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企业国际化——艰难旅程

2012年06月08日 12:34
来源:凤凰财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全体会议:中国企业国际化——艰难旅程

宋立新:谢谢大家能跟我们分享在午饭前的这顿精神食粮,下面我介绍本次论坛的嘉宾,首先欢迎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智利国家外国投资委员会副主席Matias Mori。

午饭前的这次论坛,我们会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大家最丰富的呈现。虽然我们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说了这么多年,但是能够凯歌而还的企业并不多,就算是像联想这样的案例,也经过了中间诸多的波折。据一个数据统计,中国海外企业并购的失败率超过70%,而西方国家的并购交易失败率仅为40%。虽然这个数据出来以后,商务部否认了这个数据,他们称成功率大概是40%。其实在数字上做这样的文章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还是想探讨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发展形势下,中国企业要不要走出去。虽然这个话题大家都觉得好像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因为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只有知道的走出去的失败,才有可能获得今后的成功。

第一个问题请问张教授,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失败率?

张维迎:首先失败是很正常的,而且就算是70%也没什么特别奇怪的,因为国际上一般企业并购成功率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失败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下一次并购提供很好的经验甚至是资本。我的意思是只要能坚持下来,所谓真正的失败是你真的生存不下去了。我们看一下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没有经过那样一些磨难,至于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什么失败,我想对中国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从国际市场的角度并没有形成真正核心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在国外可能做得很好,但是国际上的品牌,有没有核心的技术、产品,这些我们都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欧洲的企业到中国来并购,这个企业本身就是几十年的历史,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而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社会,很少有人知道它的。

另外从技术上来说,有些企业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去准备,比较匆忙。在十多年前我就谈到人力资源的准备,很多的管理者适合管一个中国的企业,但是要让他管一个全球的企业,对他来讲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像刚才提到的联想,我知道的是在它出去之前,做了非常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联想的团队、国际咨询公司,新成立的董事会,它是想借走出去并购IBM PC,是它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准备得比较充分,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

现在国外企业的运营环境还是和中国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有些企业可能在中国有一些优势,比如说搞关系,是它很大的优质,但是在国外就没有用武之地。还有按照法制的精神经营企业,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要,但是中国的企业可能并没有真正的练出来。

所以总起来说,失败或者成功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说我们不应该走出去。

宋立新:在准备这次论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张维迎教授2002年的一篇文章,当时他谈到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个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我们要做的一些准备是什么,当时他就预言说,也许有一天联想可能会收购IBM,今天我们在座的也有一位参与收购全过程的嘉宾,春华资本的胡祖六先生,请他分享一下他这些年在国际市场上的观察。

胡祖六:刚才讲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我完全赞同。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我觉得国际化的概念比安全的跨境并购要更加广阔一点,并购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但是我想国际化还更加广阔一点。张维迎教授刚才讲得非常好,我还想再补充一下。小型开放经济体,比如说像香港、新加坡、台湾,本地非常狭小,在诞生的那一天就必须考虑全球和国际的环境,国际化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母国的市场广度、深度非常巨大,要不要国际化,其实不是自然而然的。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然;中国的经济尽管非常庞大,但是我们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我们是全球的贸易大国,出口第一、进口第二,贸易占GDP的比重非常高,外向度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全球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总体来讲对我们的效率提高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比如说在消费品行业,凡是中国人所熟悉的消费品行业,比如说到沃尔玛购物零售、到可口可乐、咖啡星巴克,基本上国际品牌都在中国占很高端的份额;包括手机、iphone、衣服、红酒,这些国际的消费品在中国有很多。制造业更不用说,ipad几乎99%都在中国生产;全球所有的汽车巨头都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服务业竞争也是越来越多,包括酒店,中国几乎每一个产业、每一个行业都有外资在里面,所以我们的竞争格局是一个国际的格局,所以每一个企业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有全球视野。

另外从全球的产业链来讲,我们上游的产业都是依赖于国际市场。还有一些产业,中国市场尽管发展很快,但是区域饱和的状态,比如说电信行业,像华为、中兴,过去北美、非洲市场越来越重要。所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确实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还很短,经验不足,所以目前来说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还是很低,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在公司的决策层,比如说董事会国际战略不够,在全球跨国公司里面的董事会孜孜以求的就是怎么样想全球战略,想中国、金砖四国的战略等等。我们国家是个例外,大部分企业的高层、决策层都不怎么想国际化的战略。

