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创新、风险与监管(文字实录)
2015年03月27日 10:38
来源:凤凰财经
l 时间: 3月27日09:00 - 10:15
l 地点: 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大厅B
l 主持:Haymarket金融传媒执行董事Jame Di Biasio
l 发言:洛克菲勒金融公司总裁、CEO Reuben Jeffery III
l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
l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l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银成
l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l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
03-27 09:12 嘉宾:洛克菲勒金融公司总裁、首席执行Reuben JEFFRY III、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银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
03-27 09:12 Jame DIBIASIO: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里,也欢迎各位的光临,我的名字是Jame DIBIASIO,我在香港办公。我是Haymarket金融传媒的执行董事。今天要讲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和非常复杂的话题,我们请来了非常重要的嘉宾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的走向。在过去两年间,金融服务行业,特别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大资产管理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活动在过去是分而治之的方式管理,大家都专注做一件事情,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心里甚至是任何人可以申请任何业务的牌照,这是激动人心的,大家也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所以我们面临得失一个大资管的时代,我也看到一些数据,有一些全球性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中国,管理资产大约25万亿,其中20%大约5万是传统经典资产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也就是请人们通过一些债券等资产帮助投资,所以只占20%。剩下的在信托部门有10万亿,还有10万亿是被渠道业务占去,也就是银行间的拆借。银行有时候由于资本金费用比较高的时候需要把一些资产移到表外。 让情况更复杂的是,很多金融服务业情况由于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和券商,像天鸿资产管理还有支付宝这样一些新生失误的产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现在这样的一种数字化支付模式和网络金融都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课题。所以向各位介绍一下本场论坛的来宾,首先的问题给到一位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她是金融创新领域的一名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您认为对不同的企业来说,大资管时代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03-27 09:12 吴晓灵: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论坛谈谈我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确实是迎来了一个大资管的时代,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最大的困惑是我们无论从市场上还是监管当局对中国很多大资管市场认识不统一。我认为大资管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从金融法律关系来说,是一种信托业务,是一种财务顾问,财务规划的业务。它是财务顾问和财务规划的业务,如果接受了客户的资金来帮助他处理这个资金,怎么样来处理的更好?这个时候其实你就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存款、债券、股票、保险、基金等等。你会帮助客户在众多的金融产品中去做选择,去投资。但是如果说客户把一笔钱权全委托给你,让你自主去做的话,这是一个资金信托。我们现在需要把众多人的钱集合在一起,由我们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进行投资,风险是由委托人承担,收益由委托人享受,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它只是收取管理费用。它在客户做这种资产投资的时候,是投向哪些方向,股票?债券?存款?保险产品还是实业等等?公募基金是由法规定的,公募投资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 如果是私募的话投资对象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这种方式理财的很多机构都在做,就是集合众多人的钱,交给第三方来管理,然后他赚取手续费,委托人承担风险,享受收益,这种资产管理的方式。银行以理财产品方式在做,保险以投联险在做,证券公司是证券理财计划和单一客户理财计划,还有公募基金和各类私募基金。同样的法律关系,我们国家从监管当局到市场没有形成共识。因而不同的监管当局对自己所管理的机构设立了不同的监管办法,因而产生了监管套利,市场上秩序并不是太好。 我们网上所卖的各种理财产品,其实不过也就是卖的是公募基金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集合投资的产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因而,从我的观点,我在监管当局当中算少数派,因为我现在是在人大这儿,我现在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监管方面形成共识,在同样的法律关系下实行同样的规则来进行监管。我认为我们国家的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巨大的市场需要统一认识、统一规范、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谢谢!
03-27 09:15 Jame DIBIASIO:缺乏统一监管的情况是否有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即便所面临的业务群或者客户不同?比如英美系会有一个托管责任的原则确保规律的制定,什么样的客户群都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国有这样的指导性原则吗?
