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俊:基因预测让你知道你真正的祖源在哪儿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0日-22日在沈阳举行。华大基因CEO王俊出席论坛并担当“畅想空间——基因改变世界”环节主讲人。

王俊表示,现在DNA可以存储上千万年,是自然界里面最高效的最持久的存储形式。如果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计算机,我们每个个体只不过是在那儿运行的一个程序。我们所说的基因组,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每个基因是程序运行的一个功能模块,就像写计算机一样,写一个功能模块,这一个代码是为了执行一个功能。

王俊谈到,曾经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讲到,在最原始的十几亿年前,基因是以分子形式存在,这些东西要不断扩张自己,就像计算机如果写出一段好的代码,会经常把这段代码用到不同的程序体系里,因为它好,这边要用到,那边也要用到。

而一个基因本身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断扩张自己,比如很多程序都在用它。如果说基因本身是自私的,往前走的时候发现我可能需要合作,因为一个基因所能完成的事情只能一个功能,如果把两个基因合起来、三个基因合起来、五个基因合起来、一堆基因合起来,可能寻找到不同的生存策略。我们现在看见的大千世界,每个物种,事实上是各种基因的不同组合,或者反过来讲,是这些基因的组合所采取的不同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是不是成功,它的判定的唯一标准就是环境,你是不是适应环境,你如果适应环境,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传播后代。你有更多的机会传播后代,你的基因就得到扩张,在所谓的基因池里面就不断增加你的份额。

王俊继续讲述基因的故事。他说,基因本身的程序形成一个程序体,不断的复制繁衍,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叫自然选择和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自然进化的过程里面,变是永恒,不变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变是永恒呢?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因为环境的变化会让你自己体内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谈及华大基因,王俊表示,华大一直对利于对各种各样物种、各种各样生命的程序进行解读,迄今为止,全球80%的各种物种基因图谱序列,都是华大解读的。我们把这些物种的序列,都可以以一种生命之树的方式来做。为什么可以以生命之树的方式呢?因为我们身体里的一些基因可以找到。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是这些基因组合的一个载体,你往前追溯都可以形成一套所谓的生命之树。

王俊认为,西藏藏族人的高山适应是很明显的,经研究发现西藏人的基因里面有一个基因,这个基因里面其中有一个单体型在整个西藏人群的分布是差不多9成以上,而在汉族人的分布小于5%,绝大多数西藏人有这么一个单体型是适应高原的,而我们体内没有。另外的比如说华大基因现在做的另外一个关于傣族人的研究,发现在傣族人的体内有一个基因,是适合吃槟榔的,因为在以前的上千年历史里面,这是他的很重要的食物来源,体内可以能够消化槟榔里面的一些基本物质。王俊总结道,每一个个体都在采取着他的生存策略。

2010年,华大基因做了一个亚洲人的基因图,这是第一个亚洲人的基因图谱,从这张基因图谱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所谓亚洲人特有的基因突变,当时在《自然》杂志发了一个封面,给了一个评论性的文章:你的生命在不在你手上,我们的生命在不在自己手上?

王俊说,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基因都测完会带来什么,你把你的基因测完能够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可以能够了解你自己个人的历史。有很多人说,我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我是客家人,我往前走怎么样,你的生命每过一代,因为你的基因从你父母来的,而你的父母又从你的祖父祖母来的。但事实上如果把你的基因测定出来,你就可以可以知道在你的过去的所有的所谓种族和人群的迁徙史上每个基因的变化,都在你自身的基因里面留下了那个印记,你很清楚的能够了解到,你自己真正的祖源是在哪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醒生[微博]: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正式会议的首场论坛,这个论坛是畅想空间,谈谈我们人类生命最最基本,最最关键的一个词汇,叫基因。其实大家很多人听到互联网+热,基因工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一点不比互联网冷,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科学,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感谢互联网使得我们基因知识的传播和科研得到更方便。在十几年前,90年代,我们有一批在美国留学的基因科学家,由于当时的美国的一些政策,在基因科学上比较保守,布什时代基因比较保守,他们在美国学到的基因和人类生命科学带到了中国,所以大家听说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具备这个能力,能够对人类自身进行基因的分析,这批科学家就代表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所以从此之后,基因科学、生命科学成为人类我们生活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和方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请来了华大基因科学研究院的王俊院长,他是在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将带领大家进入到我们的基因世界和我们生命科学,听完这个讲座以后,我相信大家会关注我们自身的身体,也同样会关注生命科学,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辉煌的未来,我们有请王院长。

王俊:

很高兴在绿公司讲基因的相关事情,我改了一下我这个题目,原来讲基因改变世界,我改了一下题目,把它变成BGI,华大基因的缩小是BGI,给一个新的诠释,华大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B,做大数据,G是做基因,I是做人工智能。我会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华大做这三件事情,新从G讲起,先从基因讲起,生命本身是数据化的,我们可能习惯了以硅为基础的,忘记了以碳为基础的生命运营规则,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这个生命体本身也是一种计算,为什么本身也是数字化的,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或者问大家几个问题。如果说计算本身,(英文)本身是可以以01选取信息,有一个程序来运行,还可以(英文),生命体能不能这样,生命体有没有一个程序去运行,有没有东西可以储存信息,有没有这么一个(英文),我们把一个东西拷贝下来,因为信息既然是,好像数字化的或者是电子化传输一样,可以从这儿传到那儿,很快的时间,(英文)放到那边(英文),答案是可以,一个最简单的拷贝在生物学界叫科龙,把生物细胞取出来,所有信息弄出来简单做一个拷贝,再(英文)东西一个出来,跟你一模一样,在生物界里面叫克隆。DNA信息本来能不能存储,是能存储的,(英文)是01为构架的,而在生命体里面是DNA为构架的,DNA存储是在纳米级别,在很小的纳米级别里面。

用另外一种方式描述,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图书,我们看见的书,都用DNA的方式来存储,可以存在巴掌大小的DNA里面,所有的全世界图书管理的书,都可以放在巴掌大小的DNA里面,可以存储多少年,能够到上千万时间,本身的存储时间可以到上千万年。任何一个现在的计算机的无论光盘还是硬盘介质都不可以,而现在DNA可以存储上千万年,是自然界里面最高效的最持久的存储形式。它能不能运行呢,生命运行,我们想想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计算机,我们事实上每个人,每个个体只不过是在那儿运行的一个程序,我们想一想这个程序的运营,它的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和整个程序体是个什么东西,我一会儿来讲每个物种,每个个体,我们所说的基因组,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每个基因是程序运行的一个功能模块,就像写计算机一样,写一个功能模块,这一个代码是为了执行一个功能。