第二点,我们的国际化人才储备还相对不够。要做国际化,要有非常好的团队。我们做个对比,跨国公司有多少国际顶尖的人才?相反我们本土公司有多少国际尖端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对国际市场的法律、政治、文化、语言、商业的游戏规则都比较欠缺了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际化一定是会遇到很多的阻力甚至挫折。

美国的标普500里面,平均的国际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比重27%,其中有100家企业国际收益过半,甚至有的是70%。而中国企业的500强里面,国际收入占的比重都是低于10%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国际化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具体讲一下联想,我也很早就预测联想走向国际化的必然,因为IT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不可能在一个孤立的市场、一个国家,因为IT技术变化太快了。联想从1984年创业,那时候IBM、戴尔、HP已经非常强大了,所以联想要国际化也是必然。联想从柳传志一开始就是非常国际化的视野,因为PC这个产业是国际输入到中国的,所以要发展就一定要知道这个产业国际变动的趋势,品牌、销售网络、研发、客户服务非常关键。联想收购IBM是做的很多功课的,而且他们的收购目标也非常准确,而且IBM跟联想的互补性很强,交易的过程中高盛以独家财务顾问,还请了很多的咨询公司,不仅以18亿美元收购成功,而且在收购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运营管理整合,从公司治理、董事会、高管的安排、产品、技术、销售各个方面都已经想得非常周密。

总体来说也经过一些考验和挑战,但是事后证明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基本上是成功的,对联想的国际地位也是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和提升。这是我们值得参考、值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案例。

宋立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您觉得最艰难的是什么?

胡祖六:最艰难的还是中国的《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说我们有些交易失败了,或者有些挫折,基本上是我们前面的功课做得不够,对你收购的目标缺乏了解,所以收购的成效不好或者是失败的。所以通过你对国际市场的了解、跟踪分析,对目标国的法律、政治、文化、监管包括商业的游戏规则要非常了解,然后选对具体目标,这个目标选对的话可能就成功了一半。这个目标选择对了以后,执行、交易结构的设计、交易条款的谈判,特别是估值;这些都做好了以后,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交易后的管理。联想不仅是18亿美元收购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后续运营的管理、整合,所以这个交易是一个全流程的过程。我相信70%收购的失败中,交易的目标选择错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宋立新:下面这个问题请问王树彤,在你的人生经历上来讲,你们的企业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发展的过程。所以请你分享一下,你觉得在你的经历里面最难的一段心路历程是什么?

王树彤:刚才两位中国企业讲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程比较艰难、比较沉重,我想谈谈机遇方面的事情。敦煌网是我创办的第二家企业,卓越网之后,我在2004年创办敦煌网。当时最主要的是考虑了两个机遇,一个是在互联网时代,我感觉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思维、视角以及经营,我觉得是颠覆传统的企业国际化和走出去的路径。

另外一个机会,是互联网带来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同台竞技的机会。刚才大家讲了国际化的道路,很大的挑战在于国际化的人才欠缺,对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制度、法规都不够了解。刚才两位教授也都谈到了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在人才的匹配上的欠缺,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我们看到今天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其实用了完全不同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拓展国际市场。今天通过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去拓展,而且第一天就是全球化,第一天就是覆盖全球敦煌网到今天已经覆盖的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可以踩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肩膀上,可以更快速的、低成本的覆盖到全球的市场,像广泛视频的技术、社区技术,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机会,可以一步走到全球市场上去。

另外电子商务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渠道,本身就能够让企业了解市场,直接和它的客户去谈。我觉得第一次中国企业能够进入到自己的渠道,能够有自己的定价权,这个已经不同于传统这个企业走向国际化了。当然在这个里面对企业的思维方式、运营管理方式、组织架构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说客户服务,现在已经变成了实时的、24小时的客户服务;物流管理也不再是过去集装箱式的管理,是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管理模式。

