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美国QE3暗藏玄机:实际上并未推出真正的QE3

2012年09月27日 11:55
来源:环球财经 作者:张捷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 《环球财经》编委张捷

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并将从9月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QE3),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FOMC还指令公开市场操作台在年底前继续延长所持有证券的到期期限,并把到期证券回笼资金继续用于购买机构MBS。FOMC强调,这些操作将在年底前使委员会所持有长期证券持仓量每月增加850亿美元,将给长期利率带来向下压力,对抵押贷款市场构成支撑,并有助于总体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

在美联储的这轮最新宽松政策中,之所以保持低利率,就是为了保持美联储所购买的债券的价值。如果加息,债券是要贬值的,债券与利率的反向关系是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的,既然美联储购买了债券,那么保持更长时间的低利率就是正常合理的,同时维持原有的扭曲操作也是预料之中,因为这不过是原有政策的延续,这个政策必须要延续到今年12月本届总统任期届满,如果此时取消就有政治问题了。因此真正需要研读的就是每月购买400亿美元债券的计划,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轮“宽松”与前面两轮量化宽松是有一些区别的,这样的区别是被人为仔细掩盖的,而且这个区别与之前欧洲央行购买国债、之后日本央行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都是不一样的。惟有细究根本,方能找出QE3背后暗藏的玄机。

三轮QE存在本质差异

在此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情况。

2008年11月25日,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4月28日,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QE1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09年3月18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6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美联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

因而虽然现在美国的购买资产计划被称作QE3,但是笔者还是倾向于将其称为Next QE1(新版QE1),因为这次的宽松与以前不同,以前购买的是国债和政府担保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而这次购买的是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没有了政府担保字样。国债是国家信誉,政府担保的企业债务是间接的国家信誉和间接债务,国家信誉不变而国债放水则是信用贬值;但机构抵押贷款的信用来自所抵押的资产价值,购买未必造成信用贬值!对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其中QE1资产购买总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历时一年半,平均每月购买额度为1150亿美元,期间黄金从750美元附近涨至1100美元,涨幅约为47%,白银则从8、9美元涨至17美元,价格翻了一倍;QE2资产购买总规模为6000亿美元,每月购买额为750亿美元,期间黄金从1200美元涨至1500美元,涨幅为25%,而白银则从18美元涨至35美元,价格再度翻番。而此轮QE3总体规模不设限,每月购买400亿美元,加上之前的扭转操作,据其说法是每月规模达到845亿美元,略高于QE2,不过扭转操作是早已经公布的,这并不在本轮的增加之中,真正的变化只有400亿美元,不过这恰恰说明了联储政策制定者的一种倾向性,他们倾向夸大这个政策的力度。

QE的概念已被美联储扭曲

全球都在关注QE3的推出,但很少有人追问什么叫做QE或称“量化宽松”。事实上,美联储进行扭曲操作或买一点债券并不一定就是量化宽松,原因就是两轮QE施行下来已经有3、4年了,这2万多亿美元的债券很多就要到期了,到期不再买或者买的不够多的话,不仅不是宽松反而是紧缩了,因此更关键的是盯住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和资产性质。美国推出所谓的QE3,就是维持美联储现有资产规模而已,每月采购400亿美元远远低于预计的1000亿美元。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总计购买了2.3万亿美元,到期债券会逐步增多,相比到期的债券对冲,本轮所谓“宽松”的规模是有限的,更关键的是这次宽松没有设置总量上限和时间限制,因此最终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会怎么样并没有最终定案;还有一点就是这次购买的是机构抵押支持债券,QE2所购买的仅仅是国债,QE1所购买的虽然有机构抵押支持债券,但是这些债券是有一个限定的,也就是说QE1所购买的抵押支持债券是政府支持企业等带有政府背景的特殊的抵押支持债券,这样的债券也是变相的政府国债,三轮QE所购买的债券产品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长此以往美联储的资产构成和资产结构也将改变,美联储资产状态的改变对于全球金融市场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美联储本次购买的MBS,与之前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以及之后日本央行宣布增加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一致命差异不但没有人进行分析,甚至连这样的差异本身也被忽略了,这对于一贯目光敏锐的西方观察家、分析家来说,只能说是一种选择性失明。笔者认为这样的差异已经造成所谓“QE3”的性质产生根本性改变,这样的操作不仅不是印钞,而且是一场全球信用战的开始,是为了未来全球信用危机出现后,金融大鳄进行剪羊毛而做的准备,是一场全球的“圈羊运动”,借此大鳄们可以把未来可供剪羊毛的肥羊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笔者认为这一次的“量化宽松”美其名曰“QE3”,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实质是与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截然不同的。

