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徐绍史解题自我革命:新任发改委主任推进简政放权

2013年03月21日 00:37
来源:华夏时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3月16日下午16时33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以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新身份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次日,国家发改委举行司局级别以上干部大会,进行主要领导干部交接仪式。随后发改委网站公布,徐绍史为发改委主任兼党组书记。

面对国家发改委的新工作,徐绍史坦承,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

徐绍史长期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他提倡大胆改革,在土地市场、矿业权等问题上,推动了一系列改革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从国土部部长到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未来的责任更显重大,面对的挑战也更加艰巨。不同于国土部的是,发改委担负的宏观调控任务更广更重,需要徐绍史迅速转变角色。

职能转变

徐绍史上任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1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时明确表示,国家发改委下一步,需要简政放权的就要放,而规划和经济预测以及改革方面,需要加强的必须要加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7日会见中外记者时也提到,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放权犹如虎口拔牙一样困难。2008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改革,其中工业部门被分拆到工信部。而之前的2003年国家体改办撤销后,只是在国家发改委设了一个体改司。

但2008年的改革并不彻底,其表现就包括工业和基础产业等投资项目审批权仍在国家发改委。不仅如此,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家发改委有审批权限的司局非常多,包括基础产业司、投资司、经济运行调节局、高技术司、外资司、经贸司等,审批权限涉及对单个企业的项目、价格等具体进行管理。

不过分拆审批权还得继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发改委的调控具有“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规划,重发展轻改革”等特点,国家发改委需要强化规划职能,而具体的项目审批等微观管理职能,则可以分拆到别的部委。

王峰认为,目前网上对于国家发改委议论颇多,焦点在于发改委权力比较集中。因此下一步发改委需要解决职能转变问题,该加强的职能要加强,该放权的要放权。

据了解,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有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物价调控、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前两个,因为与国家发改委职能关系重大而备受诟病。

简政放权

本报记者从发改委获悉,目前还没有下放审批权的迹象,有关部门司局正在研究相关工作,具体内容还不明确。

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先后分6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占原有总数近七成。“但近七成的审批削减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这也就是说,剩下的30%审批改革工作将留给徐绍史来完成,这可能是难点更是焦点。

“政府权责定位不清。”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表示,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和政府部门间的职权迫在眉睫。

“有不少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赖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时称。

过多、过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审批,已成为腐败的重要源头之一。赖明担心,未来深化改革的难度还会加大,尽管审批总项目不断减少,但留下的审批项目不少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对此,赖明建议,以行政审批的实际数量减少代替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并以此作为评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的重要指标。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步就是要解决政府的权力和市场。王敬波说,行政审批权减少或下放,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有网民认为,审批权改革应扩大到更大范围,特别是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以及民营经济领域。

目前在中国,项目审批分为两种:一是审核,一是备案。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在今年两会上建议,除食品、药品等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审批项目外,应一律实行备案制。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告诉本报记者,依靠行政部门的自我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学者的参与。“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是审批出来的。”熊文钊说,这是徐绍史刚就任发改委需要花大力气干的工作之一。

[责任编辑:yuran] 标签:行政审批 改革 国家 赖明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改革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