再往前追溯的时候,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追溯在最原始的十几亿年前,在原始汤的形态存在的时候,基因是以分子形式存在,这些东西要不断扩张自己,如果写出一段好的代码,会经常把这段代码用到不同的程序体系里,为什么用到不同程序,因为它好,这边要用到,那边也要用到,一个基因本身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断扩张自己,比如很多程序都在用它,如果说基因本身是自私的,在往前走的时候发现我可能需要合作,因为一个基因所能完成的事情只能一个功能,如果把两个基因合起来,三个基因合起来,五个基因合起来,一堆基因合起来,可能寻找到不同的生存策略。我们现在看见的大千世界,每个物种,事实上是各种基因的不同组合,或者反过来讲,是这些基因的组合所采取的不同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是不是成功,它的判定的唯一标准就是环境,你是不是适应环境,你如果适应环境,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传播后代。你有更多的机会传播后代,你的基因就得到扩张,在所谓的基因池里面就不断增加你的份额。

这种基因本身的程序形成一个程序体,在不断的复制繁衍,在靠环境不断检查到底是什么样一个状况,最后形成了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叫自然选择和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自然进化的过程里面,变是永恒,不变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变是永恒呢?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因为环境本身的变化会让你自己体内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在进行。华大一直以利于对各种各样的物种,各种各样的生命程序进行解读的过程,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做了几乎80%的全球的各种物种基因图谱序列,都是华大解读的。我们把这些物种的序列,都可以以一种生命之树的方式来做,为什么可以以生命之树的方式呢,其实我们身体里的基因,有一些基因可以找到。如果我们每一个,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物种我们的个体,是基因那种载体,是这些基因组合的一个载体,你往前追溯都可以形成一套所谓的生命之树。

物种之间可以理解,动物采取的策略是不断走来走去,植物是在那儿不动,每个物种都有适应世界适应这个环境采取的生存策略,对个体来讲是这样吗,在座的各位都是作为人一个物种,采取应该是一种策略在适应着环境,你们之间的差异会有多大,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因为登山喜欢上去西藏,在西藏藏族人的高山适应是很明显的,比汉族人,到底在基因上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发现西藏人的基因里面有一个基因叫(英文),这个基因里面其中有一个单体型在整个西藏人群的分布是差不多9成以上,而在汉族人的分布小于5%,绝大多数西藏人有这么一个单体型是适应高原的,而我们体内没有,为什么呢,你要看基因型本身,会让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一旦上了高原之后,血液变得粘稠,心脏负担加重,减少未来可以生存或者是传播后代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每一个人都在适应着他自己所处的那个微环境,一个不同的群体像藏族人一个不同的群体会形成这样,而很多另外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一个另外一个研究,做傣族人的研究,在傣族人的体内有一个基因,是适合吃槟榔的,因为在以前的上千年历史里面,这是他的很重要的食物来源,体内可以能够消化槟榔里面的一些基本物质,像我们自己可能就不行等等。每一个个体都在采取着他的生存策略。

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做了一个亚洲人的基因图,2007年也做了,2010年发表的,这是第一个亚洲人的基因图谱,从这张基因图谱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所谓亚洲人特有的基因突变,当时在(英文)自然杂志发了一个封面,给了一个评论性的文章叫(英文),你的生命是不是在你的手上,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在自己手上,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基因都测完会带来什么,你把你的基因测完能够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可以能够了解你自己个人的历史。有很多人说,我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我是客家人,我往前走怎么样,你的生命每过一代,因为你的基因从你父母来的,而你的父母又从你的祖父祖母来的,事实上把你的基因测定出来,可以知道在你的过去的所有的所谓种族和人群的迁徙史上每个基因的变化,都在你自身的基因里面留下了那个印记,你很清楚的能够了解到,你自己真正的祖源是在哪儿。这个我一会儿可以展开稍微讲一讲,这是你第一个可以去做的事。

但是更关心的,肯定不仅仅是我的历史,更关心我的健康,我的生老病死,是不是可以跟基因放在一起。我们想象一下基因组是什么,基因组是你生来,就从父母带过来的,那样一个东西给你的时候,并不知道你这辈子会遇见什么,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它是一个生命给你的预测程序,它的经验是过去人类发展这几百万年时间,在一代一代的传输过程当中留在你的基因里面,是一个基因的预测程序,一对藏族夫妇生下来的孩子,预计他的孩子是会生存在高原上的,那套基因组已经为设计在高山适应做了设计,我们想象一下你的基因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基因,可能不会告诉我,我这辈子会不会去西藏,但是一定会告诉我我去了西藏以后,我身体是怎么反映,所以你的基因组或这套生命程序,事实上已经给你预设好了一个框,你要看清楚你自己在这个框里面会怎么去反应。而这套生存策略的预测程序,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不断进行的。是一个环境和你程序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互动而形成的,这其中还是我刚才讲的,基因组中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你每一代都会有变化。这套预设程序对人这个物种来讲,它是多长时间呢?有人说150年,这是比较公认的一个假设,假设人的身体里面那套预设基因程序,可以让你活到150年,可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活不到150年呢?因为它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最开始的时候,从你出生的时候那些遗传性的疾病,到后来的复杂性疾病,到后来的肿瘤等等各个方面内容,和衰老,我们来讲讲我们做什么在这里面。

我刚才讲了变是永恒,变从哪儿来的,你的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亲,基因的另外一半来自于母亲,除了父母之间的重组交换之外,因为这个东西本来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个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除了父母之间的重组交换,在每一代里面,这个孩子跟父母之间会有60到100个基因突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60到100个基因突变里面到底是一些什么东西。

