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土改”5年:农户数增2万
- 该市大部分地区已暂停“两分两换”,改为推行“新农村建设”
2008年嘉兴市推出的“两分两换”政策试点,在全国引起轰动。因在当地,“两分两换”被俗称为“第四次土改”。用“土改”的形式让农民进城、推进城镇化,一场轰轰烈烈的实践由此展开。
所谓“两分两换”,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该政策推行5年后,嘉兴市的农户总数从2008年的62万户,到2012年增加到了64万多户。单从这个数字来看,“第四次土改”收效甚微。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压力却与日俱增,其企业债发行量和融资额已是浙江省第二位。
现在,嘉兴市大部分地区的“两分两换”已经暂停,推行的是“新农村建设”。“相比‘土改’,这样的提法可以避免上层或学者一提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分情况就认为是侵占农民利益和权益的行为。”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人士坦言,“换个载体,不直接涉及‘土地’两字,可能推动改革的阻力会小一点。”
按照2008年嘉兴市提出的城镇化目标,到2020年,该市将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1+X”受限于用地指标
嘉兴目前施行的“1+X”(一个中心镇,不大于行政村数的X个集中居住点)规划,大部分已基本暂停了建设。
早报记者在嘉兴市七星镇遇到了当地的农户小秦。她带记者来到一片农田中矗立的一座破旧房屋,“这户人家就是不愿意搬迁的。”该座农房并不大,上下共两层。但有意思的是这户人家的茅厕很大,且用大围墙围圈了起来。据小秦说,当地农户的茅厕除了日常使用外,还有一个作用——“占据祖传的自留土地”。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记者在嘉兴市嘉善县也经常能看到农田中独立存在的农房。
一当地政府部门人员指出,嘉兴市实施“两分两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后,全市农户总数反而增加了2万多户(其中包括了一部分原市绿卡户返农,一部分子女分户,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户口未迁)。“按此现状,仅以‘两分两换’加速农房集聚改造,推进我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有难度的。”
另外,从2011年到2012年,浙江省政府下达的市农房集聚改造任务数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任务指标3万户,2012年任务指标2.04万户,但实际完成数量与指标仍有差距。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近两年的目标任务基本都是在当年年底的时候突击完成的。怎么突击完成?“比如上头要的是已经竣工的农房集聚改造数量,下面报上去的还包括了开工数量。”
小秦告诉早报记者,2011年他们搬进了当时用宅基地房换来的集聚房。“但是房屋质量不行,一直漏水。房屋间距也小,根本晒不到太阳。”小秦并指出,还没有搬迁的农户很多就是不愿意住进集聚房,所以留在了原地。
同样的,嘉兴目前施行的“1+X”(一个中心镇,不大于行政村数的X个集中居住点)规划,大部分也已基本暂停了建设。上述政府部门人员指出,主要是因为没有了建设用地指标。
2012年,嘉兴市秀洲区申报了“两新”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创新了“农户宅基地建房打分制”,就是允许农户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拆旧房建新房,或者另辟新地建房。
经土地规划和政策调整,荷花村在“X”点得到了一块4亩的建设用地,可供农户申请宅基地建房。但是这块用地仅能满足5户农户建房需求。在通过全村农户打分的办法确定后,最后第五名产生还并列了2户,又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这件事反映了目前大批农户想进入‘1+X’点建房,但由于用地空间的制约,各镇都无能为力。”上述政府人士说道。
他并表示,在洪合镇里有八成以上的农户不讲条件,只想进入镇区“1”社区,但也都没有办法。“这个情况不仅嘉兴有,在我们旁边的平湖市也有,农户为了能进入镇区,还自愿缴纳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费,也因为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进不去。”
嘉兴市发改委城乡体改处处长卜全福亦指出,宅基地收了以后要复垦,再去申请指标,这当中的时间差会拉得很长,“另外,规划了325个‘X’点,约有三分之一的X点是农田,已是无法着落,还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村在上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后,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已是耕田了。”
规划与现实发生的矛盾,在实践过程中频频撞击。除了用地指标,水污染问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卜全福指出,嘉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包括“X”点的生活污水,目前还没有能力进入污水管网处理,“如果将农村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管网处理,管网处理能力需要再增容2倍。但是,目前市建委规划的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容量也只有放在50%左右的水平。”
