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哈继铭谈地方售卖资产:即使不为还债有些也应卖掉


来源:凤凰财经

哈继铭

凤凰财经讯 对于近日备受关注的万亿地方债务置换问题,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根据发债的情况,有可能开启新一轮的置换。高盛亚太区副主席哈继铭在博鳌接受凤凰财经专访时解释道,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太大,无法一下子处置,“我觉得中国可能是分步在走,这种置换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可能每年都会有。

根据审计结果,到2015年底即将到期的债务总量大约1.8万亿,而目前已经被批复置换的额度为一万亿。按照楼继伟的说法,考虑进行下一轮的置换。如此一来,再进行一轮类似额度的置换,问题即可解决。然而,目前地方政府高达18万亿的存量债务,地方政府有义务偿还的12万亿,其剩余的量应该如何处理?明年,后年,每年都会有债务到期。

对于凤凰财经的疑问,哈继铭解释道,这的确是个问题。然而,这个债务总量是不可能一下子能够解决的——这对于中国的债券市场和股市都会带来很大压。他认为,中国可能是分步在走,这种置换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可能每年都会有。

债券置换计划受到另外一个质疑在于强化了“刚性兑付”。对此,哈继铭也认可去刚性兑付的原则,然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毕竟和商业性质的债务“去刚性兑付”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地方政府举债进行的一些项目是比较长期的,短期内难以产生资金的回笼能力,所以债券置换计划能够帮助他们缓解一些压力,避免造成违约的风险。

允许地方政府售卖资产的方式,宣告了地方债务最终不必由中央兜底,也不至于导致地方政府破产的路径。哈继铭认为,即使不是因为还债的压力,从国企改革的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个角度考虑,也应该推出这样私有化的方案。“有些企业是可以出售的,尤其是一些行业,本来也没有必要全让国企来经营。”(凤凰财经记者张凤娇发自海南博鳌)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财经:财政部万亿债券置换,在短期内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债券置换能起到根本作用吗?其本质是不是,只是延后了还款日期和成本而已?   

哈继铭:就是缓解短期的还债困难。我们看到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有差不多18万亿人民币,其中地方政府有义务偿还的有11、12万亿,这11、12万亿里面有1.86万亿今年到期,偿债能力可能是遇到了挑战。因为有些项目是比较长期的,短期还难以产生资金的回笼能力。

所以呢,可能是需要通过一些债务的重组来缓解这种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缓解的话,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违约风险。那么有些债务实际上是欠银行的,银行的坏账势必就要起来。所以现在用一万亿来对今年要到期的1.86万亿进行一个转换,能起到一个作用就是降低了付息的成本,因为这一万亿将来是通过正规渠道来发行债权,它的利率水平要比原先的那种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信托都要低很多。

另外在债务的期限上,也会有一个延长,本来今年要还的,可能放到今后若干年来还,首先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凤凰财经:在去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财政部这一计划是在延缓债务风险的爆发, 是不是有强化刚性兑付之嫌?    

哈继铭:刚性兑付一般来说是对于商业性的、非政府的这种贷款。我觉得我们的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做刚性兑付,但是政府欠的钱,可能是有一点区别的,因为这1.86万亿是政府欠的钱,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明确哪些是真正政府欠的钱,哪些是政府具有偿还义务的。

凤凰财经:为什么一定要用置换的方式来防止违约,而不是允许部分违约的发生?

哈继铭:地方政府原先的这些债务,并不是通过很透明的渠道来发放的,就是所谓从“后门”发的一些像信托产品,像银行贷款,按理说中国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可以举债的。

(凤凰财经:现在可以了。)

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打了一些擦边球,从一些这样的渠道来进行举债。这要和将来通过正规渠道发债产生的债务来划分、来区别对待。将来通过正规渠道,有评级,有市场,来进行发债的,这个时候举债的时候提供的信息是比较全面、透明的,这时候投资者就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对未来回报的预期做出投资的决策。一旦这样的决策做出,购买了这样的债券,将来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应该按照商业原则来进行。但是过去的一些事情可能还是要区别对待。

凤凰财经:楼部长提到我们有大量的资产可以处置,允许地方政府售卖资产。那地方政府真的会这么做吗?

哈继铭:我觉得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可能会这么做,到了别的招都没有了,也只有这一招,但是眼前看它是展期了,期限可以往后推三年、五年甚至七年,这样的话就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的短期还债的压力。

至于将来地方政府手中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出售,我觉得有些企业是可以出售的,尤其是一些行业本来可能也没有必要全让国企来经营的,即使不是因为要还债的压力,即使从国企改革的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个角度考虑,也应该推出这样私有化的方案。

凤凰财经:现在我有一个疑问,今年我们到期的将近两万亿,现在有了一万亿的置换额度,接下来可能会考虑第二波置换,再进行一万亿,今年的问题可以解决了。那么问题来了,明年后年呢?每年都有到期的。

哈继铭:对,这问题问得很好,其实按理来说,现在已经甄别了有18万亿的总量,其中地方政府有义务偿还的是12万亿,为什么不一下子把这些债务给重组了呢?为什么只做其中一部分马上要到期的呢?我觉得主要还是工程量太大,没有人能够出来明确的说就这18万亿,没有更多的了,我觉得好象没有人可以斩钉截铁出来说这句话。

第二就是18万亿的置换,或者12万亿置换的量是很大的,这个对于中国的债券市场会带来很大的吸纳资金的压力,中国很多地方是需要用资金的,用资本市场上来看,有股市有债市有信托,你如果说是债市一下子吸纳那么多钱,那对股市也会有很明显的压力,所以我觉得中国可能是分步在走,这种置换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可能每年都会有。

凤凰财经:楼部长提到的数据是,地方融资平台大约有十万个,如今重新规范地方政府发债之后,已有的融资平台应该怎么办?   

哈继铭:对,这种不够规范的地方融资平台应当让他们终止未来的举债行为,将来省级政府可以替他们发债,可以有一些资金转拨到那里,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而他们自己的话,这几年我们看到这种不审慎的行为发债造成目前的债务问题,所以将来应该是杜绝的,这个就是所谓既然开了前门,就应该坚决的堵上后门。

凤凰财经:是什么造成我们当前的地方债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哈继铭:我觉得还是一个发展观的问题,为什么债务会扩张得那么快,因为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要追求GDP,要追求当地的就业,财政收入等等这些,都是这些目标驱使的。至于要发展,资金渠道可以多样化,可以有更科学的安排,比如堵后门开前门,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还是一个对于GDP对于增长的这种盲目的追求。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应当开始逐渐认识到,另外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近中央政府包括习主席也提出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一个单纯追求速度,而是追求质量,要做到风险可控,不像过去那样破坏环境,这样的限制条件下来发展经济,而不是不顾一切盲目追求经济发展。

所以将来的话,我觉得这些盲目发展经济的冲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我们最近也看到,地方政府也不像过去那么愿意出来拼命推动经济,一个是他们的融资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体会到中国政府现在追求的是一个增长的质量,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增长。

相关专题: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企业展示

神州专车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