我们做了一篇文章在2年前的时候,那个文章发表在全球,也是科学界顶尖的杂志叫(英文),细胞里面,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做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在那个自闭症患者家庭里面,他们是一对孪生子,同时还要把他父母基因解读了,他父母没有任何自闭症的状况,孩子有,我们最想了解清楚为什么,首先发现,父母的年龄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每增加一岁,孩子会多产品一个基因突变,每增加一岁,所以很多人说为什么父亲,尤其父亲,母亲一般到40岁以上的时候,不再有生育的能力,生育能力下降,对父亲来说,可以不断生孩子。

有人说父亲在年龄变大之后,自闭症孩子会概率风险增加,一直不清楚为什么,这种(英文)我们把它叫做孩子这种新的突变,越来越多以后,会有一些什么有意思的科学发现?我们发现这10对孪生子里面,在基因组上不是随机分布的,比较集中分布在一些基因的区域,而这些基因如果把它细看一下,那些基因是什么?那些基因是大脑发育相关的基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对人这个特殊的物种来说,自然界里面还需要去选择它什么或者人类自身比如说我们现在不用(英文),我们也不用跑得快,我们也不用这个那个了,但有一件事情我们是需要的,我们的大脑,我们的(英文),大脑的尺寸和它的(英文)不断增加,这是一种选择压力。而这种选择压力会体现在基因上,也就是说,当你的孩子和你父母有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他产生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很多时候是发生在大脑发育相关的基因,弄好了孩子特别聪明,经常说父亲如果岁数大,生的孩子会聪明,弄的不好有的自闭了,并不是讲自闭症不聪明,有时候有很多社交困难,是相辅相成的事情,硬币的两面,这是简单讲(英文)。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现在可以有这样的东西中国很快就有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应该是自闭症,在中国叫孤独症,孤独症患者现在有多少,在美国差不多是1%,中国也应该是在1%左右,100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孩子有或轻或重的孤独症的倾向,对孤独症和轻生症本身的检测非常少,我们用加序程序,可以把清晰的基因原因找出来。这是一个血书,在华大收到不是第一份了,经常收到所谓的罕见病患者,鱼鳞病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非常痛苦,妈妈本身是鱼鳞病患者,很想生健康的孩子,但没有做后面合适的风险控制和基因检测,结果生下来一个女儿还是鱼鳞病。对这样的人,对这样的患者,对这样罕见病的患者,我们听起来很少,一万个里面有一个,或十万里面有一个,但是把它加起来一点不少,中国的出生缺陷率在5.6%,其中和基因有关的应该在一半左右,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英文),而如何对这些基因,对这些罕见病患者,能够做些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基因性疾病,刚才讲了,基因是一个进化过程当中不断在试错,不但在尝试突变会不会跟环境更加适合,或者更加不适合所形成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基因上的变化,也许就是这个程序员写的一个(英文),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进化上的一种代价,因为很多时候都变好了,有一些时候变错了,变错了就变成了单基因的疾病。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基因在不断试错,因为环境在变化,而这种试错形成的代价就是我们看见的单基因疾病。

我们现在有很多所谓罕见病组织,罕见疾病,罕见疾病本身的本质就是在于基因组当中携带了所谓错误的基因信息,而这样的东西怎么做呢?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防控,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来防控这样的常见病的出生,像程序员写完一个程序自己先要(英文)一下,写完这个程序要看一看,自己先把这个(英文)查一查,如果有(英文)改过来,把这段程序删掉,重新写一遍。第一个做致病基因的携带,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基因组是完美的,今天坐在这儿表现正常,并不代表你体内没有携带一些有问题的基因,每一个人平均携带差不多8个到10个有问题的基因,你携带但你不发病,所以看不出来,因为你有两条染色体,其中一个有问题,一个没事。但是你想想一下,如果一个有问题,和另外一个有问题的合在一起的话,你会生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或者生出一个有问题孩子的概率会增加,在两广和福建地区有一种病是地中海贫血,贫血基因的携带率18%几,为什么这么高,因为一般不得疟疾,筛选了这群人,这群人如果有贫血携带的基因,就不得疟疾,多少年被保留下来,疟疾没有了,但是贫血的携带有,这种携带经过不断的配对,事实上能够生出一个地中海贫血概率的孩子非常高

我们先要做筛查,以后我们叫配八字,现在配基因,把基因测一下,两个一配看看生出来的孩子风险怎么样,我们做了一千多对差不多两千对的要生孩子的准父母做这种检测,其中有多少人有可能能够生出有风险的孩子,15对。这15对就很担心了,两千对里面,只有这15对,这15对有可能碰上了,这15对应该做第二件事情,现在所谓的IBF,就是移植前的检测已经到了非常普遍的地步,做一个体外受精,挑选一个像程序员出场一样,挑选一个没有基因疾病的孩子再移植回去,在我们专业术语叫移植前的检查,这样一套东西,我们去年在前年的时候,应该是中国做的第一例,对贫血基因携带的夫妇做移植前的检查,最后生出来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男孩。

怀了孕以后,胎儿的DNA有相当大一部分会游离到母体的血液里面,通过抽母亲的血可以检查孩子完整的DNA的血,或者可以检查不仅仅是孩子完整的DNA血,而且还可以知道他的蕴藏的基因信息里面有没有单基因疾病,有没有遗传性的风险,有没有什么样的东西。我儿子刚刚7个月,我在我夫人怀孕8周的时候,取了她10毫升的外周血,从里面取出12个胎儿阳性细胞,儿子的12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我在我孩子8周的时候知道,他事实上不太能喝牛奶,因为喝牛奶会拉肚子,喝酒酒量是不行的,没有任何已知的所谓的新陈代谢类的各种各样的单基因的疾病,其中有一个痛风的基因携带,所以他的痛风概率大,尽管平时也不吃海鲜,也不喝啤酒,但是我的尿酸值都是很高的,我现在通过另外一些东西在调理,现在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在我夫人怀孕8周的时候已经知道一切东西,她一点惊喜没有,包括头发是不是硬的软的,是不是双眼皮等等之类的。

再往下走,我还能做点什么,假设已经生出来了这个孩子,生出来的孩子还能干什么,生出来的孩子更应该测基因了,我刚才讲的自闭症,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社交性的训练和干预,自闭症状况会大大减轻,药物基因组学,中国有8千万的聋哑人,其中有非常多的耳聋是药物性耳聋,什么叫药物性耳聋呢,就是一针致聋,一般说生了病打抗生素,一打链霉素那孩子就聋了,再听不见了,体内有那个基因是不能接受这个抗生素,一旦接受就变聋了,如果早点知道一辈子不要跟这个接触,永远不会耳聋。