所以我感觉到机遇不光是互联网带给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一种全新的思维,而且我觉得也带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因为大家刚才谈到的国际化,我认为都是改革开放之后非常凤毛麟角的中国的这些大企业,一定要具备相当的财力、实力和人力,才有可能想到这条路。互联网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在网络的另一面,你不知道是一个500人的企业,还是5000人的企业、50000人的企业。

宋立新:我们想听听Matias Mori的分享,中国是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智利也是中国在南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智利的矿产是吸引中国企业去的主要原因,请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企业在智利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Matias Mori: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想控股,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一个方法,我觉得他们首先应该是从小的开始做起,然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做大做强。当然有一些企业失败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学习的心态,这非常重要。我想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在智利,这些企业他们平衡得非常好,他们在走向智利的时候头脑非常清晰,有长远的视角,而且他们的管理团队也是多元化的。有时候我可能都分不清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因为在智利的中国企业文化是多元的,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就是你的期待,当有机会的时候,你的期待影响你成功的重要因素。

宋立新:Matias Mori给我们分享了关于目标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张维迎教授,很多人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就像天上飞的风筝一样,风筝飞起来是为了给人看,而大鹏展翅是为了发展的需要。很多人说中国现在的体制本身不太鼓励走出去,或者是走出去天然的障碍。

张维迎:其实中国的体制有不鼓励走出去的一面,也有鼓励走出去的一面。很多企业为什么要出去,在其他地方投资甚至移民,因为他感到没有安全感。要说中国的体制不鼓励企业走出去也不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移民呢?我们的体制也比较鼓励的。

当然也有很多障碍,比如说发改委的一些审批,有时候我就想不明白,人家拿自己的钱出去做什么事,目标国可以管,比如说反垄断,中国为什么要管?中国的企业要并购一个德国的企业、法国的企业,为什么是中国政府允许不允许?这听起来非常荒唐。比如说湖南一个企业并购德国一个企业,花了非常长的时间,非常折腾,还要备案,实际上这个备案比过去的批准还要糟糕。所以我觉得从体制上来说,有鼓励的一面,也有障碍的一面。

当然另一方面看,我们现在看全球化,要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很大,同样的外国市场也很大,贸易是相互的。只有外国的市场变成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才能变成外国的市场,否则的话就不是市场了,市场一定是相互的。一个企业家总是在发现机会,他要找到最廉价的资源、最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生产的东西和服务卖给最需要的那些人。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市场,这样我觉得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

过去中国的消费习惯就是说,这个企业如果是国内企业的话,大家对它的信任度就比较低;如果它在国外有市场的话,对它的信任度就比较高。李书福收购了沃尔沃之后,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际市场卖多少车,而是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重要性,这个我觉得也无可厚非。所以我的意思是企业国际化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刚才王树彤讲的,在全球化的这个时代,商业模式都在变化,可能你所有的控制系统都在这儿,但是你的客户是全球的,甚至你的要素也是全球的,你在中国照样可以雇佣智利的、雇佣美国的员工替你服务。在当今这个时代经营企业的概念和几十年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沿用过去的老概念来看待企业走向国际的方式。

王树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挑战,还有一个诚信的问题,我觉得要梳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在全球诚信经营的形象。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感受,很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家的印象中国的产品是挺便宜的,但是价格和质量都是比较低端的。所以很多时候大家觉得外国企业正面形象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中国企业在全球树立诚信的形象还远远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同和尊重,我觉得这是新一代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梳理的一个典范。

中国的企业看重关系,但是在国外走出去大家看重的还是法律、规则。所以我觉得诚信的这个问题企业家不能意识到的话,我觉得会使很多好的中国品牌想诚信经营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很难开拓的。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电子商务的平台,我们一直觉得有这样一个使命感,而且也有一些机会,我们可以去塑造一个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因为我们其实有大量的数据,所以在这个市场上,我们秉承的理念就是诚信的商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失信的商家就逐渐的出局,因为在网络上可以随时记录一个企业的诚信,所以当企业上网的时候,它的产品描述是不是专业,它和客户在沟通的时候是不是及时,有没有纠纷、有没有投诉、有没有退款,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在网络上清晰地记录下来。积分越高的企业,得到的机会越多,失信的企业逐渐在这个平台上被淘汰。

