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适应经济新常态 七旧心态要改
2014年12月10日 14:2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曹磊、杨丽娟
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刊文《适应经济新常态七旧心态要改》指出,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习近平提出“新常态”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原标题:适应经济新常态七旧心态要改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刊文《适应经济新常态七旧心态要改》指出,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习近平提出“新常态”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作为经济工作会的“预备会”,在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新常态”一词被多次提及。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要求明年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的中国改革蓝图上,“新常态”将占据重要位置。
经济迎来“新常态”,过去习以为常的如今已经不同往常,你做好应变的心理准备了吗?
1、经济增速这次恐怕回不去了
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5%,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3%……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尽管仍处于合理区间,但对于多年少见的实际增长低于预期的情况,还是引发了社会担心和争论。
暂时性的“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可以理解,但增长速度放缓,是经济规律使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始终以高速驰骋,不客观也不现实。经济增长基数增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我们“做不到”也“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增长;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而调整必须通过放慢增速获得空间。
因此,未来还想重回过去的高增长恐怕不可能了。当潜在增长率下降后,人为推高是推不上去的;即使推上去,很快还会下来,而且要付出更大代价。
2、GDP增长快不再与政绩划等号
坚持区间调控,不踩大油门,不搞强刺激,在复杂形势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014年,中央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淡化GDP。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GDP,过去曾被无数地方政府官员“顶礼膜拜”。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GDP增长的快慢,往往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升迁。GDP很重要,但绝不是万能的,过分崇拜GDP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大楼变成“楼歪歪”,公路成了“豆腐渣”,园区沦为“烂摊子”,很多“惠民工程”最后被异化为“伤民工程”。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示,对于领导干部的选用,“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考核的重点是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这为领导干部卸掉了GDP这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取消了GDP考核。
在“新常态”下,GDP增长快不再与政绩划等号。因此,未来与其用短期政策去换一时的“假性逆转”,不如把精力放在民生改善上。让老百姓真感受到幸福,才是最大的政绩。
3、“跑部钱进”这条路会越来越难走
“比起招商引资,跑部委要项目资金来得干脆,没有风险,何乐而不跑?”过去,为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一些地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还提出,领导要亲自带头争取,要舍得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放下架子,有磨劲、有缠劲、有韧劲。
地方政府“出手”的初衷,是让资金落在当地企业发展身上。然而这种发展“靠部长”的思路,反映出对市场过度干预的畸形心态,同时也助长了恶性寻钱路的形成。
权力集中,腐败滋生,政府之手过长,市场机制必将失灵。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简政放权成为了深化改革的“先手棋” 。曾经困扰市场的一大批审批事项,或者取消,或者下放。截至目前,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新常态”要求政府与市场边界清晰,切断在权力上的藕断丝连,清除在分工上模糊暧昧,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来,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财政分配制度的屡屡创新,权力“猫腻”将无法藏身,“跑部钱进”这条路也会越来越难走。
4、寅吃卯粮的畸形发展路径行不通了
占地建房、沿江排污、毁山挖矿……从地方到企业甚至个人,无所顾忌地透支周边环境,再利用牺牲环境所换来的资金进一步盲目扩张产能。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过去在不少地方盛行,给周边环境和老百姓带来灾难。
新常态下,这种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成强弩之末,这种唯利是图,用环境换发展,用明天换今天的“杀鸡取卵”式发展路子将彻底走不通了。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发生在腾格里沙漠的排污事件,习近平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腾格里工业园区进行污染治理。
种种信号表明:中央已下定决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终结。
5、经济增长不能光靠投资、房地产支撑了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人们总是对投资特别看重,尤其是围绕房地产开发进行的投资最受亲睐,以致于楼市兴衰被一些人看成经济的晴雨表。
然而,过度投资很容易成为经济增长的虎狼药,使经济难以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过度偏重房地产开发,有可能“绑架”银行,增加金融系统风险。北上广飙升的房价和三四线城市大量空置的楼房,就是其负作用的有力注脚。
可见,炒地、炒楼花、炒房、炒煤炭、炒钢铁……这些畸形做法是走不远、搞不好的。在新常态下,随着中央强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再为GDP增长放缓、楼市兴衰而轻易动用政策工具,这些经济增长的“猛药”正越来越丧失空间。
在新常态下,脚踏实地去做实业、搞实体经济、抓技术革新,发掘新市场,而不再绕着投资、房地产兜兜转转,才是发展之道。
6、指望国家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不可能了
旧常态下,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企业、地方政府和媒体一喊‘紧’,宏观调控就放松,往往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松”的尴尬局面。
这种政策的“大水漫灌”,或许能暂时提高经济增速,但精准度往往不够,出水量大、速度快,刺激性强,负作用也不小,结果今天的“垫脚石”很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绊脚石”,带来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积聚等“后遗症”。过去,一些新兴行业就是靠着大水漫灌,一夜暴富,但转眼间又因为“产能过剩”被打回原形,反而错失发展机遇。
在新常态下,国家要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复杂的结构性难题,再用“大水漫灌”的宏观调控方式显然不可能。为了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让每一滴“政策活水”用好用到位。比如,在保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扶持这些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发展。
所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指望着国家继续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救市”恐怕是不可能了,抓住时机,从调结构入手,真正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是未来出路所在。
7、在新常态面前偷懒耍滑过不了关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不仅诠释了“新常态”的内涵,还这样坚定地表态。
新常态毋庸置疑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新常态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合理速度,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当前,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金融体系改革、土地制度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大幕已全面拉开,未来还会向更多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克服懒政思维。
变革呈现常态化,对政府来说,就是继续带头自我革命,大幅度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对企业来说,就要主动适应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对个人来说,就要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成就事业,收获精彩。(曹磊、杨丽娟)
相关专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
图片新闻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