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变迁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国家,这种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任何去过中国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这种变化。20年前,中国还是个单调贫乏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极低,解决百姓温饱是当时的首要问题。而在最近10年,中国百姓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富观、价值观也随之转变,投资心理初显。
  60年沧海桑田,中国经济更是取得了惊人跨越,经济总量攀升到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下一个财富里程的奋斗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拥有财富,让更多的人拥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网友评论]

粮票
从粮票到股票
  泛黄的纸张上印着“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单”,金额填写处手写着“肆圆”,广州市民崔卫国小心翼翼地拿出保存多年的“古董”——一张1958年的存款单,这就是他和妻子当年的全部积蓄。眼下,就在崔卫国楼下的证券交易所里,每个交易都会涌入大批的股民。 [详细]       
财富变迁
从解决温饱到跑赢CPI
  过去的60年,激荡伟大。回望过去,中国以疮痍之身,“摸着石头过河”,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穷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重生,60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书写了这部新国史。经济腾飞、法治完善、民主进步……居民投资理财生活的变迁也令人击节赞叹。 [详细]
财富变迁
从仅存1元2元到一掷数万元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家家户户天天过紧日子。每月工资40元左右,在当时算是多的了。“那时大家的工资也就20元30元,大部分家庭温饱都解决不了,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单位从工资里扣10元买国库券,小孩抓老鼠拿尾巴去换5分钱,人们每月把几毛钱存入银行。[详细]
个人理财中心
从小存折到个人理财中心
  近年来,投资理财已成为大众生活的热门话题之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口头禅,说的正是理财的重要性。然而,在60年前,“理财”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说却犹为陌生,普通老百姓一来不知道怎么个理财,二来无财可理,普通人家也无闲钱。[详细]
国库券
从买国库券到多种理财方式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没钱可存,到现在人均拥有一张银行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买一枚金戒指要攒一年多工资,到现在投资实物黄金、炒纸黄金;从上个世纪最后10年银行只兑换外汇,到目前享受多元化人民币理财方式,过去60年间,北京人的金融理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详细]
大盘走势
股票基金让理财“从冷到热”
  60年前,曹文忠老人仅能用每月微薄的补贴买上几包香烟和几块肥皂。60年后的今天,老人不但将每月的部分退休金存入银行,还会和家人一起探讨当前最适宜的理财产品。老人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些在建国前真是不敢想象”。中国百姓的理财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详细]

单位福利分房的点房大会现场——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这种场景了

60年国人理财:观念6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理财观念深入人心。从不懂不问,到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拿着专业书籍研究金融危机,六十年来,变化的不只是我们的生活,更多更明显的是观念。在当下,理财就是钱生钱。通过对现有财富的有效配置,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但要注意,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重中之重是,理财不仅是投资,规划人生才能使理财得到升华。[详细]


1986年中国工商银行开办代理股票买卖业务。

老百姓庆祝中国人民银行开张。

60年代人们在银行购买国库券。

新中国的国库券

1956年初,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商店开业

1948年,市民在中央银行抢购黄金

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网友留言:专题制作: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