03-27 09:15 吴晓灵:这是我想追求的,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认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并不妨碍在认同共同原则的情况下,你所管理的机构可以受托管理,这就是我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金融行为的监管这两者关系怎么处理的更好,我希望在理财市场上能够实现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把从事资金业务的所有机构都由某一个监管当局监管,可以牌照监管。说的直接点,这种基金信托超过200份以上就要到证监会领取牌照。私募基金可以各个监管当局让你的金融机构,它做私募的时候可以按照它的规则去做,我希望能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就是明确信托责任和信托义务,大家来开展业务。
03-27 09:19 吴晓灵:这是我想追求的,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认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并不妨碍在认同共同原则的情况下,你所管理的机构可以受托管理,这就是我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金融行为的监管这两者关系怎么处理的更好,我希望在理财市场上能够实现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把从事资金业务的所有机构都由某一个监管当局监管,可以牌照监管。说的直接点,这种基金信托超过200份以上就要到证监会领取牌照。私募基金可以各个监管当局让你的金融机构,它做私募的时候可以按照它的规则去做,我希望能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就是明确信托责任和信托义务,大家来开展业务。
03-27 09:19 Jame DIBIASIO:问一下中信证券的王东明先生,王总,在集合投资的情况下,券商可以帮助客户开展一些理财方面的活动,证券投资的业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规则也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新的业务不能开展了,必须申请公募牌照,对于证券企业来说在你们看来是什么机遇和挑战,如何改变你们的风险状况?
03-27 09:19 王东明:非常高兴到这儿来跟大家谈谈证券资金管理的看法。首先报告几个数字,中国的资产管理进入到了大资管时代,而且我们认为它会持续比较长的一个时间,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现在到2014年年底,根据我们公司做的统计,现在广义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万亿人民币,10万亿美金。大体构成是银行理财规模大概是16万亿,信托大概14万亿,去年增长了3万亿,保险业超过了10万亿,也增长了差不多2万亿。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超过20万亿,公募规模大概4.5万亿,其中一半是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的庄户差不多2万亿左右,基金子规模是银行通道业务这块大概3.7万亿,私募基金2万亿,证券公司资产规模近8万亿。从规模上来看,到目前为止证券行业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还是非常大的,应该是在几个大的行业里算最大的,但是它的含金量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大量的都是通过给银行或者给信托做的一些通道性的服务。
03-27 09:19 讲几个事情,刚才吴行长也讲了,我们现在大的资管发展这么快,实际上还有时代的特征。最近几年来资管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主要有几点: 第一,居民财富积累的速度在大幅度增加。现在居民财富总量大概接近300万亿,每年大概有20到30万亿的规模在增加。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讲,原来地产周期逐渐走向拐点,原来十年来大家投地产,把大量的钱投到地产上都挣了钱,这个拐点慢慢也接近了。以后可能从房地产这儿挣不了那么大的钱了。 第三,人口的老龄化逐渐带来一定的资本过剩。大家都愿意追求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回报。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当局的开放。解决加强监管放松管制,从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都进行了这样的管理,这样有利于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这点来讲,从产品和市场的角度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开放。 比如说原来金融角度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除了存到银行或者投到股市没有太多的选择。现在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放松,创新也在产品和市场两个层面都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从产品的创新角度上来讲,原来都是比较单一的、简单的同质化的产品,现在发展到了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公募产品、私募产品。有被动型的管理产品,也有主动型的管理产品,分级的产品,结构化的产品新三板的产品,指数和量化对冲的产品。这些东西都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基础,也为各种各样不同产品需求的投资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原来是很窄的,大部分只限于用于国内的产品。随着进一步开放,现在有了QFII产品,QD产品和最近的沪港通的产品,今年深港通也会开放。居民投资者不仅可以投资于国内产品,同时也可以投到境外的产品。我们觉得从市场、产品两端来讲给大家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03-27 09:29 原来某种程度上证券行业是唯一的资产管理单位,赖总他们原来是做不良资产管理的,王总他们是做保险业的,红力是在银行端,大家都在做资产管理。我觉得从各种各样角度来讲,大家从保险、信托、证券、银行的角度对大众这几百万亿的市场来讲还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另外,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来讲,也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产品不断的创新,来使得我们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涌到投资者的手里。现在因为咱们国家,我们甚至觉得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为什么咱们国家M2,货币供应量这么大,但是实体经济又看不到。我觉得就是很多东西压在中间环节出不来,实际上也就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和市场不畅造成的。比如说现在银行总资产超过了160万亿到170万亿,我们觉得有一部分资产应该逐渐出表,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它出表。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资金更有效,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不会再受到银行一轮再一轮的到市场上融资,造成对市场的压力。 第二大块就是国有企业,我们一直在说中央国有企业发了60万亿左右的资产,地方也有40多万,它由于股权长期不流动也压着释放不出来。 第三大块就是不动产,大量的工业厂房,写字楼,实际上大家都是买了,就是压在那个地方不动了。我们也希望这个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资产负债表变成很轻的负债表。 我们还有大概100多万亿的存款,这些东西都要逐渐的,如果我们的证券化产品越来越多化,就能承接使存款逐渐变成投资性的产品,承接证券化、结构化产品带来的负面,就是使整个“活”起来。
03-27 09:30 Jame DIBIASIO:您提到了银行业的很多问题,我们可以转到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先生这块,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银行业从事资产监管,他们是被迫从事的,因为要处理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或者说这是银行的一个机遇,可以产生一定的收入?