宋立新:网上的评价是可以做假的,利益所在,难免鱼龙混杂,你有什么样的制度可以保证你的网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树彤:这个就谈到比较技术性的环节。我觉得首先是企业有没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坚信诚信可以致富,失信就要出局;一个良田,如果不去清理杂草的话,庄稼也很难很好的成长。企业对于规则、对于制度的制定,这方面普遍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张维迎:无论在哪儿经营企业,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就是创造价值的能力,你做的这些东西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第二就是承担责任的能力,被人信任的能力。你做一个企业,老板都有连带责任,任何一个员工干的坏事老板都有连带责任。我记得我十多年前跟马云讲过,你的唯一价值就是提供信任,别人觉得在你这里买的东西是值得信赖的。而且我还预测,这些网络公司如果做好了,恰恰是帮助中国市场建立信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

我在十多年前做过一个研究,有的公司如果消费者受骗了,公司就要给赔偿,这样公司的声誉就好了;但是你发现问题交易就变多了,因为买的人就不认真了,觉得我亏了直接跟这个公司要钱就可以了。所以怎么平衡这些,我觉得建立一个承担责任的系统非常重要,一个网络交易公司要给成千上万个客户服务,我们承担责任的能力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些是由于你的客户本身,网上销售的公司在欺骗;更麻烦的是你的员工和客户勾结起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所有的公司都一样,不管是网络公司,包括前一段时间的牛奶问题,如果牛奶公司没有能力去监督奶农、监督奶站,一定会出问题。

刚才Matias Mori讲到南美,中国和南美的地理距离比较远,南美包括智利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曾经去过巴西,发现巴西的员工和公司之间的交流应该说比美国更容易,我觉得南美有一些特点跟中国有点类似,包括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这并不一定是好事,但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市场。我觉得从资源、市场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的企业更多的重视南美是值得的。

宋立新:刚才张维迎教授说,在南美和北美来说,南美更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想听听Matias Mori的看法,你欢迎什么样的企业到你们的国家去?

Matias Mori:我欢迎各种各样的企业,谈到拉美一说解决巴西,巴西有很多资源、有很大的品牌;谈到亚洲的时候一般是指中国。拉丁美洲其实是非常多元化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哪一个国家更适合中国企业呢?这要看风险情况,如果是喜欢冒险的,就不应该选择那些比较喜欢稳定的这些国家,就适合去智利。我觉得文化方面的调查非常重要,在你到达目标市场之前要做一下文化调查,这非常重要,有很多的中国企业现在低估了调查的作用,不光是文化,包括财务、法律方面都要做调查,比如说这里有没有很多的中国人,有没有做语言翻译的人,很多投资者都不太关注这些细节,但可能就是这些细节就会让你最后困难重重。很多公司都只注重细节,但是这些细节也是一个挑战。

在拉丁美洲,我只能说一说智利的情况,智利欢迎各种各样的外商投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全球排到第19位,从投资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拉丁美洲每个国家的情况又不一样,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者以一个国家去看所有的国家,各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

宋立新:你认为智利相对于其他的成熟市场来讲有更多的机会,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我相信在你们欢迎各种企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还是会有一个标准,你们国家希望这种标准的企业越多越好。

Matias Mori:当然了,我们对公司也会做一些调查,比如说他们的财务能力、资金来源等等,这些都是国际标准,避免洗钱或者恐怖主义的钱。但是智利的开放程度是非常独特的,我们接受国际标准来选择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事情并且批准了在智利投资的话,我们当地的法规和国际法规是一样的;到智利来投资的工资对政策有一些疑虑,比如说他们认为有些政策和中国的政策是一样的。要和我们自己国家的企业一样,要遵守当地的法规。

