及董事会授权双项试点。

在其他央企忙着做试点方案的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对自己的试点路径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该集团董事长宋志平1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建材将按照国资委部署,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业务板块选定试点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

他还透露业务平台层面,积极引入财务投资机构,而在生产经营企业层面,发展股东型管理层持股,形成3-5家员工持股公司。

试点要点

21世纪:中国建材还有国药集团,都因行业整合迅速成为“巨无霸”,也都是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与试点单位。我们知道其实中国建材已经是高度混合的企业,如今让你们再度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究竟还有什么混合空间?

宋志平: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当前国企改革的目标已经很清晰:首先是完善以监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其次是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两类公司;再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包括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激励机制等改革,都要以混合所有制为前提。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认为首先要有正确认识。

第一,厘清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的关系。发展国有经济有两大职能:一是发挥公益和保障作用;二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经济成分,都是国有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完成公益和保障任务要靠国有企业,为国家盈利则要通过充分竞争领域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来实现。去年,我去法国访问时,跟法国国资局局长有次谈话。我问他,法国政府有雷诺公司20%的股份、燃气公司36%的股份,为什么投资这些充分竞争领域企业呢?他说,就是为国家赚钱。新加坡淡马锡也是国家企业,投资的大部分也是竞争类领域。其实,混合所有制是国企进一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媒介,可以借助非公经济成分的活力获得盈利。

第二,不要再给混合所有制戴帽子。混合所有制里的国有经济要以股权说话,不管占股多少,都只是企业平等的股东,不能在《公司法》以外强加给企业其他东西,这对其他股东是不公平的。如果硬要区分出国企控股混合所有制或民企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就会走回头路、变味甚至失效。例如,中国建材只持有所属企业中国玻纤15%左右的股份,但按现行的有关规定,所有国企的行政规定,中国玻纤都要参照执行,有时因为公司属性问题,使得像中国玻纤这样的国际化公司失去了应有的市场地位和竞争机会。

21世纪:作为国资委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中国建材在改革方面今后将如何布局?

宋志平:我是个坚定的市场派、改革派,20多年来一直在国企改革的最前沿摸爬滚打,一路试点改革,自己也从黑发人“试”成了白发人。1994年,我当北新建材厂长时,北新成为“百户试点”企业,对企业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中国建材被列为国资委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央企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的双重试点企业,这既是国家对中国建材多年来改革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国家交给中国建材新的改革任务,中国建材将倾全力做好试点工作,做国企和央企改革的尖刀班和铺路石。我希望,通过这次试点,中国建材能打好彻底融入市场的这一仗,激发更大企业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下一步,中国建材将按照国资委部署,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业务板块选定试点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例如,二级公司中国建材股份的改革思路可分三个层面。

首先,股份公司层面,优化股权结构,建设规范的混合所有制型的上市公司。具体措施包括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管理层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员工持股,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在集团层面积极探索董事会在高级经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方面的改革。

混合策略

21世纪:目前混合所有制成为改革热点,中石化等老牌央企也纷纷试水。但很多人担心“混合”,国家资产就会被掠夺,民营企业也会被同化。您认为国企与民企成功混合的“学问”是什么?

宋志平:大家对混合所有制存疑,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混合所有制的本质。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三足鼎立的,不存在谁吃掉谁、谁掠夺谁、谁被谁同化的问题。混合所有制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以发挥最大效率为最终目的。国有民营都作为股东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规范运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圣不可侵犯”。

国企与民企如何“混合”?首先,混合双方要有包容思想,这是成功“混合”的基础。“混合”是一场对企业包容性的考验,靠的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约束,而是包容的智慧。

其次,坚持“规范运作、互利共赢、互相尊重、长期合作”的十六字方针。规范运作,混合之初就要细致地做好制度性安排,合理进行资产评估。混合所有制是一场公平的、透明的、公开的合作,一切都要开诚布公。互利共赢,坚持与人分利,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兼顾好各方利益,寻找最大公约数。互相尊重,国企不能歧视民企的管理人员,民企也不能总是挖苦国企,大家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期合作,混合所有制不能认为是一种过渡状态,而是一种长期合作的制度安排。所以说,搞混合所有制有点像恋爱结婚,双方要彼此信任,彼此尊重,要坦诚相待、相濡以沫,这样才能和睦长久地走下去。

这些年来,在中国建材的大规模混合实践中,到现在没有一家民企“反水”。这说明大家还是非常认同混合所有制的。我认为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这些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推广的。

21世纪:在与民营企业融合的过程中,遭遇过哪些困难,都是如何克服的?

宋志平: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一些观念上的压力。今天,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实践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但此前却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2008年重组南方水泥时,有媒体刊登文章《中建材是不是疯了》,认为我们大规模扩张是在搞“国进民退”。还有人质疑,中国建材掺入那么多民企股份,成了有产者的打工仔,是搞“国退民进”。当时,我们进退两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重拷。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作为充分竞争领域央企,除了重组、与民企混合,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当时我们顶住重压,坚定地带领着企业摸着石头过河,一路向前,才有了后来的快速发展。

从企业内部来看,融合中会有一些小冲突或撞击,但也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国企和民企有很强的互补性,国企管理者往往需要市场化的拼搏精神,民企管理者则往往需要规范化的管理。

另外,还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中国建材的高管会议上,经常是身家上亿的民企老板、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传统国企干部三类人坐在一起,虽然都是企业高管,但收入却相差悬殊:民企老板有股权、职业经理人拿市场化薪水、传统国企干部拿体制内的薪水,长期看不利于企业发展。今后要通过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加大管理层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措施,逐渐加以解决。

21世纪:中国建材与上千家民企“混合”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能否从战术上谈谈,中国建材如何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心悦诚服?

宋志平:要混合必须要双赢,要变革必须端出“牛肉”来。在混合过程中,中国建材坚持“央企市营”,遵循市场规律,端出三盘“牛肉”,用公平实在的收益吸引重组企业加入,奠定了企业产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实现路径。第一盘,公平合理定价,在公允透明的基础上让创业者原始投资获得合理回报;第二盘,为民企老板保留部分股权,一般是30%;第三盘,把民企老总聘为职业经理人,让他们能在热爱的事业中继续发挥作用。(编辑徐炜旋)

相关专题: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zhangzh]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