按照严格狭义的定义,在最早实行QE的日本,QE就是主要购买国债以及间接国债的行为,央行购买国债是需要特别授权和限制的,购买市场化的债券如央行逆回购则不用,现在购买市场化的有抵押的债券也叫做QE,已经改变了原来对于QE的定义。为什么不把央行的逆回购等操作也叫做QE呢?因为购买有抵押的MBS是比购买没有抵押依靠信用的逆回购还要好的。所以美联储的本次操作不应当叫做QE3,而应当说是Next QE1,美联储前两轮量化宽松是增加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为主要目的,而这一次则是改变美联储的资产结构,世界新的一轮全球金融信用博弈开始了 。

“印钞”概念误导世人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印钞”成为热门词汇,似乎只要有钞票从央行出来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印钞,但是央行行使货币职能向金融领域投放货币未必就是印钞,正常的货币发行行为不应该说是印钞,就如我国央行发行央票回笼货币或者逆回购提供流动性,就是一种常见的公开市场操作,如果说这是“印钞”的话,我国央行在2012年以来也是印钞数万亿元了;而商业银行到央行再贴现也是正常不过的金融行为,这就好比在金本位时代拿黄金等资产到央行换取印刷的钞票是印钞吗?这里首先要区分的就是印钞与货币发行的不同概念,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是印钞,不要把正常的货币发行和央行金融操作当做印钞。

到底什么是印钞什么是货币发行,关键差别在于信用的对价上,央行向外提供流动性,没有取得相应的信用对价就是印钞;相反,如果央行取得足够的信用对价向外提供纸币,就是货币发行。根据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就货币发行机制而言,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有四条: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向金融机构再贴现和向货币市场拆入资金;购买黄金等资产增加资产储备;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而印钞是央行提供货币,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凭证到市场上流通,但是央行却没有对等地从市场上收回相应的信用,造成市场上信用过剩和贬值,也就是作为信用凭证的货币泛滥通胀。央行的资产与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的信用必须是对等的,如果不对等,则流通在外的货币就要贬值到对等。

以国债的国家信用作为发行货币的抵押,在现代金融社会是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多的货币发行方式,购买国债发行货币是在市场上收回了国债信用提供了货币信用的一个交换,但是我们为什么把美联储购买国债就叫做印钞呢?这里的关键就是国家信用的贬值,拿贬值的国家信用换取了货币,是一种信用不足值情况下的货币发行。

前两轮QE是国家信用的贬值

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下,货币是国家信用的托管凭证,国家信用是被看作无限的。但是国家信用真的就是无限的吗?国家信用可以很大很大,但终究还是有限的,在金融衍生品大发展,货币总量海量增加的背景之下,国家信用无限的理论假设近似靠不住了,国家信用不仅仅是有限的,而且在2008年还发生了重大金融危机,这个危机也是国家信用危机。国家信用在危机当中是受到重创的,在国家信用严重缩水的时候国债却大幅度增加,这些国债的信用肯定是大幅贬值。国债信用总额肯定无法超过国家信用总额,而西方社会在2008年危机以来国债负债大幅度增加,仅仅以美国论,10年前美国国债总额仅约6万亿美元,目前已经高达16.4万亿美元,预计本次美国大选结束后国债上限还要往上调,这样的负债规模,也难怪评级机构要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问题是对于这样大规模的负债,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却是有限的。美国是私有制的国家,政府没有什么资产,收支又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仅非常严重,而且解决前景非常不明。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1%,是此前6年的2倍,逼近希腊、爱尔兰等国水平。2011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近1.3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显示美国债务风险仍在扩大。而且美国政府计算赤字是根据国会的独特规则而非标准会计规则计算的,若美国政府严格采用标准会计规则计算,2011年的赤字为骇人听闻的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6万亿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现在16万亿美元的国债,意味着每位居住在美国的成人和小孩平均负债5万美金,这还不算社保等政府隐含负债和地方政府负债;再加上连续的赤字,美国国债的信用存在巨大的问题,国债的价值维持高位,有QE宽松购买的因素,也有美元回流的因素,还有与西方其他国家比较的因素,但是无论何种因素,美国国债信用不足是事实,购买国债是印钞也是共识。

