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超短期理财产品闹五一 小心资金利息被夺走

2013年04月27日 09:05
来源:证券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见习记者 马 爽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投身于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也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手头上闲置的资金也到了该考虑的去处时候;放在银行存活期“睡大觉”有点可惜,做长线投资又顾忌流动性,于是不少市民便把投资目光锁定在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

不过,由于购买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有申购期、产品期、清算日及支付日等几个关键日期,而资金在其中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一般为3天)两个阶段是没有利息收入的,这就意味着,实际收益可能与预期年化收益情况大相径庭。

超短期理财产品“扎堆”

临近“五一”假期,再加上 “月末效应”,不少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多种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短、收益率高,尤其适合股市休市期间腾挪出来的闲置资金,理财市场立即显得格外热闹。

家住北京市市区的柳女士长期投资于股市,但由于“五一”假期的来临,全家计划一起到南方外出游玩。考虑到自己刚从股市转出的20万元资金,放在银行“吃”利息太可惜,做其他的投资又担忧资金流动性影响自己假期归来炒股。经过再三斟酌,柳女士决定购买银行推出的7天理财产品。

就在上周,柳女士已经收到某城商行北京分行发来的短信,该行提示将售中高端客户产品,一年期预计年化收益率5%,投资门槛是10万元,常规35-364天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4.45-4.85%,相比非月末发行的理财产品,此收益率略有提升。

银行业内人士称,银行月末高收益的短期、中短期理财产品扎堆出现,主要考虑到可以利用高利率理财产品吸引投资客户,短期内冲高银行存贷比。

实际收益大相径庭

临近月末,各类银行短期理财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一般而言,银行客户经理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往往重点强调其年化收益情况。但由于购买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有申购期、产品期、清算日及支付日等几个关键日期,而资金在其中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一般为3天)两个阶段是没有利息收入的,这就意味着,实际收益可能与预期年化收益情况大相径庭。

例如,有些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是7天,但投资者真正可以将收益和本金拿到手后的实际天数,有可能会增加到10天甚至更多。

近年来,张阿姨一直热衷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据张阿姨介绍,其以往热衷投资长期理财产品,不过考虑到较高收益的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她便转变了投资方式。自去年到今年4月底为止,已经买了8次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一般在30天之内,整体收益情况都还算不错。

不过,张阿姨有一次购买的一款短期理财产品却让她感到无奈。“亏死了!我3月份购买了一款7天期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时实现了预期收益,说是7天理财,可实际到账利息却用了11天(购买当天资产被冻结1天+产品期7天+清算期3个工作日=银行实际占用投资者资金共11天)。本来说的年化收益是率3.56%,但平摊到11天的时间上,实际上没有银行宣传得那么高。要是在清算时遇上双休日,兑付期还要加长,产品从购买到收益到账就不止11天了,是13天。这就意味着以7天的收益率投入了一只13天的理财产品。”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兑付期天数还未出台明确规定。

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在关注产品说明书所说的高收益率的同时,更要注意看一下产品的起始日和到账日,不同的产品结算期对收益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yangxw] 标签:产品 银行 短期 收益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