03-27 09:30 张红力: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资产管理对于银行来讲是表外业务,不是表内业务,对我们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新业务。第二,我非常同意资产管理在我们国家是刚刚起步,是一个真正的朝阳行业,发展多快、多远?大家心中也没有底。 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在世界上来讲也就是过去30、40年事情,美国70年代保险业得到通过,整个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过去30、40年美国的资产,就是基金和保险分别增长171倍和26倍,而存款仅仅增加14倍。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的发展之快。 中国在整个养老金、社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正在逐渐形成。相信通过这样的法规建设这个市场将得到非常大的发展。 第三,刚才东明提到了去年市场资产管理是60万亿,我觉得数字稍微有点高,确实有银行、信托、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管理、证券等等。如果剔除通道的话数字要比60万亿稍微低一点,这里可能有重复计算。但是如果加上管理的企业的资产和各种企业资金的话这个数字远远不够。所以不管怎么说,整个资金管理行业是刚刚开始。下一步我认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跨业创新。资产管理行业创新在过去这些年也很多,但是银行、保险、证券这方面的跨业创新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这次克强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我相信这个领域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等等。这里面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我认为可能还是底限思维的问题。什么样的底限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点晓灵行长也说过,就是要逐渐打破隐性刚性兑付的浅规则。确实现在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中存在着刚性兑付隐性担保,投资者对资金管理业务各个方面认识不够,所以如何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使投资者认识到整个风险文化,不同回报率承担不同的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要想做这个事情要把握这方面的节奏,避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同时要培养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培养养老金等等进入市场,使整个资产管理能更加健康、稳健、长远、逐步的发展。我特别赞同吴行长提到的监管的协同,确实,现在由于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各自批了不同的资产管理业务,大家监管标准并不是100%的一致,存在着很多监管套利的情况。如何在监管上进行协调一致?特别是向功能性监管走向很重要,主要是法规法治建设的问题,以什么样的法为上位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探索和研究。在整体法律功能框槛下来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健康长远的发展。 同时要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说投资者也在闹事,无论是刚性兑付还是销售欺骗,还是卖的主体跑了路也好,加强消费者保护也需要进一步立法,以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逐步的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讲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未来路还很长,而且我对未来也充满信心。谢谢!
03-27 09:37 Jame DIBIASIO:王银成先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保险公司有很多业务是关于资产管理的,无论是关于能力的建设,还是增加现金流,像平安和一些其他的公司,甚至也在收购资产管理公司,以创造一个投资的平台。有了这些新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已经在管理一些其他公司的资产,您觉得发展方向怎么样?有哪些风险和机遇?