我想有一些基金是可以追踪的,如果说是不合理的资金来源的话,我们要对它进行一些限制,就不允许这家企业进来了,一般还是尊重国际标准,如果审批了就是国民待遇。

联想的收购案例并不是唯一成功的,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面,包括采矿、资源开发等等,外来企业进入采矿业之后适应能力很强,比如说中国铝业,在铅球进行资源的探索,我想中国地质学家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全球化一些,因为他们现在大多是在国外工作,他们相对而言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宋立新:张维迎教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山杏的故事,这也是代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当中的思考。小时候他很贪吃,他家门前有一个杏树,吃到他嘴里的杏总是又青又涩;过了很多年以后他回去,发现他们家的杏儿又甜又大,他觉得很奇怪。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一点,以前因为这个杏儿刚刚熟的时候就被摘下来,所以很难尝到成熟的味道。所以他的一个感觉就是,只有一个成熟的人有一个成熟的心态,才能尝到成熟的甘甜。

我们也想请各位嘉宾给我们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一定是和成长有关的,这种成长也是一定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博弈有关的。

王树彤:我想分享一个敦煌网平台上我们见到的很多中小企业怎么走出去的故事。去年我们发展家居行业,其中有一条产品线是宠物用品,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们的宠物产品线成交量非常火爆,很多商家都供不应求。但是我们就觉得特别奇怪,谁能够一上线就卖得这么火。当时我们的行业经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商家经营宠物商品,有一天无意之中他挂了几件宠物的衣服,他的客户其实一直以来很喜欢他的产品,但是宠物衣服不太适合我们这个市场。商家就把当地市场比较流行的宠物衣服在即时工具上做了很多的交流,后来这个商家根据客户的建议确定了一个款式,从这里开始类似的产品线就非常火爆。

当然这不是一个特例,在我们的平台有有非常多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想到我们在过去的传统企业其实就是被蒙着眼睛,为什么我们一直在低端,不能走向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不能走向品牌?实际上我们不了解市场,不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今天我们真的是有机会,我们可以和商家去对话,直接了解这个市场下一步发展的趋势,直接了解客户对你这个商品的评价和建议。所以我觉得有了这种相应的设计,才有中国的企业下一步摆脱只是在最低端,能够逐步走向设计、品牌高的附加值。

Matias Mori: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故事,就是一家中国的小企业到智利,他们非常谨慎,而且非常深思熟虑,他们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做了很多的作业。但是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太慢了,所以但是真正到智利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耐心这个词大家也要平衡一下,有时候你是需要等一等的,但是不要等得太久,不要错失良机。因为世界的步伐如此之快,机遇只会一闪而过。

宋立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请张维迎教授总结一下。

张维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当中,政府有责任提供更好的条件,但一定要把走出去当成企业行为,不要变成政府行为。如果变成政府行为的话,就会带来很多的弊端,包括其他国家的担心,我觉得都与我们表现的那种行为方式有关系。

第二点,我想说核心问题还是企业要真正研究好,比如你收购另外一个国家的企业,你就要想清楚,这个企业在你手里要怎么比他做得好;或者这个企业你不做了,把它肢解了,它的零部件的价值有多大,要把这些研究清楚,很好地去准备。

第三点,中国市场本身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还不能真正叫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还那么多、潜规则还那么多。所以在我们这种不正规的市场经济下练出来的企业,有很多的坏毛病,走向国际的时候这种坏毛病要克服掉,如果你不能克服这个坏毛病,把这个坏毛病带到其他国家,这对自己也不利,对人类也不利。我想警告一点的是,中国参与全球之后,对全球的商业文化是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包括像美国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很多的行为方式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来雇佣人员,要看他的能力;但是现在很多美国公司来中国雇佣员工,也要看他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如果他的爸爸或者他家有亲戚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他就非常容易被录取。我觉得这样的商业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令人心痛的。所以说我们中国的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还要好好地去改变。

对企业来讲,你要学会生存、要适应社会环境。但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有调整自己的能力,但是还是不要对不太好的环境太妥协,企业家有责任去改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适应这个环境。

最后,耐心很重要,没有任何的企业可以很容易成功,遇到一些困难也没关系。我希望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耐力,甚至经得起死亡的威胁仍然能够活过来;而不要看起来花花绿绿,但是可能突然就死了。我们很多的企业有表层的竞争力,但是没有深层的竞争力,深层的竞争力就是你的创新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为你的供应商、为你的员工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这样的能力很好地培养起来,我想无论走到哪儿都是可以的。

宋立新:好,谢谢各位。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fangya] 标签:中国 企业 智利 中国企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