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建国:创新驱动为中国制造补足燃料


来源:凤凰财经

中国制造强国蓝图已就。从核心上看,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者异曲同工,都着重强调创新驱动,希冀通过技术升级与创新带动,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中国制造强国蓝图已就。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明确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发展路径。

这不禁让人将其与德国工业4.0联系起来。去年10底,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将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以及物流相连接,也就是工业4.0,德国有机会拔得头筹。”今年新年过后的两个月我一直在德国考察,参观了宝马等德国龙头企业,耳听目见,对德国工业4.0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德国工业1.0的核心就体现在智能上,无论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结合,还是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其本质都是智能制造,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方针里,第一个提出的就是创新驱动,这不仅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迫切需求,也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使然。

从核心上看,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者异曲同工,都着重强调创新驱动,希冀通过技术升级与创新带动,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德国工业4.0从名字上看不免有些梦幻色彩,但现实中,德国工业企业追求工业4.0的过程要朴素得多,工业4.0很像是德国制造的气质与精神,贯穿到制造业大大小小的方方面面,大到精密机械,小到生活用品,无不体现了创新的魅力与技艺的精湛,对比之下,中国制造目前创新能力略微不足的现状就显得有些尴尬。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来看,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一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和生产方式也接连出现,“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集合,必将开启中国制造业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作为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享誉全球,利好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经济金融的新生力量,中国制造仍是赶超经济,后发优势依旧突出,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高企,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制造业面临着新挑战,中国不得不及时未雨绸缪,将发展方向扭转到一个更高效、节能、绿色的轨道。

以产业园区为例,由生产要素驱动阶段过渡到创新集聚阶段,产业园区愈加重视对技术引领与创新带动的依赖,产业园区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也日益凸显,体制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成为打造产业高地的重中之重。产业园区的专业化、市场化、集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成为产业园区形成集群的主导力量,与此对应,政府在职能转换中由“主导”变为“引导”,更加侧重于软环境的打造和体制、制度的创新。“互联网+”开启产业园区新纪元,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构筑了新的平台体系和产业生态。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创新是引擎,是驱动力,这点明确无疑,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也被寄予了厚望,与以往过度强调制度创新不同,在指导思想里,上来就提出了创新驱动;在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中,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在五大工程里,第一个就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这一切无不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不我待,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机遇是大好的,现实是严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复杂而多变。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对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互联网+”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创新了发展生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又像是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来了,花香四溢还会远吗?(文/杨建国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燃料 互联网+ 创新中心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