饮食,很多东西跟饮食状况有关,基因知道你体内有这个毛病,不要吃这样的东西就没事。像这样所谓新生儿的检测和幼儿全基因子的检测,可以很好给一个孩子进行未来各种各样生活和健康指导。你还可以知道遗传性肿瘤(英文),美国影星,他的母亲和外祖母都是得乳腺癌和卵巢癌去世了,生下来就知道有这个基因,一个叫(英文)一个叫(英文),如果有遗传性风险很高的突显,接着会形成所谓的得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非常之大,她就做了一个决定,这个解决就是把她乳腺和最近做了卵巢的摘除,中国的妇女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基因突变呢?没有人做过统计,华大在启动一个计划,防治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计划,对中国的妇女进行这些基因的完全进行普查,看看到底是什么状况,这是娘胎带过来的,有没有这种癌症不总是从娘胎里带过来的,有人说我天天生活,天天抽烟容易得肺癌,显然不是娘体里带过来的,这些东西是因为你的基因本身在不断环境生存过程当中,不断在变,每一个细胞的传代基因都在变。

抽烟,对一个(英文),对一个抽烟上瘾的人来说,抽烟抽的很多的人来说,抽一根烟你肺里面的细胞有两个基因突变,有人说其实无所谓,我可以抽一辈子烟不会得肺癌,有人说你不抽烟也得肺癌,这种东西就是概率,你基因突变,累计很多,有些时候这些突变变到癌变的位置上就得肿瘤了,碰巧变来变去,没有变到那个地方就无所谓,为什么说岁数越来越大的时候,越可能得到肿瘤呢?就是因为他岁数越大,他的细胞传代次数越多,积累的随着环境因素变化,体内的突变越多,所以他得肿瘤的概率就会越高。

肿瘤细胞就像是写程序的黑客一样,只要他写变了,这个程序变成不断扩张,不断的肿瘤细胞的在细胞层面上,他的适应性比其他细胞都要强,所以他不断的往前走变成了肿瘤。我们去看最后一个肿瘤细胞,你其实不断的往前追溯,你都可以追溯到受精卵细胞,也就是说,你的生命的起源,个体生命起源就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受精卵细胞在不断进行分化和变成一代一代的时候,都会累计各种各样不同的突变,其中就有一个时候他的基因变化变成了癌症,你得了癌症之后,当然做手术干什么,如果没有把那些细胞清除干净又会孵化,有些细胞会抗化疗,有些细胞会抗各种各样的放射性疗法。我能不能做这样的检测呢?我们从这样一个刚才看到的体内已经有了刚才说到的肿瘤细胞开始,从这个地方开始,到你真正能够影像学能查到,不管用CT或者用各种各样的B超,多么精细度高的东西,一般要15年时间,在这15年时间里面,你的免疫系统在工作,有些时候癌症是不会发生的,但你体内有癌细胞,很多时候他发生了,如果你能早点知道,并且早点采取方案,对肿瘤的后期的不仅仅是治疗还有诊断,都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跟刚才的那套胎儿的游离DNA的技术相类似,身体各个器官发生肿瘤突变,游离到血液里,通过抽血检查体内有没有肿瘤细胞的突变,如果有突变,你就要开始做注意,因为它是肿瘤出现的最早期的信号,比任何一种影像学的信号都要早。我得了肿瘤还能有什么办法吗?现在的所谓肿瘤基本处理方法,要么做完手术,做完手术以后放疗,放疗以后化疗,放疗化疗和做手术,都不是针对性,是广普的,经常做统一性的行为,但是其实每一个个体,每一种癌症,身上的癌症突变和肿瘤突变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产生的基因是不一样的,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了解清楚每一个肿瘤,每一个个体,他的突变本身和药物之间的关系,也许我们就可以针对你这个个体的肿瘤去用药。

这样东西的可能性有多大,能不能做,我们三年前做了第一例,中国第一例,做了前列腺癌的病人,这个病人本身已经被宣判死刑了,各种各样都试过了,完全一点办法没有,我们取来样本以后,做全基因的解读,发现其中有些基因突变是有药物的,而这个药物以前从来没有被用来治前列腺癌,把药物用到这个人身上,现在快好了,快出院了,这个方法有半数以后的前列腺人,都是他给药物,把向性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华大在近期刚刚收到卫计委对于肿瘤检测的试点,我们也将在全国20家医院开始尝试这样的肿瘤基因,个性化治疗的方案。

免疫疗法,刚才讲了在15年的慢慢征程里面,即使你体内有肿瘤细胞,但也不一定会变成肿瘤,因为你有免疫细胞在针对性的动作,有没有这种可能性,针对性对你体内的肿瘤突变,针对性形成你体内的免疫细胞去攻杀那个肿瘤,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现在在全球的所有的肿瘤学界是非常热的。我们正在准备制作对于针对个体的和每一个基因所谓的疫苗,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疫苗来刺激你体内免疫细胞的扩张,达到消灭肿瘤。

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能增加肿瘤患者的生存几率,但这些都是已经刚才讲的生,肿瘤是讲的死,中间有一大块时间,其实不是生,也不是死,是什么呢?是很多慢性疾病很多感染性疾病,什么可怕?我们事实上想象那么孤单,我们自己一个人,其实我们就光肠道来说,覆盖的微生物细胞是本身自身细胞的十倍以上,而它的基因是你体内的,是你自己基因的300倍以上,人有多少个基因呢,人大约有25000个基因,但肠道微生物里面有一千万个基因,我们天天洗澡,洗完澡之后,那些微生物并没有消失,很快又回来,我们天天洗手,拿酒精擦,做过研究,一个半小时之内,这些微生物都回来了,不是不建议你们不洗手,其实没有太大用处。

所有这些微生物,病毒,不但在你体内,它们并不是坏的东西,很多时候跟你共生的,跟你代谢共生的,但是还有些时候它们非常有害,比如病原微生物,各种各样的,华大最近开发了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做什么事情呢?无名发烧,无名腹泻,很多感染科里面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有病原微生物在起作用,无论它是细菌在起作用还是病毒在起作用,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简单的基因测定的方法能够解读。

