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中国模式

  现在,中国走到了又一个关键点,即将送别"十一五",迎来"十二五",迈入新的五年发展期。现在,议论"中国模式"变得很热闹。有人说已经有了这么个模式,有人说还没有;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坏;有人说它可以推而广之,有人说它只是中国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不宜到处鼓吹。这些争论背后是怎样的发展思考?"十二五"期间,中国会面临怎样的危机和挑战?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网友有话]

 
 

独家对话胡鞍钢:反对提“中国模式”

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或者是讨论其实早就有了,但近年来更加成为热点,海内外都在讨论,我国自己也在研究了,有两个重要的背景,第一个背景就是国际背景,中国创造了世界现代经济史上的经济增长纪录,第二个背景就是我们国内的背景,经过30年加快发展,确实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遇到一些重大矛盾和问题,必须来总结发展道路。【进入子专题】 【研读文章】

中国模式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模式,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意义。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模式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替代模式。【详细】

中国模式PK德国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老故事,“德国模式”才是新故事。“中国制造”无法取代也打不过“德国制造”。【详细】

应远离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比较西方两大主流市场经济流派,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会发现,如果中国不转变方式就很容易跟美国经济上发生互撞。【详细】

 

赵启正:什么是中国模式

在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看来,“中国模式”其实是指“中国案例”。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的“北京共识”,此后有许多评论就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 【详细】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不同发展模式的困境与新选择

三十年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实现持续高增长,背后机理早已激发起海内外强烈的好奇心;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掀起一股反思浪潮,各国都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力图通过调整与创新,应对新挑战,争取新发展。 【详细】

对比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一览表
名称 代表国家 基本原则 优势 劣势

价格VS品质

效率VS公平

市场VS监管

自由社会VS福利社会

股东负责制VS相关利益者负责制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美、英、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

强调价格指标,看重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强调效率优先,崇尚个人主义,看重经济增长率指标

信奉最少的政府干预和最大程度的竞争,强调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

讲个人选择,福利救济水平不高

企业对股东负责,追求利润最大化

投资效益高,经济增长快,金融业贡献占比大

收入差距悬殊,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比例;易爆发金融危机

莱茵模式

德国、北欧国家、日本等

更看重长期发展,强调品质和服务的提高

强调社会公平, 看重集体的利益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讲社会秩序,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视劳工权利和社会福利

企业对相关利益者(stakeholder)负责,除了对股东负责之外,还要对员工、上下游的厂商、整个社会、及消费者负责

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实体经济牵制证券市场,看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过度社会保护带来巨大福利负担,消遁了公民的进取心和市场活力,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第三条道路

以上国家均在反思、探索、调整中

价格不是唯一,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作用

兼顾效率和公平,实行混合经济,强调公共利益

既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的动力机制,又重视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主张用“社会投资型国家”取代“福利国家”

摒弃“野蛮增长”,强调发展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盎格鲁撒克逊和莱茵模式的优势

平衡性不好把握,随着政党更迭,政策起伏容易过大

 
1.最支持哪种关于中国模式的论断:
是必然,到了梳理中国发展经验的时候
概念炒作而已,中国的发展并无创新之处
指值得他国借鉴的经验,即中国案例
是以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别称
其他
2.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最大的创新在于:
为实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发挥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走外向型经济
强权政府与市场经济两手都硬
实现政企分开,采用混合经济发展
其他
3.目前最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
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改革不到位导致的垄断
刺激内需,扩大就业
高房价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胀
其他
4.中国发展、复兴的根本在于:
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
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稳定压倒一切
实现中国文化复兴
以上选项都赞同
其他
 
莱茵模式  

其实质是由国家调节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调节经济活动方面的作用,并在市场调节无效时由国家进行必要的干预。【详细】

 
盎克鲁撒克逊模式  

是英美市场经济模式的别称,也叫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该模式遭到相对较广泛的质疑,尤其在虚拟经济领域。【详细】

 
 

反对方阵营:谈中国模式不妥当

在反对者的阵营里,认为谈中国模式不妥当的理由多种多样。有的人是出于对“模式”这个名词的避讳,生拍叫法造成歧义;有的人则是出于时机的考虑,担心现在过于关注中国模式,会让国人产生不合时宜的自大,看淡中国现存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不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胡鞍钢:反对用中国模式

“我个人不大喜欢用中国模式,我们更主张用中国之路,中国之路这个提法是邓小平提出的。”【详细】

吴敬琏:中国模式是个误解

“以强有力的政府控制社会经济体系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将成为世界仿效的榜样,这是个误解。”【详细】

陈志武:吹中国模式害中国

“我担心大家对中国模式的赞美,会引导中国政府权力走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状态。”【详细】

秦晓:中国模式论不可取

“中国模式论所宣扬的是政府主导的、民族主义支撑的经济发展路径、政治权力结构和社会治理方式,试图用现代化、稳定、国家民族利益、民生、理想代替自由、民主、个人权利这些普世价值。”【详细】

