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面临三大结构性变化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中“新”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当前我国县域在城镇化道路上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和新变化?作为县级政府,应该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如何进行产业升级?
在近日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等业界专家就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着三大结构性变化:国际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工业化正在转向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重心正在从中心城市向包括县域经济在内的经济腹地扩散。为此,必须以更大的创新,去寻找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新挑战
如果没有资金,就无法吸引高端产业进来。这是转型期所有县域经济遇到的问题,在转型期,机会很多,压力很大。
问:过去一年,很多县都遇到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比如,三产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偏低,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比较弱。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环境与挑战?
金碚: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城镇化则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当前正面临着三大结构性变化。
第一个结构性变化是国际经济结构性变化。10年以前,世界经济大体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发达国家,一块是像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两大板块差距很大。由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很多城市。但当前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来自国际的压力也在增加。此外,比中国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在赶超,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在增加。
第二个结构性变化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正在发生变化,正在转型,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大量投入资源,用低价格资源获得更大的市场,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做大产业。与10年前相比,当前中国传统工业市场压力非常大,很多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而在一些中高端的产业领域,中国的产业又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中国工业必须要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
第三个结构性变化是中国经济中心正在从沿海地区的增长极,主要是中心城市,向经济腹地扩散,经济腹地其中就包括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要转型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它们过去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但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地区要发展,也要大力发展工业,因为不发展工业,税收、产业升级、就业、城镇化发展等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但它们的工业大多处于中低端,因此要从农业结构转向工业化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让县域经济面临很大压力。
最后,中国城镇化过程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城镇化是传统工业化的结果,只要把产业做起来,然后用低价格的土地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链,就能发展起城镇。现在不行了,现在需要高端的产业,而要发展高端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人为什么愿意到这儿来,必须要有比较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要改善环境,改善环境要靠什么呢?要靠基础设施建设,要能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资金。因此,如果没有资金,就无法吸引高端产业进来。这是转型期所有县域经济遇到的问题,在转型期,机会很多,压力很大。
问:过去一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了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压力。那么转型升级,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肖金成:转型升级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三大影响,第一是国际因素的影响,第二是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三是对体制的影响。
中央取消农业税后,让以农业为主的县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发展农业,没有税收。而这些县工业占比又很低,有的县工业几乎是空白,那么它们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这就涉及到体制问题。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很多县大量人口在农村,服务业很难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如何升级?第一个升级是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要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要提高。
第二个升级是工业的升级,产业要由低层次、低附加值向高层次、高附加值转移,要由产业链的末端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
第三个升级,农业也要升级。传统农业,一家一户规模小,很难做出品牌。未来农业发展要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经营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
在县域这个层次,产业升级必须建立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产业转移不仅是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也不仅仅是南方向北方转移。还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小城镇转移。由于大中城市的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各种成本都很高,很多产业都需要向外转移,于是县城和小城镇就有了机遇,可以承接这方面的产业转移。
郑风田:当前工农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还是没有本质的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应朝哪个方向走?过去通过新农村建设,未来要通过城镇化,双轮驱动,这样才能让县域经济有质量地发展。
城镇化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城镇化的中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同时要实现产业的发展,要让人在城镇中更好地生产生活,要让少年、中青年和老年等各类人群都能在城镇中找到生存空间。
问: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新”到底要“新”在哪里?
金碚:“新”首先是历史阶段的“新”,不同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有不同的表现。在人类历史上,城镇化发展最快的阶段就是工业化阶段,工业的推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迁,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新型工业化阶段,具体来讲,如果说前几年是通过脱贫致富实现城镇化,现在则是要通过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实现城镇化,这是阶段的“新”。
第二是理念的“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推动因素,有很多理念指导城镇化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中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同时要实现产业的发展,要让人在城镇中更好地生产生活,要让少年、中青年和老年等各类人群都能在城镇中找到生存空间。
第三个“新”,是指当前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产业变迁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传统产业要发展,而且新兴产业也要发展,特别是要融入信息化的因素。产业变迁过程中会创造出很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创新,去寻找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问:近10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50%,照此速度,有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这么高的速度,会不会影响城镇化的质量?
肖金成: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确实存在质量问题,过去1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但却存在各种问题。很多人认为城镇化质量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大小,城市数量多少,城镇是否漂亮上。我认为这些恰恰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我们过分追求城镇规模、城镇数量、城镇外观,无形中提高了城镇化门槛,把大量的资金用在城镇外观建设上,没有用到人的发展和生活上来。这些人群最主要的是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更应该是城镇的居民,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城市的福利。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要关注已经进城的,还没有享受城市待遇和权益保障的群体。要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我们不能让他们为城市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最后让他们再回到农村去。
郑风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几个教训,比如我国有两亿多人在城镇工作,但是享受不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再比如,过去的城镇化,主要是搞大马路、大广场,乱占耕地等,很多中西部地区还承接了发达地区高污染的产业。新型城镇化最核心的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让这些在城市打工的人在城市定居下来。最核心的还是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生活福利。
此外,如何提高空间利用率,也是很重要的。未来的产业发展,不要再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发展可持续的环保的安全的产业。我们不希望城镇化发展,让很多县域最后也污染很严重,空气质量很差。
问:很多县域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中,找到了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让县域经济未来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金碚:最关键的是要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各县的县情,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城镇化?老百姓为什么要到城里来?无非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生产方式改变了,城里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第二是因为城里的生活比农村的好,这两个原因促使农民要进城。但这两个方面有可能脱节,因为城里面的生活好,进了城,但是没有产业,也就没有就业机会。要解决这两方面脱节的问题,必须实现产城融合。
相关专题:321国道:城镇化在路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