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知道论语:开征遗产税保证富不过三代?
市场经济并非阶层固化罪魁 警惕资本与权力结盟
人们很容易把“制度环境问题”和“财富占有问题”这两个方面混淆在一起,一些由于“制度环境”所造成的问题,被怪罪到了“财富占有”的头上。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财富的分布,由于人的能力、运气等的不同,本来就是不均衡的,指责“财富分配不均”或“收入分配不均”是没有道理的
财知道:现在社会结构被指越来越固化,阶层上下流通的通道被阻塞,到处是X二代、拼爹,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朱海就:现在就得出“社会结构越来越固化”的结论为时尚早,社会中确实存在各种“X二代”现象,但是,也要看到,更多的人正在改变他们的命运,比如从农村到城市安家落户,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所以,不能认为“阶层上下流通的通道已经被阻塞”。当然不能否认这一事实,即“富二代”、“官二代”相对“农二代”或“穷二代”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这种先天的优势不能保证他们最后一定是胜利者。
人们很容易把“制度环境问题”和“财富占有问题”这两个方面混淆在一起,一些由于“制度环境”所造成的问题,被怪罪到了“财富占有”的头上。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财富的分布,由于人的能力、运气等的不同,本来就是不均衡的,指责“财富分配不均”或“收入分配不均”是没有道理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是流动的,表现为新的财富会不断地创造出来,而原来的财富可能会消减。财富不会固化,因为财富将为那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人所拥有,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变化的、多样的也是无限的,这就为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提供了空间,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人,尽管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在预测消费者需求方面,并不见得比穷小子强。
那些主张用遗产税重新分配财富的人,显然没有这个“动态的”视角,他们视财富总量为固定不变的蛋糕,因此“公平”就在于如何根据他们的意图进行“切蛋糕”,这与真实的财富世界显然是不相符的。
人们嫉妒“富二代”,这容易理解,但“富二代”享有父辈拼搏的成果,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没有理由要求“富二代”一定要节俭。“富二代”要守住父辈创下的财富,并非易事。对于“拼爹”,可以作这样的两个区分:如“富二代”的爹努力地培养“富二代”,使之成为合格的接班人,那么他们其实是为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人才,这是消费者的福音,社会要感谢他们;相反,如富二代的爹没有好好培养他的后代,那么,使富二代成为败家子,这当然就不会构成对“穷二代”的威胁,也就谈不上“拼”了。
美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这么久了,穷小子“乌鸡变凤凰”的例子还是比比皆是,没有出现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但这不意味着阶层固化永不存在,由于不良的“制度环境”,社会阶层固化的风险是存在的。比如资本与权力结盟,那么资本、权力所有者及与其有裙带关系的人无需付出努力,就可以轻易地控制或拥有大量财富,这对那些打算通过自己的合法地打拼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也构成巨大的打击,因为他们只有绝望,看不到希望。
征遗产税是粗暴干涉产权 你能征他就能避
如开征遗产税,那么等于告诉富人,他们是在为他人努力,而不是为自己或自己的家族。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利他”精神吧。人们一旦知道有这样的结局在等着他们,他们要么在一开始就放弃努力打拼的念头,等着享受政府的福利,因为这样更轻松;要么就想方设法地转移财富或避税
财知道:有人提议开征遗产税保证富不过三代,你怎么看?会有什么后果?
朱海就:为什么一定要“保证富不过三代”,这很奇怪,富几代是他们自己的事,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呢?也许只能用仇富心理解释了。用征税的办法制止财富的代际传承,是对私有产权的粗暴干涉。一个人通过合法的努力创业或守业,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而不是威胁。社会正是通过激发人们与生俱来的致富心理而不断获得发展的,事实上,相比普通大众,富人真正能享用的财富并不会多多少,俗语说“眼睛大过肚子”,也就是斯密所说的“他的肚子所接受的食物数量,不会多于最卑贱的农民的肚子所接受的”,而自然女神也正是这样“哄骗”人们,利用他们的自私心理,孜孜不倦牟取财富,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如开征遗产税,那么等于告诉富人,他们是在为他人努力,而不是为自己或自己的家族。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利他”精神吧。人们一旦知道有这样的结局在等着他们,他们要么在一开始就放弃努力打拼的念头,等着享受政府的福利,因为这样更轻松;要么就想方设法地转移财富或避税,如最近人们猜测法国首富、路易威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诺特之所以申请加入比利时国籍,原因就在于法国要征收40%的遗产税,而比利时的税率只有3%。
慈善不比赚钱更能服务社会 为避税而慈善败坏人心
财富用于慈善就一定比留在企业家手中更能服务社会吗?这是不见得的。财富在企业家手中,是资本,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财富,而把财富用于慈善,其价值将不断减少,财富作为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不能通过遗产税的方式强迫他们做出他们本来不愿意做出的选择
财知道:很多人觉得遗产税能刺激富人做慈善,因为不捐掉的话也要被收走,还不如把它捐掉。你怎么看这个?为避税的慈善是不是真慈善?
朱海就:财富用于慈善就一定比留在企业家手中更能服务社会吗?这是不见得的。财富在企业家手中,是资本,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财富,而把财富用于慈善,其价值将不断减少,财富作为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
究竟是把财富用于慈善,还是继续作为资本留给下一代,应该是企业家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他才知道怎么利用,或选择何种方式利用他的财富对社会才是最好的。如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他可能会捐给社会,如有,则继续保留。也就是说,不能通过遗产税的方式强迫他们做出他们本来不愿意做出的选择。
这也意味着为避税而做出的慈善不是真的慈善,众所周知,慈善应该是基于同情心,因此,如动机不纯,宣扬得再好,名字取得再好听,都不是慈善,因为虚假的慈善行为并没有向受者传达真正的关切之情,并进而激发受者对他人的慈善,相反,它所起的是腐化心灵的作用。
机会不可能公平 制度正义才是真
起点不可能公平,也就是机会不可能公平,因为各种差别不可能消除,如一个人的天赋差别怎么可能消除?真正要呼吁的是“制度正义”,而非机会公平。即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正义制度所限定的规范。“公平”唯一地只有这样一种制度意义上的公平
财知道:你怎么看起点公平,或者说机会公平的呼吁?很多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要义。
朱海就:这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解。起点不可能公平,也就是机会不可能公平,因为各种差别不可能消除,如一个人的天赋差别怎么可能消除?天赋不同,抓住机会的能力也就不同,更别说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机会差异了。
重要的不是把这些本来就存在,也一定会存在的差别抹平,而是如何将各种各样的差别“协调”起来,为社会中的各个人所用,服务于每个人,也就是斯密说的“交相为用”。
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还是在于前面说的“制度环境”,市场经济的要义也在于此。因此,真正要呼吁的是“制度正义”,而非机会公平。“制度正义”关注的不是行为的“起点”,也不是行为的“终点”,而是行为的“过程”,即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正义制度所限定的规范。“公平”唯一地只有这样一种制度意义上的公平。
相关专题:《财经》年会2013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