这些病毒如果长期的被一个病毒侵染,很多时候它会跟你的人类基因组发生非常紧密的作用,比如说乙肝病毒和肝癌的关系,为什么得肝癌的很多都是乙肝患者,都是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中国的乙肝是HBV,我们的肝癌患者是因为HBV的感染,在日本是HCV的感染,是另外一种病毒感染,我们发现这些病毒已经嵌入到基因组里面,当嵌入到癌症发生的位置的时候,就变成癌症病变,这些病毒不是侵占和杀死你的细胞,很多时候是进入细胞,和细胞基因组进行整合,最后形成癌变的可能性。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未来可以去通过基因技术去不断的了解和解决的。

还有一些慢性的疾病,所谓的新陈代谢类疾病,你的肠道里面有上千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里面蕴含的上千万基因有很多作用,包括你消化,产生维生素,形成激素,训练你的免疫系统,非常有作用,但它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举几个例子,3岁以前在中国的孩子有没有被滥用抗生素,是非常大的问题,如果在3岁之前,他的肠道微生物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构建,他的免疫系统不能够很好的被训练,你得哮喘、自闭症、过敏概率会大大增加。我们还有研究表明,对母乳喂养的孩子,使用抗生素的风险要小的多。很多时候为什么要用母乳喂养,很多时候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大剂量用这些破坏菌群的抗生素。二型糖尿病,这张图,左边的这张是在讲30年前,中国的成人的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只有0.67%,而现在的中国成人的糖尿病的发病概率是11%,还有14%是二型糖尿病的前期患者,血糖在临界值左右。怎么可能在30年时间之内,你的基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不足一代人,那些变化是什么,你的肠道微生物,因为你的肠道微生物随着你饮食环境的不同,生存环境的不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比较两组人群,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的时候,其中发现有很多的有意思的健康的微生物,在糖尿病人根本没有,而且糖尿病体内有一些所谓病原性的微生物,在健康人体内很少。所有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糖尿病或者肥胖,在多少年前,肥胖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在老鼠上研究,充分证明肠道微生物和肥胖之间的关系。

最近刚刚发了一篇(英文),做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也跟肠道微生物有关系,还跟肠道微生物,通过肠道微生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系,很多西药的疗法,对于这种不断用抗生素的方法,让你的类风湿关节炎不断复发,很多用中医药调理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你构建肠道微生物菌群,治愈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

冠心病,冠心病体内很多代谢物质和肠道微生物是息息相关的,到底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和减少冠心病的风险,跟饮食有关系,饮食跟肠道微生物感到很大,结直肠癌,你所能做的有几种可能性,如果说把天平放在那儿,最常见的,你会听到大家说的多运动少吃饭,或多吃素,多运动,少吃肉,很多我们听到的长生秘诀,经常运动的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的益生菌含量确实比不运动的人高很多。我们经常吃各种各样的多样性食谱的人,确确实实比单一性的只吃这些,尤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的要好很多。

而除了这些饮食调节之外,你还能做什么,有没有一些很重要的这些养生类的植物能够刺激你体内的益生菌的增长,我们选取了100种中医药的所有药食同源的植物做老鼠实验,给它喂这些东西,看它的肠道微生物有什么变化,最好的一个食物是芦荟,芦荟胶的摄入量,肠道里有短道脂肪酸的菌不断增加,可以保护你不得糖尿病或者肥胖,芦荟,我现在天天吃,还有(英文),这个东西吃起来有味,所以我老婆不是很愿意让我吃这个,但是这个东西我偷不偷的我还是愿意搞一点,因为它跟胆汁,在胆汁酸和整个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有很大关系,跟刚才的短链脂肪酸不一样,这样的东西多不多,很多,可以把每一种食物和肠道之间的调节关系弄出来,但是是个性化每个人体内缺少和多的肠道微生物是不一样的,应该吃哪种食物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人说这么复杂,我能不能干脆就吃什么,我差什么益生菌就补什么,当然可以,我们发现一个菌,叫(英文),不知道中文翻译,这个益生菌我们拿来做老鼠实验,同样的两种老鼠,一种老鼠喂很多高热量的食物,高脂的食物,另外一组喂高脂的再加上这个菌,它会保护你血糖不会增高,每天你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吃这个菌就没事。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做大规模的人群实验,对这样的益生菌,这样的益生菌不在现在的益生菌名录里面,三群菌和乳酸菌两种菌不能起到非常好的降血糖的作用。

减肥的,把瘦的老鼠的微生物拿出来,放到无菌的胖的老鼠里面去,变瘦了,我们想有没有可能把瘦的肠道微生物通过某种粪便移植方式,放到胖的人里面去,会不会变瘦,这样的东西受到用来治疗疾病,艰难所菌的感染(音),(英文),很快就致死了,但是把健康的正常人的肠道微生物用来粪便移植到这样的病人体内,95%的人被治愈了,对糖尿病有没有好处,我们曾经和河南科学家在临床做了实验,所有重度糖尿病患者,如果体内直接把菌群全部换掉,在三个月之内,看他所有的血糖各种各样指标恢复正常,再过三个月半年就回去了,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听起来一个是比较复杂,现在很多人治便泌,比较恶心,也不太好指控。

再往下走,应该能到这个,真正的粪便药丸,胶囊,这个是什么,这个是把体内的每种微生物都分离培养出来,根据你的肠道里微生物的情况,直接配鸡尾酒的(英文)一个(英文),叫做粪便的药丸,有了这样一个东西之后,你在吃进去的时候可以彻底改善肠道的微平衡状态。