与此同时,在第一轮量化宽松当中购买的大量MBS也是问题重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抵押品的瑕疵。抵押权要让位于破产人的居住权,这样的抵押是次级抵押。对于次级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形成的次级债和MBS,担保机构的担保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担保机构雷曼兄弟公司垮台了,这些贷款能够发放的背后是政府支持,所以房地美房利美等公司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房贷公司,QE1政策中购买这些政府支持公司的债券就是购买次贷危机问题债券,但是政府支持的两房公司也受到冲击,政府自己的信用也非常不足、难以承担债券担保责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MBS债券也是信用不足的。因此前两轮量化宽松无论是购买国债还是政府支持的MBS,都是购买信用不足的问题资产发行货币,所以世界舆论指责美国和美联储印钞。

QE3不是“印钞”而是正常货币发行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约为7〜8万亿美元,次级贷款存量约为1.5万亿美元,这部分贷款的规模只占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20%,在美联储第一次量化宽松购买上万亿以后,次级抵押贷款的流通市值大部分是被美联储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再想买,市场上流通中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也是不足的,而本次美联储QE政策购买的债券没有了政府支持等要求,购买的MBS债券是完全商业化的,这样的商业化已经挤出了债券资产的泡沫,所购买的债券信用是足值的,如果债券信用是足值的,这样的购买就不是印钞而是正常的货币发行了。

再进一步讲,联储本轮QE基本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到央行再贴现等价的。当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取得贷款,这种贴现称为再贴现。再贴现是金融机构直接把票据交给央行取得货币,因而再贴现未必有抵押,而现在是有抵押担保的金融机构资产变成票据经过市场交易挤出水分,按照市场价格交给央行,其资产保障和泡沫会极大减少。这种做法对于以国债抵押发行货币也是类似的,平时为了限制政府与央行共谋印钞,各国都立法要求不能直接从政府处购买债券,就是要通过市场博弈挤出国债当中信用不足的泡沫,但是危机后政府救市,把这样的规则打破或者形式化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国债抵押发行货币才是印钞。

有人说QE购买的是几乎零利率的债券所以是印钞,这样的认识也是不对的。通常情况下对于信用不好的债券会在利率上有所补偿,以高利率来覆盖债券信用不足所产生的风险,这时利率实际上是债券信用与货币信用之间差别的补偿。但是这样的问题并不绝对,就如央行购买黄金,黄金不但没有利息而且还有保管仓储成本,但我们不会说是印钞,甚至不说是货币发行而是央行增加黄金储备,原因就是黄金的信用比央行的货币信用要高!现在联储购入有抵押资产为保障的债券发行美元,与原来的依靠国债发行的美元相比,这些资产的信用更好,所发行的美元信用是提高而不是降低的,这怎么能够叫做印钞呢?

所以判断央行印钞与否的关键是发行货币是否取得了足够的信用对价,而信用是否足值的关键就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作为发行货币负债所对应的资产是否足值和是否有泡沫。在抵押支持证券模式下,证券经过市场挤出水分,抵押的资产在当前处于房地产价格的相对低位,这样的资产与购买各国不断规模创新高赤字创新高的国债相比,就是一个金融机构合理取得货币的央行货币发行行为,类似于我国央行的逆回购等金融操作,还比逆回购多出来了资产担保。这次美联储没有说明QE的规模,被舆论说成是无上限,但是实际上货币按需发行,市场是给出上限的。对于机构抵押支持债券MBS的市场规模就是上限,能够创造的债券可能是无限多,但是能够作为担保的抵押物是有限的,抵押物是不能超过社会流通资产的,总体的基础货币发行量是不能超过抵押物价值乘以抵押率的,这与现在国债发行量直线增加没有制约是本质的不同。

