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当前面临四个问题 非常紧迫
2015年04月18日 11:11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 北大国发院举办的“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创新驱动未来”4月17-1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原科技部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家间的竞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迅速增长,和国家的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当前有四个问题非常紧迫。第一,缺乏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第二,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第三,缺乏有效的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完善的市场化环境。第四,缺乏鼓励创新,弘扬自信的文化氛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冠华:各位代表,非常高兴参加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也非常高兴就创新驱动未来发表意见。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一系列的讲话当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部署。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的工作者,就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而如何应对谈一些个人谈法,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我一共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一谈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自从2006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迅速,国际科技地位不断提高,到去年为止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研究经费支出突出万亿元,研究开发经费的强度达到1.98%,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数居全世界第二位,论文引用总数升至世界第五位,发明专利申请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我国正向创新型国家大步迈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家间的竞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迅速增长,和国家的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为取得巨大进步欢呼的同时,同时让我们觉得存在的问题深感忧虑。
当前有四个问题非常紧迫,第一缺乏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国内外无数的成功经验表明,尖子人才在创新活动成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人员资源总量庞大,但是优秀的尖子人才匮乏,特别是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和战略性科学家严重缺乏。为什么我们学校没有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拷问着我国的教育界,也拷问着我国的科技界,经济界,政府和社会各界。标志之一是我国几十年来还没有培养出一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我从来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以获得诺奖作为中国科学发展的目标,但是也要看到诺奖确实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造能力,科学技术积累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有世界最多诺奖得主,据统计从上个世纪开始到本实际2014年,美国科学技术方面诺奖获得者有308人,占所有诺奖获得者的47.5%。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有17名科技类诺奖得主。说明儒家文化并不是制约获得诺奖的因素,关键是我国缺乏具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我在这里不是奢谈诺奖,我想说明大科学家和国家创新实力的密切相关,美国是诺奖获得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科技创新能力,几乎主导了所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什么是这会,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像一个金字塔,诺奖获得者是浸渍谈的顶尖,塔尖越高,塔基一定越宽厚。诺奖并不直接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巨大金字塔在不同高度所代表的不同成此的人才,正是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在所在。
第二,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国际竞争格局,原始型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的地位。上个世纪中叶基于充满创新活动的科技团队,基于充分发展的高速市场化的创新环境,美国成功在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生物产业,纳米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成为产业发展的开拓者,和最大的受益者,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创新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科技发展经验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是基于原始型创新的成果所形成的生产力,市场竞争实际上是技术之争,专利之争和标准之争。但是我国技术的发展仍以跟踪技术为主,小有创新出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足,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还很少能创造出类似于苹果这样世界级的创新产品。这不仅制约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也制约了实现扩大内需的国家目标。
第三,缺乏有效的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完善的市场化环境。创新驱动要求科技和经济紧密的结合,科技和经济结合过程是一个创新过程,不仅包括研究开发的创新,也包括产品的设计创新,制造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模式,市场开拓创新。
所有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技术创新全过程,那么如何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如何实现创新,国内外成功的实践表明,市场机制作为经济和社会系统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科技和经济活动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事实上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中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不能靠政府干预,只有通过市场,通过市场竞争的选择,才能够统一起来。创新动力来源于市场竞争的需求,社会化和市场化创新环境不健全,公共服务的缺失,以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缺失,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很难从社会,从市场获得技术创新所必要的资源。
当前,各级政府通过各类科技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头目过多,对面向所有企业的长期性和政策性的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服务不足。千千万万的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小企业,以及千千万万的传统企业,很难从这种类型的支持中享受到科技的阳光。社会化和市场化创新环境的关键,是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经济转型和科技经济结合的重大障碍。
创新驱动一定要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也只有在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回顾一下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十分困难,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供需双方有效沟通的信息化平台。为什么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缺乏可以信任的技术无形资产的评估机构。为什么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积极性?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社会化的研发服务平台,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为什么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很难培养出科技领军人才,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供需的信息沟通机制,缺乏市场化的人才猎头公司。
可以说政府管理方式的错位,和市场化环境的缺乏,已经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四,缺乏鼓励创新,弘扬自信的文化氛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设备等,有效的推动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足的严重问题,这造就了一种文化,在科技创新中我们选择的很多科技项目都是国外已经做过的,我们习惯于在讨论中有争议的项目,排斥没有国外先例的研究,以及单纯追求研究论文数量等,这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科学研究能力的不自信。
在产业发展上也是如此,由于长期依赖引进,依赖发达国家现有的技术路线,导致了习惯性的思维。每每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市场机会,新的技术突破,有的人第一反应常常是发达国家做过没有,跨过企业怎么做,一遇到本土的创新提议,有的人就会置疑这是不是世界的主流技术,发达国家有那么先进的条件还没有做出来,我们可能吗?这类疑问越多,就会让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面前犹豫不决,在自主创新方面难以显现应有的主动和担当。
汽车工业经历了50年的发展,仍旧没有改变以进口车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技术依赖,到现在也是外国车飞驰在中国的城市乡村。韩国的汽车产业在短短20、30年内实现了飞跃的发展,不仅如此韩国还在电子、通讯、核能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这说明有了民族自信的文化,才会有基于自信的创新政策,才会有健康快速发展的民族产业。