主要讲肠道,跟基因是不是彻底没有关系,知道二型糖尿病,直接拯救就完了,现在的糖尿病,即使到这样的状况,不是每个人天天吃就会得,和基因有很大关系。这是现在你能看到的所有基因跟各种各样复杂性疾病不是单疾病疾病,复杂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肥胖,二型糖尿病,冠心病,各种各样东西很多,但其实以二型糖尿病为例,这是所有的基因,只解释了糖尿病遗传性的6%,还有94%的糖尿病为什么会遗传,现在不清楚,不清楚的原因在哪儿,就到了华大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数据还不够大,我们现在做一做只能做几百个几千个糖尿病人的基因测序,这个数据量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去做巨大量的数据,做百万人群的时候有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许能出来,所以华大在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不断做大数据,不断采取收集基因和各种各样方面的组学数据,收集临床数据,在这之间搭一个桥梁,如果生命是一个程序的话,这个是输入端,那个是输出端,最后看出来有没有糖尿病,身高、体重、智商,这些东西都是程序运行以后的结果。而你的程序就是那个基因,这中间为什么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没关系,先收集数据,所以华大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把它输入跟输出在不断的收集。

生命科学已经不再像以前在简单的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或者是观察科学,达尔文时代是观察科学,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鸟儿,嘴的形状,或者是我们看见各种各样的发现一个博物馆里的事,或者做实验,可以拿着试管做,生物学会进化成为理论科学,像物理学曾经经历过的一样,我们买了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叫(英文),买这家上市公司以后,中国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试技术,我可以简单读一个基因,这个测试技术会带来什么,不仅仅是带来在基因水平上变化,还有基因表达等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而所有的这些数据,我刚才讲的大数据,从基因开始一直到表型,是一个巨大的海量数据的输入,这些数据的输入需要起码做到1百万人,比如身高,对身高基因的判断,身高显然是遗产,在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显然是遗传,到底跟哪个基因有关系,现在不清楚,需要多少人弄清楚,需要一百万人,如果一百万的基因数据和他的身高数据,我们可以很准确的把他身高的(英文)给预测出来。

测一百万人要花多少钱呢,我们在1999年做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花了10亿美金,测一个人的基因图谱序列,2007年测定一个亚洲人基因图谱序列的时候花了三千万人民币,我们在今年6月份,因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做到三千块钱人民币,三千块钱可以把一个人的完整基因全部读出来,这个数字还会往下降,降到什么时候可以不要钱呢?五年?三年?还是今年就可以不要钱?事实上真正所谓这件事情的拐点,是在于我们如何能够转化这个数据本身的价值,如果这个数据的价值远大于产生这个数据的成本,测序就会不要钱了。就好像我们现在打游戏不用花钱一样,打游戏不是说你不用花钱,但是有很多免费的用户不用花钱,这个我们叫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们再想想什么时候基因能够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时候,你测你的基因就不会花钱了,这样的时间不会太久。

除了基因的数据之外,还要收集很多别的数据,比如说物联网数据,现在各种各样的聪明的汽车,聪明的马桶,聪明的床,聪明的房子,聪明的城市,各种各样聪明的东西都在干吗呢?都在收集你的数据,把所有的这些数据全部都搁在一起,和你基因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知道购物,女的比男的爱购物,因为女的基因就是比较喜欢购物的。在很古老的时候,喜欢采东西放在那儿保存起来,这是基因与生俱来的,有些(英文)成病的时候,就基因突变了,已经是一种病了,购物已经到了这种情况,基因有问题,这些东西会在大数据情况下得到完整的解读。而且数据的可视化会成为很大的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呈EB级别的数据,怎么看,老百姓怎么懂是非常大的问题,最终把基因数据全部连成网络。

我们想象一下(英文),做计算机科学,在最开始的时候,计算机科学是个人超级计算及,当时IBM[微博]总裁说,全世界不会超过40台,后来就有了个人电脑,每个人手上都有,但个人电脑时代来临的时候还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电脑能连在一起,叫互联网+。对基金组是什么,如果说十几年前测定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时候,那是像超级计算及一样,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基因图谱,就像个人电脑一样。

更重要的一步,是要把它的连续起来,你想象一下,如果所有得二型糖尿病的那些人,把自己基因放在一块,也许能搞清楚原因是什么,自己做些什么实验,怎么针对自己的基因干些什么东西,不仅仅是精准医疗,在美国是(英文)会走到精准健康,会走到精准营养,所有身体的各个层次,都会被很精准的把控,而这些东西是在于把这些东西连起来,把基因组网络连起来,连起来有一个最根本的科学理论基础,我们中国人讲,500年前是一家,什么叫500年前是一家,其实全世界的所有的男人,因为他们是Y染色体遗传的,可以从Y染色体看出来,都可以在这个体系里面,Y染色体在12到15万年之前,都可以追溯到一条Y染色体,一个,我们叫亚当,所有的女性是通过(英文)线粒体遗传的,通过母系一直走上去,夏娃的出现是在9万,10万到15万年之间,差距不是很远。我并不是说那个时候只有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而是说那条Y染色体和那个线粒体是最成功的,所以最后就不断扩展开来,中国的汉族男人,70%的汉族男人,在6千年前可以追溯到三个人,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东亚人,4%的东亚人,一千年前可以追到11个,有成吉思汗等等,他的基因已经告诉你,地球上任何两个人,往前追溯都可以在某个年龄段上,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

可以做件什么事?华大做了一个,我手上有50多万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做了一些数据挖掘,单基因疾病,罕见性疾病,基因里面出了一个程序,写了一个(英文),我就会得病,但这个人不得病,很健康,怎么回事,其实也许体内还有另外一个程序,他的那个程序补充了这个程序的不好的东西,所以他不得病,这些人实际上存在,我们搜索50万人的数据库发现有17个,这173人体内含有单基因疾病,事实上是没有病的。而这些人我们把它叫(英文),超级英雄,而这些人体内蕴含的基因信息很可能是治愈那些罕见病人的一个方法。你可以做的更多,浇冰桶是做慈善,更多的方式是可以把自己的基因组进行完整测序,这是在(英文)杂志,10周年约我写一个社论,讲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计划过了十年,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那时候讲很重要一点叫(英文)个人基因组序列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全人类,因为你的那一个数据点,对任何一个其他人来讲都是唯一的,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有一个什么样奇妙的作用,能够帮忙到所有人。所以对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概念,华大在往下走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后一个可以讲的就是人工智能,有那么多数据你怎么去分析,怎么去处理,你还能不能做,我们讲基点,我们在研究人,人能不能够把人研究清楚,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是不是能把人研究清楚,最起码在基点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作为电脑,电脑的运算(英文)可以跟人脑一样,再往下走,有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集,有非常大的计算量的时候,刚才讲的公式,生物学的第一定律,有没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完全解读出来,这边的基因数据,那边身高智商的东西能不能形成一套真正的生物学第一定律,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在小米身上做的,小米是中国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我们做了几千株的小米,小米有各种各样刚才我讲的大型数据,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训练,先把所有大数据收集,做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后到一种什么准确性,可以到任何一株小米,我测一下它的基因,可以准确猜出在这片地里面它长出来什么样,准确性可以达到90%,但这种准确性有点,人是跑来跑去,持不同的东西,生存在不同环境里面,复杂性高很多,对小米来说,在试验田里面,什么都一样,是简单,人需要更多的去学习,是一个(英文),概念性陈述,所有人基因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如果在小米身上试成功,在人身上一定能行。再往前走,也许是一个水晶球,你的健康,你所有的数据,你所有东西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和数据库放在那儿,你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晚上喝大酒我活到150的概率是减少还是增加了,明天跑了10公里我是怎么样的,我今天喝杯咖啡是好还是不行,所有这些东西可以通过水晶球告诉你一个完美的答案。