北京时间9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创下6个星期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0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31美元,报收于每桶91.98美元,跌幅为3.5%。在周二的交易中,纽约油价也大幅下跌,创下将近3个星期以来的最低收盘价。本周截至目前为止,纽约油价的跌幅已经超过了5%。同时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1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108.19美元,跌幅为3.4%。在欧洲QE、日本QE的印钞背景下,如果美国的QE3也是印钞,那么原油价格为何会如此大跌?由此可见,市场实际上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美联储所谓的QE3不是印钞而是正常的货币发行。

真正的QE3无助美国走出危机

笔者在美国进行了两轮量化宽松以后,对于实施再一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笔者坚持认为下一步所谓的“宽松”与原来意义上的量化宽松是有本质不同的,为什么原来意义上的量化宽松难以实施呢?在2011年美国评级下调、社会舆论普遍预期QE3立刻就来的时候,笔者就非常肯定地说QE3不会推出。那么为什么与前两轮QE性质相同的QE3难以再实施呢?认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美联储以及美国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和方向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首先,不要看现在大宗商品在降价,世界一样是可以进入涨价通道的。不仅是中国的豆粕期货涨价到天价,世界的农产品也在涨价通道之中,未来的涨价会让作为资源消费国的美国经济复苏受到致命打击。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的特殊性,石油等资源价格高涨后供给曲线会出现后弯,价格上涨反而供应量下降。资源国出售石油等是为了取得足够的石油美元平衡外汇,需要的不是销售量而是销售额,在石油价格暴涨销售额达到要求以后就不会再多出售了。如果量化宽松,结果必然是石油等价格的暴涨,使得资源国家更加抓紧资源而不是多卖资源换取美元,资源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必然导致全球资源市场供需均衡点无法形成而崩溃。美国是严重依赖世界资源供给而生存的国家,资源市场崩溃就是美国经济的崩溃。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的前提是面临通缩压力而不是通胀风险。宽松出来的货币可以输出,QE3后如果美元不能外流到世界,必然是美国自己通胀,所谓的“量化”是看可以输出多少再量化多少的。例如美联储2010年11月QE2投放6000亿美元,而QE2前的2010年9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6483.03亿美元,到2011年6月结束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31974.91亿美元,净流入约5500亿美元的流动性。现在世界危机风险加大,资金回美国避险,量化宽松后印出来的钞票是难以输出的。

真正的QE3有悖美联储自身利益

最后我们要看到,美联储的政策是带有明显的利益取向的。美联储所有权是私有的,管理权形式上归国家,这是由美联储的决策方式决定的。美联储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1位,委员5名,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上院之参议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为14年(其中: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4年,可连任)。在美联储中最关键的机构是制定QE3等货币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简称 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最重要的机构。他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联邦储备委员会全部成员7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它4个名额由另外11个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该委员会设一名主席 (通常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担任),一名副主席(通常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担任),另外,其他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都可以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讨论会议,但是没有投票权。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代表资本的12个储备银行都有权参加讨论而且有5个投票权,另外的7个投票权由于美国两党势均力敌,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对抗储备银行的银行家们,美国的货币政策是被金融资本控制的,因此美联储实际上无义务对国民负责。美联储可不是“民主”机构,美联储的权力就象当年教皇的权力一样,是绝对的!美联储主席的选拔方式,类似于基督教会内部主教团选举的教皇。“凑巧”的是,中世纪欧洲利率和金融政策,也是教会决定。

而从利益趋向上看,继续搞原有形式的QE3,美联储是要收益下降到最终亏本的!去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美国国债反而创造了新高,2011年9月,15〜25年期的美国国债期货合约飙升至高位。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375%,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反常现象的背后是:美国银行破产还优先保护小债权人,因此对于大资金在银行可能破产的情况下,持有美国国债反而变得比银行存款更安全。美国的现金如果不存在银行,则要有现钞和现汇3%的差价,大资金也无法拿着纸币现钞,美国信用比欧日等西方诸国还是安全优质的,因此就造成美国国债反而上涨的局面。美债上涨造成美债的收益率比以前降低,量化宽松给美联储所带来的收益也是下降的,这本身也降低了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的动力。