03-27 09:37 王银成:很高兴参加这次的峰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本身也是资产管理的一部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现在寿险也好还是财产险也好,资产规模都在迅速的扩大,成长性也非常好。这种情况之下,除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本公司的业务之外,业内现在开始也在走向市场化趋向,也就是允许同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其他的自查。保险业内部就有保险管理走向更加市场化的状态,等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面临大资管的时代,总体我感觉保险业发展的潜力,随着国十条的推出,包括去年关于健康产业,包括健康保险方面国家政策的出台,对保险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相比较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市场相对成熟,保险业在整个资产管理过程中它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甚至于美国市场好像保险资产,我印象中是大概有17万亿多,而相应的银行总资产恐怕还要低一点,什么原因?恐怕是美国市场直接融资多一些,市场结构不太一样。通过这个趋势可以看出来,未来保险业的发展应该是具备这样继续扩张的趋势。 保险业还有一个特点,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还是未来健康险,都是资金周期比较长,在配置方面又会相对来讲有它的主动性。当然巴非特旗下注意看也有很多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公司。也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强劲的现金流才能够支撑它去投资那些可以长期持有的更好的股票,更好的投资项目。 今天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着一些保险机构在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张,包括收购银行、收购证券,我认为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这块资金最终要保持增值,特别是寿险业资金,要给客户还本付息,所以驱动它要有很好的成长性。 这次论坛题目很好,大资管时代的创新风险与监管,就这个题目说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创新要适度,大资管时代的创新应该适度不能过度。有的同志讲创新还不足还讲创新过度,我认为创新应该围绕着成本、客户的便捷和透明,围绕着低成本,围绕着这些方面更多的给客户提供一些方便。 说到底,资产管理行业还是虚拟经济部分,怎么样服务实体经济才是大资管应该考虑的最本质的问题。所以如果离开了这个,恐怕会走向2008年前和美国大面积的CDS违约引起金融风险。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的创新要适度,同时对于监管,我个人的看法是,我赞成吴行长的观点,站在保险业角度看应该透明、应该限制行业博弈。现在在行业制订规则,不同的行业制订不同的规则,管理不同的行业,各自都在争取更多的资源。实际上这在法规上,监管上已经造成了困难,并没有站在国家成面变成一体化的思考。 所以防止行业的博弈非常重要。同时在监管方面应该比例适当,后面应该有一套规则跟上去,基本的原则跟上去,不管是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等,应该有一些规则跟上去。否则的话,有的行业,我真担心比例控制不适当,最终有可能会导致行业的风险。因为资产负债表里面窍门也很多,文章也很多,这些比例控制上如果不当的话,恐怕会诱发风险。当然资格趋同和包括未来资产管理方面,除了现在的国营机构,恐怕未来私人资产管理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下,应该要防止歧视。
03-27 09:55 这市场化过程中应该走的路,但是应该一视同仁,不怕他把银行丢了,后面还有人跟着管呢,他钱也拿不走,这种情况下应该给出一些平等的待遇。 从风险角度来讲,风险里面恐怕要戒赌、戒高利、戒保底。风险如果有人敢保底那么风险隐患就埋下了,当然暗箱操作,刚性兑付也是欧问题的,现在我担心有小病不治最后酿成大病。所以市场化应该该淘汰的淘汰,优胜劣汰才会保证市场的安全,最终防范行业大的风险。
03-27 09:55 Jame DIBIASIO:赖小民先生,来自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您是做不良资产管理的一个大公司,对于华融资产和跟您相类似的机构有什么样的机遇?需要有什么样的监管才能提供一个稳定的操作环境?
03-27 09:55 赖小民: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大资管时代的讨论,刚才各位嘉宾发言很受启发,注意到今天到场的我们五位发言者都好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行业处于老大地位。吴晓灵行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管我们所有金融行为的权利部门。张红力,工商银行,全球最大的银行,19万亿总资产,去年利润2734亿,全球最赚钱的机构。王总,保险业,中国人保,在行业也是最大的、最早做保险的,一年利润170、180亿。东民先生是中国100多家证券公司的龙头老大,我是中国资产管理公司规模最大的,去年突破6000多亿,利润是200多亿。 借今天的机会讲三个观点,第一中国的确进入了大资管时代,理财、管理向我们走来。 第二,中国资管时代处于初步阶段,跟发达市场差距很大。 第三,要特别关注当前资管时代下的理财创新风险和加大监管。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的确进入了大资管时代,现在说大资管时代有几种数据,有的说是25万,有的说是35万亿,东民报了60万亿,我比较赞成。如果包括国有企业资产,从管理资产角度来看超过100万亿了,他说的50、60万亿基本是老百姓的资产。资产管理既是一个传统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现代时髦的话题。所谓传统就是中国资产管理很早就有,中国最准确的一句话叫勤俭持家,就是理财,这就是最传统意义上的最早的资产管理雏形。