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蓝翔技校爆炒“神秘感”存疑 实为保生源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可以说,蓝翔技校在学员的培养上确实煞费苦功。而各种炒作和宣传也不过是为博眼球保证生源的手段。相比只靠宣传而不练内功的学校,蓝翔也算是“良心办学”。但并非所有学校都能如此。

蓝翔技校,这家国内知名的民办技工学校,似乎非常懂得如何通过媒体为自己招揽生源。正当民办学校的招生旺季,这家高调且发展迅速的民办学校当然也不肯坐“冷板凳”。新一轮的炒作正在开启:军方合作、美国黑客等等有关蓝翔的关键词再次被热炒。但有关这些关键词的热炒,似乎总以招生旺季为周期不断出现,这样蓝翔技校也蒙上炒作“冷饭”之嫌。

炒作存疑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蓝翔,同时有3万多名学生在这里学习60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曾有海外媒体称,蓝翔教授的技能中包括神秘的涉军技术,还有人说,这座曾自称为职校“航空母舰”里,真有人研究航空母舰。蓝翔似乎非常善于利用这些传闻。

在散落于网络之上的,有关蓝翔技校的各种宣传中,蓝翔技校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和新东方,甚至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北大相连。宣称自己的就业率远超国内一线大学。虽然言辞中略显黑色幽默,但是也正为此,而成为网民乐于传播的话题。

蓝翔的就业真如宣传中的一样真实可信吗?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培训技术工人的民营企业,似乎正顺应了国内特殊的技工短缺时期的需求。据有关统计,相比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要更加迫切。这种现实,或许确实为蓝翔带来的高就业率。

除了就业率的热炒之外,蓝翔还喜欢给自己的合作伙伴增加“神敏感”,比如,央企是其稳定的用人方,此外,校方公开的合作伙伴还包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一些军队分支。

这些神秘元素被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裹挟着带到大江南北。同时,30年剧烈的城镇化进程中,人们视听习惯也随技术演变,蓝翔长期保持着明星出演,加配音激昂的广告片形态。在这所“不太改变”的培训学校之外,荣兰祥和家人还开办过至少3所培训学校,本世纪以来他们已经在试验多元经营,还开办了一家机械品公司、一家工程建设公司、一家地产公司、一家广告公司和3家珠宝公司。荣的女儿和她母亲还曾出现在一部赴海外参展电影投资人名单里。

盯着市场办教育

但是,蓝翔并不仅仅依靠炒作生存。从教育到硬件再到就业,这家民营技校也确有所长。从1984年建校,至今已经有29年的历史,蓝翔的每一步发展,既是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

1984年之前,河南虞城县农民荣兰祥已踏足北京和石家庄。他在北京学习了油漆技术和沙发制作技术,虽然自己“沙发做得不怎么好”,他已经敢开办培训学校。

这一年,他辗转到山东省济南市,准备开办油漆技术和沙发制作技术培训班。中央放活投资带动了城市用工。在济南市五十七中,蓝翔的前身即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成立,不到20岁的荣兰祥租了学校的十几间教室,专业只有3个:油漆与沙发制作技术,缝纫,以及美容美发。学生一度达到了几百人,报名的多是农民,“刚开始是很艰难的,那时候培训费是百十来块钱,有时候一天就能收一两个班的学生,一个班有五六十个人。”荣兰祥回忆,当时搞民办教育的人很多,学校也很多,济南至少有上千家,有修手表的、修收音机的,大的学校也有两三百人。

“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这是我们办学发展的理念和支撑力,我们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就根源于这一点。”学校副校长王纪中说。

办学起初,步履维艰。经过不断借鉴、探索和思考,蓝翔技校认真借鉴国内外学校的管理经验,确定了“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在蓝翔技校看来,这是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应该把握的方向。

学校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工厂”,打造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融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和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习中能以“工人”角色,全方位、全过程体验“工厂”环境,并做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生学习对接。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山东蓝翔专业设置标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才培养和零距离就业的保障。学校教务处主任曹金栋介绍说,“这个标准是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基本工作的科学依据,是培养学生的图纸,例如要保证在校生达到零距离就业的技能标准,按照实习工位,需要配置多少实习设备,都有具体数量”。

目前,学校5个校区占地千余亩,校舍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职工1500余人。设有汽修、烹饪、美容美发、数控、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焊接、计算机8大系,60余个工种,在校生2万余人。

可以说,蓝翔技校在学员的培养上确实煞费苦功。而各种炒作和宣传也不过是为博眼球保证生源的手段。相比只靠宣传而不练内功的学校,蓝翔也算是“良心办学”。但并非所有学校都能如此。

还需苦练内外功

“其实,每年民办院校招生都是一场拼抢生源的大战。”作为省城经十路一家民办高校的某辅助招生专员向媒体证实,生源大战每年4月就开始,一般要持续到国庆节后,招生人员在招生地一呆至少半年。

民办高校招生中预先将全国划分招生大区并招募或委派招生主管,这些大区在东部地区大都为一省区域,中西部地区则视考生数量两三省不等,大区下划设市县两级招生区,三级招生区是层层分包关系,分包的就是招生人数指标。

“招生人员有学校教师、学生也有当地人士,他们大都吃住在宾馆,一呆就是几个月。”这位招生人员表示。另外,他声称,每招收一名学生,招生人员就会得到相应的费用。各大民办高校在招生旺季甚至不惜派出在校学生进行招生。

除驻点招生之外,通过媒体的宣传,更加是每年保证学校生源的重要一环。对于学校的各种扩大宣传、或炒作就在所难免。

对于民办高校夸大宣传等招生乱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给学生一个期望,许诺学生毕业能拿到毕业证,这在现实中确实有实现的可能,但不得不说这种可能依然是有实现比例的。”储朝晖表示,民办高校频打擦边球根源在于招生计划体制造成的长期性歧视。“长久以来这种体制带来了私立学校与公立高校之间招生计划上的剪刀差,歧视现象一直存在。”储朝晖说,这种歧视让不少民办高校认为办学是一个短期现象,违规招生也就广泛存在。“生源减少的现象在一些低端公立院校也存在,但他们没有生存危机,而私立学校对生源依赖要远远高于公立学校。”储朝晖说,要解决高校生存难题,就要打破招生计划体制,减少政府权力的过多干预。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表示,公办院校扩招、民办院校遍地开花加上境外留学等原因,高校招生生源荒的现象愈加突出,简单依靠拼抢生源搞恶性竞争难止民办高校生存的下坡路。

“学校应当注重提升内涵,培养品牌,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适合社会需求,拼抢生源只是权宜之计。”邓相超说,相关部门也应引导、规范民办院校招生,避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有损考生利益的现象出现。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学生 课程 留学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