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周年考:还有哪些权力要下放
2014年09月27日 01:2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熊晓辉
9月29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的日子。这两天上海市正在忙着总结经验。
9月29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的日子。这两天上海市正在忙着总结经验。
9月18、19两日,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全程陪同下,到访上海自贸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上海“打气鼓劲”,“自贸区有大未来,上海有大未来,中国有大未来”。李克强同时特别强调,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那么,作为上海自贸区众多制度创新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项,负面清单还有哪些空间“让”出来,还有哪些权力需要下放?
9月18日,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李克强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龚柏华表示,内容上,希望明年的负面清单有更大幅度的开放,包括服务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备受关注的2015版负面清单也在研究编制之中,牵头单位是上海市发改委和上海市商务委。
哪些方面进展慢了?
如何评估上海自贸区一年的成绩单?
对于“中国大妈”来说,到自贸区里抢购进口食品是最大的福利。位于自贸区内的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近期成为上海最热门的卖场之一。尽管每天10点才开门,但8点不到,就有人开始排队,其中多数是大叔大妈,很多进口生鲜在开门的几分钟之内就被一抢而空。工作人员说:“重现了上海世博会的排队盛景。”
作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最重要的则是企业的感受。
9月18日~19日,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企业就是重点。在与十余位中外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时,李克强就表示,希望企业多给政府出“题目”、提建议,政府也会为企业解难题,服好务。
作为自贸区内注册的第一家投资类企业,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提出,目前境外投资还有额度限制,成了他们继续扩大业务新的制约。
目前自贸区内施行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规定,3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并可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的备案手续。但这一规定仍然受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9号令《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约束,比如,3亿美元以上的,属于地方重大境外投资项目,则需要国家发改委备案。
金融方面的进展也比想象中来得慢。“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推进速度比市场预计的慢很多,特别是金融市场领域。”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
“对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周年的评价,关键是用什么标准。如果是用传统的以开放促招商引资、促出口、促投资的标准来评价,那么评价可能会很低。”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市政府参事王新奎指出,“但如果以开放促改革这一新开放观下的标准来评价,那么这一年上海自贸区已经在如何把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自贸区一年,改革的红利主要表现在通过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高上。这种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高是无法简单地用GDP来衡量的。”王新奎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针对上海自贸区一年来进展的第三方评估工作早已启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市发改委下属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等4家评估机构将在9月底拿出评估结果,国家主管部门将对试点成果进行深化完善。
哪些空间可以“让”出来?
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区众多制度创新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项,也引来最多争议。
负面清单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准入制度,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意味着政府监管模式的改革,从原来的审批制到现在的备案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皆可投资,非承诺的清单一律视同完全开放。
9月18日,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李克强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那么“让”的空间在哪里?
龚柏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内容上,希望明年的负面清单有更大幅度的开放,包括服务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经过认证,目前中国大部分对于外资在制造业领域的限制举措都是可以取消的。过去很多禁止措施都存在对垄断利益、产业利益的考虑,但全球化后整个制造业情况已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龚柏华表示,负面清单模式也需要改变。目前很多国家的负面清单都涵盖了相当宽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一直认为不能开放或暂时不能开放的部门,还包括目前暂不存在的部门和领域。龚柏华认为,自贸区负面清单也需在模式上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本报记者了解,2015版负面清单正在研究编制之中,牵头单位是上海市发改委和上海市商务委,参与单位包括相关区县政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
本报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挂牌至8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1944家。其中,新设内资企业10332家,新设外资企业1612家,注册资本104亿美元,区内外商投资呈逐月递增态势。
实行负面清单之后,“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话在自贸区已经成了口头禅,也激发了企业和个人的创业热情,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涌入自贸区注册企业。实际上对政府管理的挑战更大,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9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467家自贸区内企业“首登”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相当于应该报送年报的企业总量约12%。“宽进”之后,如何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将是摆在上海自贸区面前的重要课题。
哪些经验可复制?
上海自贸区试验的最终目的,是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在制定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时,曾设想过给上海自贸区三到五年时间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但当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时,总体目标被定成“两到三年”。今年3月初,韩正在北京对着记者将时间表再度“提速”:“力争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时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
各地都在盯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马宇告诉本报记者,各地都想要自贸区这个平台,现在上报的就有一二十个,接下来肯定会批几个。
在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挂牌一周年之际,天津相关方面又主动向外吹风透露关于自贸区正待审批的消息。
马宇认为,能否获批,一是要看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有多大?二是对全国来说,改革试验的突破功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3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实行的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作为第一批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企业注册认缴制度大大方便了新企业注册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
“经过前期总结评估,目前自贸试验区已有13个改革事项在全国推广,4个改革事项在全市推广。”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透露。包括负面清单制度、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工商登记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等等试点,都已先后在自贸区以外推广。
相关专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