大家都知道从有文化的精英资产管理者到没有文化的大叔大妈,农民也知道理财,这就是典型的资产管理,只不过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时髦。而且中国储蓄历来是高储蓄率,我们现在储蓄达到50%以上了。中国勤俭持家,有钱放到银行养老,这是最早的资产管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资产管理已经到了大资管时代,现在六个渠道在管,六龙治水,齐发力。银行是传统的,信托这些年发展非常快,现在到了14万亿,去年一年就增加了3万多亿。第三块是证券,也是20多年,这些年到了20多万亿了。保险行业也超过了10万亿左右,各种基金,传统的现代基金、公募、私募、PE等等这些。包括现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也是很多老百姓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资产管理,理财。还有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的这一类真正管资产管理的。所以这六个渠道管理大资管时代,的的确确是眼花缭乱的向我们走来。 我们国家资产管理速度快、成长性快,每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近五年以来发展非常快。保险追溯到前十几年,银行是最早的,是传统的,信托就是15年的时间,保险也就15年的时间,证券也就20来年的时间。资产管理也就是16年的时间。所以集中体现在近十年,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 第二个特点是规模大,60万亿也好,100万亿也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迫切需要,市场空间非常大。规模大的一个前提就是老百姓财富的增长,的的确确,我记得1978年的时候我看到有两个数据印象很深,财政收入当时1978年才1100亿,居民存款210亿,30多年小平同志率领改革开放,国强民富了,财政收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增长到去年的14万亿,储蓄存款城乡居民过百万亿了。其他数据可能有水分,但是老百姓存款这个数据没有水分,所以居民巨大的财富催生了资产管理市场,也使得我们资产管理方兴未艾的发展。 最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经济这么困难及我们GDG下降连续六、七年最低达到了7.4,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比较好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了8.6%,农民的收入增长了9.3%。两个都高于GDP7.4的增长,国民财富的增加的确使资产管理部门有了可能。老百姓把钱放到资产管理公司来了。第二个特点就是规模比较大。 第三个就是多元化普惠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过去资产管理就是机构和高净值的人士,现在是走向了平民化、普汇化。现在行业很多资产管理,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解决了传统金融多年来想高普惠金融没有达到的目的,这是实现普惠金融最佳的载体,一部手机,点击鼠标,不管大叔大妈有文化没文化,只要有手机都可以享受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金融乐趣,这是普惠金融最好的载体。 现在财富管理的大众化、普惠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是大资管时代的特征。 第二,我们国家资产管理虽然市场这么大,发展速度这么快,普惠化程度这么高,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主要是制度、法律法规;第二是监管,第三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我还是赞成监管要加强,创新要适度,就算创新一定要有几个原则,一个是创新意愿和能力相结合。第二产品收益和风险监管相结合。第三,创新的行为要跟相关的监管法律相结合。
03-27 09:55 Jame DIBIASIO:华融资产如何管理国有资产?
03-27 09:55 赖小民:过去叫资产管理公司我只说过名不副实,过去叫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现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公司。前十年应该叫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后五年,我来了以后跟大家一块搞转型,现在真正有点意思了,变成资产管理公司了。就是立足不良资产处置,拓宽范围转型,现在是华融资产、华融证券、期货、股权投资基金、财富管理、香港国际投资等等。所以是典型意义上的金融控股集团了。 刚才大家讲的六个管理方式,六种管理渠道华融都可以得到体现。我们是起到金融稳定器和国家安全网的作用,在支持国有银行改革发展,支持国有企业脱困,防范化解风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需要制订立法,提高门槛、提高行业标准,要加强对互联网等行业的监管。还应该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控股法》。在混业经营过程中向综合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撑,而且要加大对金融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要支持发展,总理说了互联网+,一定要发展。但是特别担心互联网不要成为金融新的风险源。我过去搞过监管,现在特别是P2P这些风险在显现,所以怎么加强互联网的监管?光是一个余额宝吸收了将近1万亿的存款基金,1.2亿老百姓在线上,一旦出了风险是灭顶之灾。所以迫切呼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买者自负的文化。
03-27 10:10 Jame DIBIASIO:非常感谢赖总。Reuben JEFFRY III是洛克菲勒的总裁,您的刚才五位同行讲了很多您见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美国也经历了许多危机,所以有哪些最基本的错误不应该犯?另外在监管方面,比如说我们讲自己都有自己的手机了可以拿一个APP做投资,听起来很好,但是也很吓人,所以我们如何不阻碍创新,阻碍发展的同时能支持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不要出现过度创新?