美国实际上并未推出真正的QE3

在美联储公布所谓的QE3以后,9月14日美国国债殖利率(殖利率就是获利率,也有人称为收益率,也就是利息收入除以购买公债的价格之百分比。不同于国债的发行利率和票面利率)美国国债10年期是1.88%,20年期是2.68%,30年期是3.09%。这个收益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国国债的短期殖利率是非常低的,目前是一年期为0.18%左右,这样的收益率已经大大低于美联储的资金成本,美联储给超额准备金付息的利率是0.25%,为此美联储要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的扭转操作就可以理解了,这是避免美联储亏本的行为,当前的情况是2年期长期利率与美联储0.25%的利率水平持平,到5年则为0.72%,7年是1.23%,持有5年以上的长期美债还是有利可图的,但其前提就是美联储需要长期保持低利率,因此美联储不断延长维持低利率承诺的时间,真实目的就是保有其所持有的国债价值。

所以美联储在当今国债超低收益率的背景下,再购买国债,收益率极低可能亏本,扭转操作是避免亏本,维持低利率是维持国债的价格也就是维持美联储持有国债资产的价格,这些政策都是为美联储的运营服务的。美联储是私人机构,代表的是金融资本的私人利益,美联储赚钱多了要交给国家,但是赔钱了国家可不补贴,西方世界就是一个国家政客集团、金融资本集团和宗教集团的博弈制衡社会,从美联储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言,推出QE3让美联储经营吃亏的事情是不会干的,因此真正的QE3是难以推出的。

美联储的真实目的:改变自身资产构成

本轮所谓宽松的背后,是对购入资产性质的刻意掩盖,这样的过程就是改变了美联储的资产构成,央行不同的资产构成对于货币的性质和内涵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做法就是要逐步改变美元的货币内涵。

货币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货币内涵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学派和古典、现代货币的差别。所谓古典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古典货币;而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这样的权利凭证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现代货币使用国债抵押来发行,背后就是国家信用。

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古典货币与现代货币的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本身是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不依附于任何权力机构,不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现代货币是一种凭证,依托于某一权力机构而存在,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可以说现代货币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方面功能绝非古典货币所能比拟,但作为财富储藏手段方面的功能要逊色于古典货币,储存再多的凭证其功能也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而二者的关键的差别在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国家信用被定义为无限的,对于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他们的上限是不同的,他们在市场当中的表现就会有差异,这有无上限也是经济模型当中的边界条件,影响到经济模型的最终结论。

不同的货币类型与央行的资产构成是有绝对的联系的,对于以国债为抵押的货币发行,背后就是国债的国家信誉,货币的实质就是一种国家信用的托管凭证!而以资产抵押债券发行的货币则与前者有本质不同,背后是抵押权的价值,是抵押资产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对应到被抵押的商品的,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抵押商品的商品信用,带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因此货币的发行是国债抵押还是商品抵押是不同的,决定了不同的货币属性,决定了在市场当中流通的货币是古典货币还是现代货币。在本位货币时代,即使是国债为主的货币发行,我们发现当时发行国债是需要有国家相应的权利抵押的,就如近代中国的战败赔款要以关税或盐税抵押一样,不是现在这样国家可以没有权利抵押地发行国债,因此这样的国债性质本身也是一种抵押债券而不是现在的单纯信用债券。

现在美联储的QE从现代货币的国债抵押发行变成了资产抵押债券发行,货币背后的权利从国家信用已经变成了资产信用,这样的信用的关键就是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美联储的信用在脱离美国的国家信用。

人们看到美联储每月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没有说明购买多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就是4800亿,以美联储当前购买国债的规模和国债到期的速度,要不了3年美联储的资产抵押支持的MBS就将超过美国国债及政府相关债券,如果把政府支持的次级贷款资产抵押债券MBS不全算作变相国债,把这些债券可收回部分算作资产抵押MBS,那么美联储MBS的规模应当在二年内成为美元货币发行的主要来源,这样的过程是快速和悄悄地进行的,美联储的资产构成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改变,进而也就悄然改变了美元的货币性质。

通过上述手段,美联储可以改变美元的内涵,让美元与资产挂钩,世界从布雷顿森林破裂、石油危机和牙买加会议以来的弱势美元时代可能就要结束了,未来强势美元的开始将再度重新瓜分世界财富,对此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美元的属性是受到美联储资产结构决定的,只要明确这一点,就不难想到这一次QE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gq] 标签:美联储 国债 货币 信用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