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P2P究竟缘何高呼去担保?


来源:凤凰财经

从今年年中开始,关于P2P平台去担保的话题逐渐从口头上的讨论转变为现实中的推进,不少平台开始积极跟随领头羊们的步伐,逐渐缩减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范围。“去担保“之风由此开始逐步蔓延,业内外也顿时风生水起。

那么,大家争相热议的“去担保”究竟指的是什么?去担保的呼声又为什么会日益高涨?要弄清这件事,还要从担保模式的变异说起。

众所周知,P2P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融资活动,其高风险特质就决定了平台不该、也不能做刚性兑付。如果在此基础上采取刚性兑付只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伤害整个金融体系。

但是,由于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平台并不能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为了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P2P开始引入担保模式。同时,为吸引更多投资人,多数网贷平台都会选择对投资人承诺本息保障,于是,担保开始慢慢变异,P2P从最初的撮合交易逐渐演变成了“影子银行”,盈利模式也由开始时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

另外,从担保端来讲,担保公司的风险越来越高,收益也与之越来越不匹配,3%的担保手续费收益和保证金并不足以承担100%的风险。一旦遭遇大面积资金链断裂,担保公司便会破产倒闭。因此,P2P平台需要更加合理的风险对冲结构,仅用担保体系根本无法对冲P2P的自身风险,反而还会加剧风险。更何况当下P2P行业的担保体系尚未成熟,一旦金融体系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整个担保体系都有可能被击穿。

同时,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P2P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借贷成本居高不下,互联网平台并未能有效降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导致P2P相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还依然只是企业融资的补充。P2P平台如果想弯道超车,摆脱融资渠道的边缘地位,必然需要挤压掉中间的成本,包括担保成本。

与此同时,从投资端来说,国内的投资人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长期倚靠“垫背”只会扰乱投资市场的秩序,最终受伤的还是投资人本身。因此,培养投资人认可风险的意识,也是国内P2P能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性一步,去除担保或可视为做好用户教育的第一步。

以上种种原因,都推动着“去担保”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平台本身,只身站在改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其走向或更多受制于监管政策。尽管监管层此前频频发声,但其对此到底有着怎样的定义?担保模式是否真的已经走到尽头?

其实,早在今年4月,银监会就已提出“四条红线”,其中之一为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银监会创新部也明确指出,平台不得承诺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得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能自建资金池,不能自建担保公司进行自身担保。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监管层口中的去担保指的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即担保主体是平台自身,而非专业的担保机构,但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的模式还是被允许的。即便如此,陆金所、花果金融等少数平台已开始纷纷试水去担保,其它平台也都跃跃欲试,欲追随其脚步。但无论怎样,“去担保”的大幕既已拉开,新的业务模式,新的突破点一定会层出不穷的涌现,P2P能否凭借此次改革浪潮迎来新的春天,还要看其造化。

[责任编辑:yangxw]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