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蔡继明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在于,现在的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伪城市化,进城人口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相应的福利保障也严重缺失。对于十二五期间更好推进城市化方面,蔡继明开出了几剂药方,包括改变城市人口统计方法,改变官员考核指标,废除现行户籍制度等。【网友评论】
导语:蔡继明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在于,现在的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伪城市化,进城人口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相应的福利保障也严重缺失。对于十二五期间更好推进城市化方面,蔡继明开出了几剂药方,包括改变城市人口统计方法,改变官员考核指标,废除现行户籍制度等。【网友评论】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等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城市与人》,报告指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的发展被极大地忽略,批评了不重视民生改善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民生的改善一直为人所诟病,城市化遭遇了诸多质疑与抨击。蔡继明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伪城市化,进城人口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详细]
以户籍区分的外来人口,在收入、居住、社保、就业、个人发展机会、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平,城市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城市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民生项目没有成为发展主导,更多还只限于应急、被迫和小恩小惠,城市政府管理者不清楚老百姓的切身需求,城市发展具有“盲目性、单向性”,且缺少制度保障,必然导致极其随意的“以人为本”,随时都可能出现侵犯居民利益的现象。 [详细]
蔡继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的城市化实际上就不是城市化,有些研究人员称之为城市建设,不是城市化。那些人反感的其实并不是城市化本身。城市化的真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伴随着这种转移,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要变成城市居民。
户籍背后有很多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甚至住房购车等问题,很多地方没有本地户口连购车的权利都没有,买房的权利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经济适用房、保障房了,廉租房更没有权利享受。
盖一座大楼,修一条马路,建一个中心广场,官员的脸上可以贴金,是他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可以升官。而提高居民的素质,包括教育、文化、道德等等,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政府的官员业绩考核上也缺少这样的指标。
当他们的青春年华耗费完之后,到了50岁左右,城市已经不再需要这些劳动力了,他们就只能回乡养老,这样是不公平的,农民没有真正的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福利,带来的成果。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首先要让农民得到完整的土地产权,得到了就是公平、平等,然后根据效率,你要给他自由的选择,他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当农民,愿意出租,还是愿意抵押,那是他的自由。
在发改委里面设一个司力度不一定够,可能在部委这一级设一个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更好。这个统筹城乡发展是着眼于城市化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小城镇的建设、农村的原有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等。
蔡继明:从总体上来讲,确实有一些不成比例,比如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而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企业的收入增长也高于我们国民收入的增长,这些都是大家认可的事实。
从一般的角度,也就是居民的幸福指数、福利指数、福利水平、生活质量等,总体上肯定是在提高,这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有一些落后的地区或者是特别贫困的那些阶层也一度有绝对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但从总体上来说,福利水平在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跟我们整个经济发展还是不成比例。
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福利水平提高速度相对比较慢,同时我们的城市化速度也比较慢。
蔡继明:应该是慢的,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去年按照新的人口普查,城市人口占总体比例已经达到50%,但是正如刚才所谈,城市化还存在一个居民的福利问题。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外来人口,他们虽然被统计在城镇化里面,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这种福利。
蔡继明:对,他们实际上还是两栖制的,户籍、家人、根基还留在农村,然后在城市里面仅仅是一个打工族,不仅逢年过节要回家,更重要的是一旦遇到经济波动,失业,那么也就不得不回乡,所谓的务农再就业。
尤其是,当他们的青春年华耗费完之后,到了50岁左右,城市已经不再需要这些劳动力了,他们就只能回乡养老,这样是不公平的,农民没有真正的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福利,带来的成果。
另一方面,这种滞后的城市化或者叫半截的城市化,也有人叫伪城市化,它会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意味着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如果长期下去,我们只满足于这种统计的城镇人口,就是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也许到本世纪中期城镇化率确实达到了70%、75%,但是这没有意义,这不是真实的城市化,进城农民并没有最终摆脱农民的身份,他和农村的土地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不能够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他们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水平。
农村的土地,又不可能真正集中到较少的人手中,农村的工业化,农村的现代化,以及留下来务农的这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都会受到影响。
蔡继明:是的,真实的城市化水平有待于大幅度提高。
蔡继明:这是因为目前的城市化实际上就不是城市化,有些研究人员称之为城市建设,不是城市化。所以,那些人反感的其实并不是城市化本身。城市化的真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伴随着这种转移,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要转变成城市居民。果真实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那大家怎么会反感呢,农民是受益的,农民从农村到了城市,不仅收入水平提到了,他的生活质量、福利水平、社会保障、教育等等都会相应提高,这肯定是一个惠及广大社会成员的一个进程,没有任何理由去反感、抵制、厌恶这种真正的城市化。