当你的每一个人的基因图谱序列被测定之后,你知道一个生命程序的边界,你在一个盒子里,你不能过界,当你过界了你就会生病,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有不适的地方,如何了解清楚自己这个边界,如何了解清楚自己这个边界,并和谐的生活在里面,其实是每个人应该去考虑的。有人说,我能不能把这个盒子打破,再打破,因为这个盒子是变的,肿瘤的突变,盒子越走越窄,无路可走就死了,有人说能不能做点什么,有人说我年轻的时候,最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信息是最好的,我多希望我再回到我年轻的时候,你回到年轻什么意思,就是你身体的那套生命程序在运行的程序,回到多少年前在那儿运行的那套程序,先把你那个时候的信息存起来

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没有把脐带、胎盘各种各样干细胞存起来,那时候最好的程序运行的状态,那个东西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用来修复干细胞,修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白血病各种各样的东西,那些是在干什么,就是把当时时候的生命程序移植到你的体内,让你运行那个时候的程序。有人说皮肤干细胞保存,岁数大了,也没脐带血了,胎盘也早没了,这个时候还能不能存,越年轻的时候存越好,越年轻此时此刻存的细胞是那个时候生命体的信息,比如皮肤,皮肤细胞可以用来各种各样的东西,美容喜欢做,但是做的更多的是别人的,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现在20岁存起来,等50岁再打20岁可能就不一样了,运行一下20岁细胞的程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变成干细胞,比如脂肪干细胞,我给我夫人存的干细胞是从母乳里面,母乳里面可以提出很好的很优质的干细胞,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存,你的脂肪干细胞等等。

脂肪干细胞存起来以后,可以开始我们叫为生命保驾护航了,干细胞的注射、抗衰老,很多东西,抗衰老就是在你老年的时候,你能够运行一个年轻了程序,就抗衰老了。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在未来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多的可以实现。很多时候说我年轻时候没存,那时候没弄,就来了3D打印,能不能直接打出一个东西来,直接用上,那个时候更好,或者做基因编辑,FDA刚刚过了一个药,是地中海贫血的药,有一个药把基因突变改一下,就没有,好了,单基因病未来是不是都可以通过改,地中海贫血好一点,因为血液系统,其他不是那么容易,这些是希望,以后未来很多东西,肿瘤突变,突变改一改是不是就好了。合成生物学,如果讲基因是信息,是数字化的,能不能直接合成一个东西出来跟你一模一样,人类已经开始可以合成细菌,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一个合成生物学最重要的计划是在合酵母菌。你说这样的东西能够再往前走,走到什么样?能够合成出一个人来吗?我觉得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技术上来说。各种各样东西都可能通过合成生物学,就是一段信息,这段信息你了解了,用一个载体把它呈现出来,就一定会形成起来。

保持健康,应该不是一个感性的意愿,你不是酒桌上面碰碰杯说祝你健康,更重要的是理性选择,这种理性选择是基于数据基础之上,基于人工智能的判断,是对基因的了解基础上形成的。未来自然界是要以山清水秀为美,我们现在看见的大自然已经不是那么样了,如果我们讲基因能改变世界的话,我们愿意用基因能够让自然界恢复到山清水秀的状态,让人以健康长寿为福,能够又健康又长寿,每个人都能活到150做好了。

华大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信息学中心,中国唯一掌握核心测序知识产前的机构,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证,平均有差不多5500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我们在硅谷有400人的研究队伍,机构遍布60个国家,现在整个华大,我们也有一个国家基因库的承办单位在深圳,可以去看看,我是最喜欢用最后一张(英文)结束演讲,生命本身有很多定义,这种生命的定义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人说活着就是生命,怎么定义他活着,可以复制,可以运营,可以感什么,可以不断的去繁衍,他叫生命,如果这种定义的话,未来出来一个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那套东西有生命吗?出来一个智能计算机有生命吗,它也能思考,也能复制,也能往前走,所以它会留给我们很多东西,很多思考的东西,而且当人类,我刚才给你讲的那些东西,如果不控制的话,会引发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隐私的问题,生物安全问题,恐怖问题,还有你会用这样一个东西去做什么的问题,当你拥有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自身力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人的基因如果是自私的,那你手上有这么大的(英文),你是想自私的表现出来呢,还是想公益性的表现出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每个人去思考的,当然也会蕴藏出一个巨大的产业和巨大的社会机会,因为我们是在做人自身的事,还不是说你做消耗品,或者是奢侈品,你在做人自身的事。谢谢。

张醒生:

非常感谢,感谢王院长,我已经是第三次听王院长的演讲了,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每一次听他的演讲的时候,都使得我自己有很多深思,我们人是大自然中一个最神秘的动物,也是主宰地球的一个最高级的生命,当我们把眼界放在外头的时候,过去对自己了解的特别少,感谢我们的华大基因和我们的基因科学家们,把我们的眼光拉回到人生人自己,其实王院长,我是在想,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雄伟的或者是(英文)的有期待的未来,人都可以健康的来活到150岁,有可能,但是我就想这是个伟大的时代,可能也是个悲摧的时代,也许每天早晨一起床,计算机会告诉你,今天你得吃三颗大粪丸,听起来心情是不是不舒服,同时我们现在的医疗,往往说叫过度医疗,到医院看病的时候,我自己体会是,医生给你的药80%都是胡说八道,美国现在是在做很多的(英文),就是精准医疗,这个就要有非常非常精准的基因的技术来引导,所以不知道华大在(英文)这个(英文)方面是不是也有新的研究。

王俊:

这是华大最重要的方向,精准医疗方向,美国的精准医疗方向,机遇点是美国的百万人基因的计划,美国准备做一百万人的基因图谱,再加上各种各样临床表现信息,寻求基于基因的完整的治疗方案,精准的治疗方案,中国也会启动相类似的计划,在这块是华大最重要的一个重点。

张醒生:

这个对我们人类的改变真是非常巨大,大家可以想像,将来很可能到的不是一个医院,医生把你弄一边,而是很可能有一套科学的系统,把你的基因分析出来,你需要针对你这个基因服一点微量的什么东西对吧?