秦晖:中国模式不应崛起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完全是两回事。“中国模式的崛起”如果意味着“低人权优势”在世界上风行起来,那决不是什么好事,即便从中华民族利益或民族主义的立场上说也是如此。”【详细】

信报:何来中国模式

“香港信报发表社论,就中国模式热发表看法,该社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因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世界上早就有先例。对中国而言,关键在于下一阶段能否从创新上超越美国。”【详细】

 
 

支持方阵营:中国模式客观存在而且很有价值

支持中国模式的阵营里,大家普遍认可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在这一前提下,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有的人建议应该去政治化;有的人认为政治制度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谈到价值,对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研究角度,中国模式的确有着不同的价值。

李稻葵:用新模式理解中国

“中国经济的崛起有可能向世界展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即中国在增长过程中,与世界其他国家是怎样互动的。”【详细】

郑永年:研究时要去政治化

“我觉得叫什么其实不重要,名称的争议背后,实质是过于政治化的话语权的争夺。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详细】

奈斯比特:寻找中国模式

“我们探寻的是中国大趋势,寻找的是一种中国模式,只有把一系列的单一事件放在这个模式中来观察才有意义。”【详细】

赵启正:其实就是中国案例

“叫做中国案例更正确,因为模式一词有示范或样本的含义。实际上,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还处于现在进行时,还在发展中。”【详细】

黄平:中国模式推广待考量

“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可以有各种模式,但这个模式在多大意义和程度上能够得到推广,好不好仍然需要时间考量。”【详细】

阮次山:中国模式贵在灵活

“凤凰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依然给出傲人的经济数据,这反映出中国模式可贵之处。”【详细】

 
 
视频
正在加载中...

吴敬琏:“中国模式”不值得骄傲

 

在两面挨耳光的过程中施展中国模式

中国不断地两面挨耳光,不断地两边奔跑,尽中华之物力,结暂时不打自己耳光之国的欢心,中国就这么着施展着它的“中国模式”。【详细】

 

世纪老人周有光:中国模式不是真的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常规就是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独辟蹊径,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详细】

吕宁思:中国模式就是“无招胜有招”

大家习惯于把中国的成功归因于四个字:中国模式。所谓的中国模式,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只是一个宽泛的定义。【详细】

 
 

独家对话胡鞍钢:三大不平衡考验“十二五”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需要改革进行怎样的配套支持,现在备受关注。为此,凤凰网财经频道邀请享受盛誉的国情专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作客凤凰网,共话中国模式,辨析中国发展之路。【详细】

挑战1: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很可能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四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详细】

挑战2:改革疲劳期

“经过了较长时间,改革收益递减早已出现。随着改革的推进,新的利益格局也已形成,因此可以看到“十一五”很多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没有到位。”【详细】

挑战3:对外开放原地踏步

“迄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但是我们的关税、税率基本上是不动的,这样就没有办法完成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详细】

 

习近平就中国对内对外分别提出“三个发展”

习近平说,中国的发展,对内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对外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中国进一步发展起来,只会给世界特别是周边地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详细】

胡鞍钢:发展关键在两个积极性好

王一江:探索民富之路

第一次我们要和别人讨价还价加入WTO,而这一次我们要单边降低关税税率,取消相当部分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鼓励外资进入到服务行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使中国能够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详细】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发表的《公报》对今后五年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非常符合“挑战-应战”模式。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详细】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已经达至一个很高的程度,内部的经济发展也使得经济因素在外交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使用经济因素只能减少外交的压力。经济只能是一种手段。如果不能在国际政治话语上努力,经济手段的不断使用会带来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 【详细】
 
万变不离其宗
 
共同富裕是根本  

中国最大创举:有效结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中国的创新点我觉得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它既有和其他国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第一个要素就是现代化要素,第二个称之为社会主义因素,其实质就是共同分享。第三个要素就是中国要素,即中国的传统文化。【详细】

不折腾是底线  

世界上没有唯一的放之四海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从中国的角度,现在走的道路,我认为就是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且也是一个成功的道路。面对这样一个过程不要折腾,不能瞎折腾,也不要听老外的瞎折腾,现在依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来不断探索,我想这也是接受苏联的教训,前苏联的教训了。【详细】

把改革搞对是基本经验  

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已有的经济发展理论来推进,甚至在很多方面违反了上述规律,中国是在哪些方面搞对了呢?把改革搞对是中国30年基本经验。如何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呢?改革就是答案。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妨碍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瓶颈。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详细】

"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距离这个既定目标的实现,也只剩下最后十年攻坚期。国之命运如人之命理和运势,无完全固定的程式,"中国模式"也好,"中国之路"也好,叫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清自我,不妄自菲薄,不骄傲自大,辨明方向,把握原则,不断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