刚才所说的情况恰恰反映了目前这种扭曲的城市化:城市在不断的扩展,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马路、大广场、豪华的建筑不断出现,而农民进城却没有立足之地,甚至住在贫民窟、城中村,住在工棚、地下室,看人的白眼,受到各种歧视,他忍气吞声的呆着,只是为了挣点钱回到家里去。
蔡继明:对,现在的城市化不是以人为本的,不是人道主义的,不是现代文明的,农民肯定是反感的。
蔡继明:对,但户籍是个表面的形式,户籍背后有很多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甚至住房购车等问题,很多地方没有本地户口连购车的权利都没有,买房的权利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经济适用房、保障房了,廉租房更没有权利享受,这是一连串的,户籍制度不仅仅是公安局给你一个户口本的问题。
现在要考虑的是城市空间扩展在不断加快,土地在城市化,在搞城市建设,而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缓慢,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除了刚才谈到的户籍制度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各种福利,还有一个就是我一再强调的土地制度。现行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真正的城市化进程。
从政府这个角度,它热衷于征用农民的土地,但是它不负责安置,或者负责安置但是不会把他们真正变成城市的居民。征地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而安置农民,特别是把他们变成城市的居民,则要增加它的财政负担,所以它没有这样的积极性。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误解,农民进城绝不是白吃饭的,绝不像有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计算的,增加一个农民就要投入多少固定资产等等,这种算法肯定存在问题,因为人到城市里面是有规模效应的,一个人需要30万投资,那么100个人不可能需要3000万。更何况农民进了城还要创造财富,还要增加税收,并且农民是有自己的需求的,有需求就会拉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从农民的角度呢,农村留着他的一块地,留着他的宅基地,留着他的房子,留着他的承包地,他永远不能够割断和农村的联系,他就没有那么义无反顾、破釜沉舟的进城。
当然有人说这恰恰是一种好处,农民一旦失业回到农村还有几分地。从短期来看不排除有一种保障作用,但总不能够满足于这种状况,这样凝固化永远实现不了城市化、现代化,得想办法创造一种制度,一种机制,让农民脱离土地。道理大家都明白,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减少农民,那你不割断跟土地的联系,怎么减少农民呢?
所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首先要让农民得到完整的土地产权,得到了就是公平、平等,然后根据效率,你要给他自由的选择,他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当农民,愿意出租,还是愿意抵押,那是他的自由。
有人担心这样一来,农民会失去这个、失去那个,这就需要给农民提供社会保障,这些改革都应该是配套进行的,而且总要有一个突破口。突破了之后就有一个倒逼的机制,一旦农民在城市里面失了业,他没有后退之路了,那政府就得给他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稍微有一个社会保障,就可以转岗,可以再就业,也可以去培训,就不会轻易回到农村去了。而现在这种身份,一旦一个地方饭碗没有了,他就一天生存都不能维持,就只能回到农村。
蔡继明:清楚肯定是清楚,但是有什么制度约束,有什么激励机制让他们去追求这些呢?
盖一座大楼,修一条马路,建一个中心广场,官员的脸上可以贴金,是他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可以升官。而提高居民的素质,包括教育、文化、道德等等,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政府的官员业绩考核上也缺少这样的指标,包括对城市化的统计,应该问问户籍人口增加了多少,真正的城市居民增加了多少,有多少人享受了相应的福利,现在没有这样的指标,当然管理者没有积极性。
所以我觉得不是没看到,主要是不想做,没有积极性,没有约束的机制。
蔡继明:首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战略下,应该把加快真正的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主导战略,这里要明确我们所说的城市化是真实意义上的城市化,就是要去掉水分的。有些没有户籍的人真正实现城市化了,有些有户籍的未必就享受了真正的城市居民待遇,因为小城镇里面有些户籍人口,他们生活水平也很差,甚至就业还不一定都是真正的非民就业。
所以,我们不一定完全以城镇户籍人口为标准,但是要真正按照城市居民普遍享受的福利作为标准,确定一个奋斗目标,提出比如到2020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然后到2030年、2040年甚至2050年,当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真实的城市化水平应该达到多少。
其次,要认识到现在城市空间的扩展,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城市化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今后城市化的任务不应该是空间的扩展,而应该是人口的转变。要确定几个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改进和户籍制度相关的各种政策,比如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乃至住房。
土地制度也要同步进行改革,土地改革可以促进农民集体产权、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一方面让他们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好处,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情况缓解,地价降下来,住房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这样大部分城市居民可以买到廉价的商品房,廉租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就可以更多向进城的农民工倾斜。如果农民工进城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个大门槛就降低了。
再有一个就是就业。就业更多的应该面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让它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相关的还包括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各种产业发展的要求,一旦失业能够培训转岗。
最后,我建议应该把真正的城市化水平作为地方政府官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考察地方的业绩时,不只关注GDP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吸收了多少农民成为城市居民,
此外,我认为从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着眼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综合部门。
蔡继明:在发改委里面设一个司力度不一定够,可能在部委这一级设一个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更好。这个统筹城乡发展是着眼于城市化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小城镇的建设、农村的原有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等。
如果中央政府有这样一个机构来统筹,着眼于用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我想就会大大加快真正的城市化进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