我谈谈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国科技发展如何应对下面谈到的四个方面的挑战,我以为下面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在长期以来对科学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对于科技工作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危及中国科技未来得发展。我们需要从加强原始性创新,改革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体制,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等方面来思考如何应对挑战,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应对我们面对的挑战,我想第一就是要高度的重视和加强原始性的创新,我前面谈的问题一是缺乏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专家,二是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都凸显了同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原始性的创新严重不足,我以为这也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乏力,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问题。为什么中国原始性创新上不去,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极端重要性认识不清,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基本的模式就是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到了当代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出现了逆转的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说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运用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和发展了核技术。当代技术工艺和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性,也是知识密集型的,据有关材料,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越有90%源于基础研究和其他原始性的创新。
总体来看,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一方面基础研究经费支持总量不足,和人均支持强度偏低。更令人担忧的是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据统计,1995年到2006年所占的比重为5-6%,但在2006年以来,逐步下降,到2012年仅为4.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等国比重一直在15%以上。
中国原始性创新上不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都要遵循各自的规律认识不足。科学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人类活动,科技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探索性,探索性活动包括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积累性,两者又高度相关。
科学技术活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探索有些是好奇心驱动的,有些是社会需求驱动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和颠覆性。面向未知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包括方向、内容、过程,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科学技术活动才需要日积月累,才需要在不确定性当中探索规律性,才有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发展就是一个人类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前赴后继创造的结果,在这种积累过程当中失败和成功同等重要,对后人都是重要的资源。
探索的颠覆性则表明,对科学发现来讲,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全新认识,也可能是对原有认识的部分,或者是全部否定,对技术发明来讲不是延续原有的产品周期,而是开辟新的创新周期,或者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带来技术和产品,乃至于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带来无限的发展和超越的机会。基于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有几方面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原始性创新需要长期的积累,但是一旦成功将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所以国家必须下定决心支持原始性的创新,将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部分对于推动引发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性的研究,和市场失效的社会公益性研究等方面,必须彻底改变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
二是不能用管理经济和管理工程的办法,来管理科学技术。历史证明重大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不是事先计划出来的,也不能按计划要求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个研究者都能获得成功,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工程管理的模式,比如说严格的投入产出目标要求绩效的考核条件,以及严格的时间安排,在科学研究当中应当慎用。特别是不能以少数成功者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科技创新的探索者,否则只能逼迫科学家走跟踪,走模仿,以至于学术造假之路,形成大量垃圾的成果。
三是科技创新发展客观上要求有稳定和持续的投入,或者说单纯的项目支持方式对于基础研究不具有持续性,对科学发展不利。
四是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十分重要,科学的探索者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在知识共享当中有些可以通过文字和数字来传承,有些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传承,是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的传承,因此团队建设,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五是要倡导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研究讨论和批评的环境,要建立形成追求真理,挑战权威,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政府减少行政干预,科学家减少学术垄断,这些都是科学技术比较的空气和土壤。
原始性创新上不去,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人才竞争是国家竞争的焦点,今天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这一切又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其中创新尖子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了整个竞争团队的水平。人才具有三个特征,不可替代性,多样性和稀缺性,要特别珍惜人才。
我想特别强调,人才的优势和潜力是中国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我国科技人才资源,中小学和大学生总量都已经居世界前列,这是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我国独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优势。投资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进取精神的创新人才,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使中国成为在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希望所在。
我们在人才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351万人,到2014年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人有107万人,这些人都是年龄轻,学历高,可塑性高的人才,在相关领域建树颇多。今年一批出国留学人员陆续回国,认真分析特别杰出的人才回国仍然是少数,除了物质基础条件的差距之外,最根本就是重物轻人,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原因,制定政策,采取现实的措施吸引他们回国创业。
应对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思维的转变,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尚需继续解决政府通过项目实施干预微观的经济和创新活动的问题。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尚需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应对科技发展和挑战,第三方面就是要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经济结合体制,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改革,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和经济结合体制。
在应对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方面,第四方面就是要大力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创新服务业的发展。
我主要讲这四个方面,非常抱歉,因为我一直在外出差,昨天回来一个白班,一个夜班,赶出这篇文章,到最后只能念标题了。我想谈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是要超一点时间,就是要坚定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我认为尽管我国在经济和科技结合比较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依旧,这一方面源于建国以来科技改革和发展,已经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只要我们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会会井喷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源于我们的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同时也基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具有多方面潜在优势的认识,这一方面的优势包括政府对于国情本土市场的需求,以及对中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这是实现科技和经济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基础。
二是中国具有广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资源,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战略资源,13亿人口的市场资源,有利于形成大批量的生产和低流通的成本优势,从而获得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的主导地位。
三是中国具有高智力劳动力密集的比较优势,以及形成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制造的优势。
四是中国特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国家力量建设战略性的产业和战略技术的组织优势,和技术溢出的能力。
五是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和产业链方面仍将有极大的空间。
相关专题: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