03-27 10:10 Reuben JEFFRY III:非常荣幸代表洛克菲勒金融公司参加这样的一个论坛。今天的发言人嘉宾都是中国资产管理大时代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所设计的话题在美国,我们在15年前也有所谈及。如果15年前,在中国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一个论坛,这样的话题也不会有人去讲。 刚才张总讲到了资产和财富的增长,全球过去25到40年间的情况。我们可能很容易忘记西方50年代,到70年代,到中国、到亚洲,在这个时期是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增长时代,当然有一些起起落落,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总体而言,我们看到社会财富极大的增长,使得人们能够提高生活水平,进入到中产阶级的层次。并且同时开始思考如何为未来去储蓄,他们现在有资产了,他们需要以一种负责任的,有效的方式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投资,并且满足社会长期的需求。 的确,在中国如果看所涉及到的数据,有一个咨询公司讲到,在2000年,中国大概有50万亿人民币资产,而今天到了120万亿。5、6年后预计可能会达到250亿到260亿元人民币,这是令人喘不上气的数字。吴委员和其他各位老总,我们共同思考这个问题,如何鼓励和支持资产管理行业负责任的增长?我们如何代表投资者去做这些事情?如何满足他们长期的投资个性化的需求?无论是现金还是其他的资产,并且考虑到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看到30年代大萧条的时期,当时美国建立了一个非常稳健的监管体系,的确,就是尽力在我们吸取教训的基础之上。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信息的披露、透明,建立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以及对于责任,当出现问题时候的问责都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现在在中国是爆炸式的增长,但是这在70年代中期还不存在。它如何产生?那个时候发现在美国你可以去银行,你可以去存款,但是你把这个钱再拿回来,储蓄性的投资,是非常安全的投资,是你需要付一定费用的,这时候银行想到了我们可以申请一个基金,跟证监委申请牌照,这样的概念就是储蓄性的基金,把它作为和银行储蓄竞争的一个产品,这就是当时基金的起源,在80年代、90年代迅速增长。储户看到了它的很强的流动性,同时非常安全,它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货币市场基金。 但是一个前提是对货币市场管理非常严格的,它的严格程度不亚于IPO或者企业上市方面的规定。
03-27 10:10 Jame DIBIASIO: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想说两句,货币市场资金投资于何方?有的是商业债券和短期的证券化产品,或者是银行把证券打包作为抵押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本身这个产品就存在,这是美国长期发展金融体系复杂性的一个结果。但是资本市场有一些限制不能使资本在投资者和存款者之间自由流动。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自由,使得其他市场资金能够流入货币市场进行支持。这一切也是三、四十年内才出现的。中国就需要有一个机制保护投资者能够长期为社会服务,同时允许创新、允许发展,以及资本市场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要进行联系。中国债券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王总提到了关于QFII,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问一下吴晓灵女士,很多信托理财产品已经出现,人们就有希望,说理财产品总会偿付,如果有问题出现怎么偿付投资者?有的投资者投资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风险。大资管时代我们允许其他的从业者也参与这个行业,我们怎么样确保未来的产品没有不顾风险的考虑,给大家一些希望。
03-27 10:10 吴晓灵:这是大资管市场的一个门槛,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大资管市场难以健康发展,最后就是存款。大资管市场是别人替你管市场,你是风险第一承担人,是不能保本保息的,保本保息的产品就是存款。所以如果要想解决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的问题,第一你要明确你这个产品的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全权委托关系,管理人只是对他的诚信、尽职负责,不对收益和本金负责,你是风险的第一承担人。 第二个,既然是有风险的产品应该把这个产品卖给适当的客户,要有信息的充分披露。我们国家现在在资管市场上,包括一些信托产品、理财产品出现风险之后,都货明货暗给刚性兑付了,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没有风险承担就没有金融业,那只是一个财政。而且金融业主要是风险定价,没有风险的暴露,哪来的风险概率,哪来的风险定价?所以打破理财产品和各种债券和股票的刚才形成对付是中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起点。 如果想保本保息就到银行存款,你要承担的是银行倒闭的风险。