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沈大伟突喊“中国崩溃”为哪般
2015年03月09日 11:41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公然宣称“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最后阶段已经开始,并且它在最后阶段旅途上走得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远”。
资料图:沈大伟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公然宣称“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最后阶段已经开始,并且它在最后阶段旅途上走得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远”。最近围绕“中国崩溃论”不断出现新的叫嚣,就在几天前,美《国家利益》杂志的一篇文章甚至呼吁美国政府要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做好准备。
沈大伟是美国比较著名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他曾经对中国体制做过一些“正面解读”,因而常被划入美国的“对华温和派学者”。近一段时间他开始激烈批评中国,成为美国学界动向的一个突出点。
无论沈大伟是在做机会主义的新站队,还是这是他晚年对华认识变化的真实反映,这都将被证明是他学术研究的败笔。他对中国的研究缺少超越性的定力,他最终没能跳出西方价值观或政治规律对其研究的干扰,他变得像章家敦之流一样庸俗,靠给中国“占卜”来博西方舆论的眼球。
如果美国的主流学者就是以这样过山车般的逻辑开展对华研究并引导美国舆论的话,那么将很令人失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注意到,美国学者对中国情况的资料占有很丰富,但他们的研究结论有很明显立场先行的迹象,并且高度意识形态化。
沈大伟应当意识到,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方法都有局限,他对非西方世界的认识始终隔着一层,这值得他本人高度警惕。如今全世界看好中国未来的人无疑在增多,第三世界相信中国道路的人尤其越来越普遍。即使在西方,愿意反思对中国认识的人也呈增加之势。他本人对中国的悲观在他周围的圈子里容易得到共鸣,但在世界上却是反常识的。
对于自己的“中共末日论”,沈大伟给出五个理由,其中包括中国官场腐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自由派受到打击等等。它们大多是“中国崩溃论”老掉牙的论据,一些中国学者一时对沈大伟会去附和这些低俗的论述感到惊讶和困惑。
沈大伟危言耸听的文章再给中国社会提了个醒:美国即使“温和的”学者都在盼着中国发生什么!那些保守的强硬派们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国际舆论环境面临重重挑战,西方主流舆论的对华唱衰有可能增加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西方的防范既不可过头,但也决非是可有可无的。
刊登在《华尔街日报》上的这篇文章预测,中国不太可能出现“和平崩溃”,一旦中共“陨落”,这个过程将是“长期、复杂、暴力的”。沈的这部分分析倒是流露出几许西方的“真心思”。西方从未想过中国将有“和平的民主过渡”,他们的目标只有“中国崩溃”,而从未考虑中国人的福祉。他们对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同国家“崩溃”一起殉葬毫不在乎。
沈大伟如果做“中国崩溃论”的先锋鼓吹者,他的学术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他前后矛盾,情绪化,对耸人听闻结论的热衷明显高于对搜集新证据的热情。这已经涉及到了学术作风和操守,不简单是某一个学术结论的对错。
绝大多数学者都生活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不刻意讨好这个环境是个永恒的考验。中国学界有这个问题,美国学界看来同样有。还是请沈大伟们自重并三思。
延伸阅读:
今年2月27日沈大伟在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上的演讲
沈大伟2月27日在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说,中国对自己在国际上的定位,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清楚。
沈大伟是在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有关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一场研讨会上这么说的。这位中国和亚洲事务专家说,中国国内关于中国应扮演何种国际角色的争论从2008年就开始了,目前还在继续。
他说,中国的国际定位危机反映在外交关系上,那就是外交行为并没有连贯性。一方面,人们看到中国领导人出席20国集团和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在全球事务中进行调停斡旋,似乎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和网上民族主义者的强硬言论,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与邻国产生争议,以及中国在偏远的大陆为了获得资源而进行的“新殖民主义”等。
报道称,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展开更加积极的外交,中国似乎抛弃了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战略。从“亚洲新安全观”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外界认为中国在一步步挑战二战后美国领导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
沈大伟说,中国对现存的国际秩序当然有相当的不满意,但这并不表示中国要推翻整个体系。
他说:“现在中国虽然资源还不是那么丰富,却越来越发达,我们看到一个更具‘修正主义’姿态的中国。中国对二战后自由体系的不满也越来越显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想推翻整个自由体系。我是说,他们对部分体系比如经济体系从整体上说还是很满意的。至于安全体系,他们从来就没有满意过,他们的确在寻求对此做出修改,甚至将其推翻。对于人权和其他社会体系,中国的表现比较模糊,他们可能寻求将其剔除。对其他全球治理问题,他们则倾向于个案解决。”
沈大伟说,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缺乏资源,中国选择了以务实的姿态加入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
具体到美中关系上,沈大伟说,“韬光养晦”还是中国对美国的一个有效运作方式。他说,中国现在所做的是希望“冻结”美国。
他说:“在我看来,中国在美中关系上采用的策略是战术性的。他们只是‘敷衍’或是‘冻结’美国。他们在全球或是亚太区域建立关系的同时,他们的最佳希望不是‘反对’美国,而是‘冻结’美国。”