王俊:

IBM有一个基因叫(英文),可以开始做肺癌的诊断,基于大数据基础之上,把全世界所有跟肺癌有关系的数据收集起来,用人工智能系统,我们想想医生本身现在的诊断途径,无外乎根据经验和防治指南,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数据化的,很多时候经验就是我见过这个例子,你没见过,计算机如果把所有数据全都收集了,啥都见过,只有你没见到的,不会有他没见到的,搁一个人工智能系统,会做的比,跟下象棋人下不过他一样,我相信未来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计算机比人要厉害。

张醒生:

我听你讲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想法,你讲未来我们要管理基因,过去人的十万年,几十万年的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断的有新的基因突变,造成不同的多样性,人的人类以及动物界,当你都把基因管理好以后,再过几千年,是不是所有人长的都像王俊。

王俊:

我有一个经常说很有意思的,如果你给父母一个机会去选择孩子的性状,一般来说几个,排名第一的是身高,要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身高是第一位,但是是做的统计。第二是聪明,第三是长的好看,不知道,因为那个标准不一,身高这件事情为例,如果身高未来的基因是很清楚,如果你每个人都去选择身高,那姚明就是最矮的一个,肯定的,姚明还有啥意思,肯定最矮了,那个时候可能像我这个个头,大家比较喜欢的,还是我最后讲那句话,当人拥有这种力量的时候,他该怎么去做,其实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张醒生:

好,我们现在把(英文)给咱们的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

A:

我是年前带我学生到你们华大去采访,我对中国这些创新企业做一个筛查,您是能够代表中国下一轮真正创新性的有系统技术支撑的一个体系,我们当时看了以后,那天还特别想请您来给我们的同学做一个分享,我做的是家族企业二代的教育,我希望我们这些学生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的视野里能做更有开放性的事情,今天想请教您的问题,您在做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个,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祖先,我是学人类学出身的,我很想关心,我们现在会关心一个词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叫物联网时代,会关心万物有灵,我们可以找到每一个组织的共通性,那个灵魂的灵,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任何两个人,或者任何两个生命之间,都能找到共同的祖先这个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有些记忆或者我说的文化的记忆,或者是他们关于恐惧的记忆,尤其是最早先的那些信息,是不是这些东西在今天都能在每个人的现实的生命表达里面也能找到他的共同性。

王俊:

很好的问题,我刚才其实一直在讲他们共通性的基本点是基因,人只是一个载体,是基因往下传的载体,对一个基因来讲,当它从一个物种传到另外一个物种的时候,对基因体系来讲,它是成功的,没有物种之间的界限,因为对基因来说,我们人还可以跟老鼠有80%几基因一样,人跟黑猩猩有98.5%基因一样,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基因不同,再往上还可以做老鼠时代,再往前走做真菌、细菌、微生物、病毒很多基因上的传承,对基因来讲是成功的,对物种来说,以物种划这些东西,可能有点狭隘了,还有另外一个层次上的问题,就是意识,文化意识这些东西。这件事情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倾向于说是不是有上帝去设计出来的意识和文化,或者是思想行为,我不知道,有一点我是肯定的,他的很多行为和方式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细胞来实现,你体内的每个细胞,它的基因的生命信息,所最后形成的用物理学的时髦词叫涌动特性,在什么时候变成了意识,这是现在全世界科学家,尤其是大脑的科学家,最想搞清楚的事,我自己也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跟人工智能会放到一起。

B:

我是环球时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基因工程,从一开始就遭到很多质疑,包括像转基因,包括克隆,有了这个力量以后,你去怎么用,大家主要担心这个问题,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另外因为这个质疑,有没有影响基因工程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王俊:

我没讲转基因的任何事,讲的是基因和健康,讲的是人类如何了解清楚自己,并且如何因为自己的基因信息去做出符合健康的一个核心选择,这是主要我去讲的一个内容。转基因我不是很想被包括进去,现在对这个争论本身,在我看来转基因是个技术,它跟转什么基因有很大关系,因为转基因本身只是一个技术。就好像说基因技术本身是个技术,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把整个技术去否定了,基因技术都不要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可以说是人类科学史的一种退步,如果我们去做这个事,但是至于转基因本身,我觉得还是我刚才讲的,这个东西需要有一种认知上的协同,需要政府、科学家、商业公司、老百姓如果能在这个事情上实现完整的沟通和认同才是最重要的。

C:

您刚才讲人和黑猩猩之间的基因大概98.5%是一样的,人和黑猩猩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理解不理解那1.5%不同的基因是怎么决定了我们是人,哪些是黑猩猩呢,我们现在理解不理解这件事情?

王俊:

不是特别理解,理解一些,但不是特别理解,对人的很多表型上的事情,还是有些,比如说大脑的(英文),是很清楚,为什么会大一些,那个会小一些,人的很多新陈代谢的东西,也会有些了解,人和黑猩猩最重要的区别是思想和意识,到底中间是怎么一回事,需要在积累更大量的数据和更(英文)的模型才能知道。

张醒生:

谢谢,今天上午我们非常感谢王俊院长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我想他最后的这张图片打在那儿的,我给他加一个字,正,基因现在正在改变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健康和未来改变我们的世界,所以今天王院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演讲,让我们关注基因,关注我们的生命,谢谢。

相关专题: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

[责任编辑:zhangxl]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