我们现在要推出银行保险制度,如果我们不在法律关系上不统一认识,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的产品卖给适当的客户,刚性兑付就打破不了。 还有一个,刚才赖总说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普惠金融,让众多小投资人都能够介入到了理财资产管理当中来。我认为在互联网理财上,最大的问题是在考虑到客户的体验同时,怎么样解决把你的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客户,要做客户的分辨。 还有就是你怎么样能够更公开、透明的在短时间之内把产品的信息披露出来。我们现在有很多产品鼠标一点产品就卖出去了,但是这个产品构架和风险都没有看,这样怎么样对风险承担最后的责任呢?所以监管当局,银监会要求卖的理财产品面签,而且要录像,要录音,把风险提示要抄一遍,其实就是要让你了解风险。非常可惜就是这样的要求,很多投资人自己都在那儿做过场没有认真的去看。我们的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在销售这些产品的时候有很多误导,所以一出了风险金融机构没有勇气跟客户打官司。即怕丢了自己的声誉也是自己工作中有瑕疵。所以您提的问题非常重要。
03-27 10:10 Jame DIBIASIO:还有一点点时间提问。
03-27 10:18 问:我的问题是问Reuben JEFFRY III先生的,从投资保护角度来讲人们总是提到学习西方的透明度等问题。理财管理者进行产品营销的时候,他们是要求披露这个产品的条件和费用,但是法律不要求披露的是一些其他的信息。我知道英国FIC在做一些尝试,关于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有很多产品,他们出售给大机构的时候价格会定价更低,高净值出售价格更高,这是有一些歧视的。就是关于定价透明度的问题。
03-27 10:18 Reuben JEFFRY III:定价是行业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它对于每个投资者都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价格点也就是说卖家每赚一分钱,你作为投资者回报减少了一点。关于费用是需要进行披露的,但是哪些是通过文本的形式呈现的?还是有赖于不同的产品?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理解对于产品的销售者来说,他的经济效益是怎么样的?作为投资者你要考虑你的卖家的经济效益是什么情况。要考虑他们的手续费,他们自己是怎么从这个产品中赚钱的?这个问题也是投资者自己需要考虑的,这个信息也需要进行披露。
03-27 10:18 问:我是腾讯财经记者,去年国十条出台以后对海外投资放宽了政策,我们也看到很多资金投向海外,您怎么评监海外投资的风险,PSCC有什么打算?
03-27 10:19 王银成:我相信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战略选择,现在行业内确实有一些机构已经走向海外,我坚信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特别是在伦敦和纽约有的机构拿到了很好的楼盘,据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本身是一种很稳定的收益。海外市场资金利息比较低,他们可以采取融资的办法,况且那些楼盘很成熟,有很稳定的租金收入。其实也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选择。 当然,我也觉得也不能完全按照中国房地产价格这种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去同样的看待海外市场。日本大概在90年代前后大量的在曼哈顿投资,大时候一半曼哈顿被时候买走了,后来大量的退回来。所以我觉得海外投资还是要有一些基本的风险判断。 PSCC在全球化战略中恐怕资产配置也在逐步的尝试,但是不是我们主要的价值取向,我们未来也会在全球化战略中,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型机构,给他们提供一些风险保障。
03-27 10:19 问:今天我听到了创新,听到了监管,监管总是没有办法跟创新抗衡,在中国怎么样有适当的监管,能够了解人性,能够了解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避免在其他市场上出现不必要的创新风险?
03-27 10:19 吴晓灵:创新和监管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但是我想要把握一点,我们任何的一个创新都应该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创新不是为了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多销售什么来创新。在这个时候,既然是顺应了实体经济的需要,那么为它设计的产品,信息的透明和把一个适当的产品卖给一个适当的客户,把握这两点以后,我认为在你的创新中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如果说你的创新只是从自己的盈利出发,而用了很多很复杂的结构,让投资者都难以理解的结构,就难以让他来自己控制风险,最后会酿成新的风险。 所以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只要是能够顺应社会需要的、透明的产品,能够改进客户的服务的产品,监管当局是容忍的。而那些对观众,为了自身利益对公众有各种误导的产品,我认为今后是有害的。
相关专题: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
图片新闻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