沈大伟强调,美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求可以合作的领域,同时管理好两国的“战略竞争”关系。他还说,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还不是美国的好伙伴。
2014年6月25日沈大伟在美国《国家利益》上刊文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主宰地位是无可阻挡的,世界必须适应这个亚洲巨人作为一个——可能已是——全球性大国的事实。十年来,“中国崛起”的预言已小有规模,所有人都描绘了一幅中国成为21世纪主宰者的图景。这种看法可以理解,而且普遍存在——但却是错误的。
记得不久前,在20世纪80年代,类似的预言也曾出现过,即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一”,加入大国精英俱乐部——但不久后日本陷入30年的停滞期,而且它一个(经济上的)单向度强国,并不具备大国特质所需的较为广泛的基础。因此,当提到当今中国时,持有一些清醒和质疑的态度是可取的。
的确,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远远超过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能力——在某些领域它已超过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其他“中等强国”的能力。
但能力并不是衡量国家实力和国际实力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历代社会科学家已确定一个更重要的实力指标,那就是影响力——驾驭局势和左右其他国家行动的能力。
当然,各国利用自身实力去影响其他国家实力的行为和事态发展有各种方式:吸引、说服、拉拢、强迫、报偿、诱导、威胁或动用武力。
当我们关注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和行为时,我们需要超越其表面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看问题,并提出质疑:中国真的正在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动和各领域国际事务的发展趋势么?简要的回答是:就算真的有,也并不多。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在极少的——如果真的有的话——领域,能够真正对其他国家构成影响、设立全球标准和左右全球趋势。而且中国也没有尽力参与解决全球问题。中国是一个被动大国,它的反应表现是当爆发国际危机时回避挑战并躲藏起来。正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就是近来北京被动反应的绝好例子。
此外,当仔细衡量中国的能力时,它们并不非常强大。很多指标仅是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并非如此。缺少高质量的实力,让中国缺乏实际影响力。中国有一句谚语:外硬内软。如果在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表面下进行挖掘,你会发现其普遍存在的一些弱点、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不牢固的根基。中国可能是一只21世纪的纸老虎。
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中国的国际外交、军事能力、文化存在、经济实力和国内因素,则五个方面决定了中国的全球地位。让我们逐一进行审视。
从形式上看,中国外交的确已走向全球。尽管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且北京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但在外交活动领域,中国仅是一个不完全大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他表现出一个世界主要大国的特征。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20国集团及其他全球重要机构的成员,以及所有重大国际峰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中国官员在这些场合和大量全球挑战问题上仍表现得非常消极和被动。中国并不是领导者。它未能重塑国际外交,推动其他国家的政策,促成国际共识、组建联盟并解决问题。
中国军事能力是其作为一个不完全大国的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区域性大国,而绝非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尚不具备向亚洲邻国以外的地区投放军力的能力,即便在亚洲地区,其军力投放能力仍非常有限。目前,根本无法确定中国能否在周边500海里内(如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争端中)投放军力,以及能否在冲突中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而获胜。自1979年以来中国没有打过仗,现在中国的军队还未经受国战争的考验。
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文化大国崛起效果如何?并不好。没有其他社会接受中国文化的暗示,也没有其他国家想要模仿中国的政治体制,其经济体制在其他地方也无法复制。尽管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巨大努力和资源,试图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并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仍是毁誉参半。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情况又如何?这是大家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和领导者的一个方面——但中国的影响力比预想的要弱。就像其他方面一样,它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很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其出口的通常是低端消费品;其产品的国际认知度极低;它仅有一小部分跨国公司在海外成功运营。
衡量中国国内实力的其他标准还显示其在全球排名并不高且不够正面。2014年,美国自由之家就各国新闻自由的程度进行排名,中国在197个国家中排名183位。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一直对中国在政治稳定与控制腐败、政府效率、管理质量、法治程度和问责方面的评级偏低。
这是当今中国的概貌。再过10年或20年,中国的全球地位或许在个方面都会大幅提高,可能会在于美国类似的全球基础上进行运转,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全球性大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
图片新闻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