“被收了地的农民想回来”
“我们要探索的是农民承包权的退出机制,一定要农民出于自愿,不能把他们‘赶上楼’。”
早报记者了解到,按照此前“两分两换”政策,农户入城后,承包地将全部流转给当地政府,但政府往往又一时难以转租出去,导致财政压力骤增。
以七星镇为例,镇政府每年要给当地农户700元/亩的承包地租金(后来又增加了每年50元/亩),一共收了2万多亩承包地。目前只转租出去1万多亩,尚有1万多亩在手上。按照现在农地市场出租价400元/亩,当中的空缺只能由政府来填补。
姚庄镇后来改变了承包地的收缴方式。当地农户入城后,承包地的承包出租权仍留在当地农户手中,让农户们自行选择是继续自己耕种还是自行找承租方流转。据悉,当地农地的流转价格还算不错——以1000斤稻谷的市场价格为每年的流转费用(现一斤稻谷市场价格约为1.4至1.5元);若农户自己无法流转的,也可以委托给当地政府帮其寻找流转方,租金相同。
对农民们来讲,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其安身立命的所在。
姚庄镇委副书记蒋胜强坦言,以前在“三提五统”的政策下,农民不想要地,因为上缴款还不如收益;在免除后,“二轮承包”的矛盾越来越大,“之前被政府收了地的农民,现在想要回来。”
“我觉得,在不改动大政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的政策其实是可以微调的。但现在没人去做这个事情,没人愿意负责,搞得矛盾越来越大。”蒋胜强说,“我们要探索的是农民承包权的退出机制,一定要农民出于自愿,不能把他们‘赶上楼’。”
蒋胜强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放着几大叠的资料。他说,这都是前几年城镇化过程中留下的资料,一直想能够集结成册,做成几本书,写写经验、写写教训,“今后我们自己回过头也能总结一下,到底现在做的事是对的还是错的。”
“要让‘农场主’占比提升”
“现代农业化进程下能让‘农场主’占比提升,是目前看来新农村建设最好的突破方向。”
于是,最早进行“两分两换”试点的姚庄镇,已经暂停了农房集聚改造,改为“新农村建设”。
据蒋胜强介绍,从2012年开始,姚庄镇开始一手抓小城市建设,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一部分愿意上来居住的农户,就通过一定政策,让他们入城。另外一部分不愿意的,就仍然居住在农村。”不过,留在农村的农民仍要满足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要通电、通水、通路,生态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水环境、垃圾收集。蒋胜强并指出,除了完善乡村生活环境之外,还有一些具有人文底蕴的、当地风光比较好的自然村,就将原貌保留下来,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
仍留在农村的人口中,5%~10%是规模经营户。“就是之前从事过二、三产业的,现在又返回农村搞现代农业,相当于农场主。”蒋胜强解释道,还有20%是传统家庭作坊式、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今后这些作坊式的传统生产户将逐渐退出市场,而5%的规模经营户将慢慢扩大,最终实现70%入城,30%仍经营现代农业。”
据介绍,占比5%的农场主的每年收益比较诱人。姚庄镇的几种高收益品种,如黄桃的亩均收益在5000元至10000元,番茄亩均产出在20000至30000元;水产品也在30000元左右;传统农产品,也有20000至30000元的收益。
在蒋胜强眼中,现代农业化进程下能让“农场主”占比提升,是目前看来新农村建设最好的突破方向。
2013年,浙江省政府对面上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已经叫停,改为推进农房集聚改造示范村建设。每个示范建设点省财政资金补助约200万元,但限量,每个县(市、区)只给一个名额,另外27个小城市试点镇各一个名额。目标便是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自然村社区化,使农民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住宅与家庭禽畜养殖区分离,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失地农民”的愿望
“多数人都是借钱造了自建房,但也有人不愿意借钱的,就私下‘卖了’分配的宅基地,再自建房屋。”
在采访中,屡屡有“失地农民”向早报记者抱怨,不应该那么早就卖房、卖地。小秦就是其中一个。
小秦是“85后”新农民,现在一家纺织机械配件小工厂里做出纳工作,每月税前工资约2000元。
小秦家原来在嘉善县魏塘镇李家村,在搬迁到目前住的新房之前,小秦家原来的农房共有四层,上下加起来300多平方米;宅基地占地大概70平方米左右。2004年他们村成为最先几批“城镇化”的典型村之一。小秦在农村时的宅基地,已经成为嘉善县现在的科创中心;承包耕地,现在已经成了柳州公园。公开资料显示,柳州公园用地23.3公顷,地块性质为公园和别墅用地。
嘉善县并不大,所以小秦家也就从家门口那条小河的东边,搬到了河的西岸。所以,小秦自觉欣慰,“离家不算太远。”
小秦家在其宅基地置换后,还需要在新社区里自建房屋。从农村的四层楼,搬到新社区,小秦家也希望能够在自建房完成四层楼的建造,虽然他们家仅有6口人。“当时置换的时候,给我们每家人的房屋做了评估,我们家的评估价格约是70000元。在当时,还不够自建房费用的三分之一。最后,小秦家就从亲戚、朋友家借了钱,才完成了自建房的建设。“多数人都是借钱造了自建房,但也有人不愿意借钱的,就私下‘卖了’分配的宅基地,再自建房屋。”
小秦邻居们——原农村人卖掉了宅基地,卖给了谁呢?价格又是多少呢?一名当地教育系统的干部私下告诉记者,他曾在2004年的时候私下买下了农村人置换到的社区自建房宅基地。“当时的价格是60000元,面积是75平方米左右。”
小秦家现在的四层楼房中有6间用于出租。“但现在当地企业不断提高福利,新建了很多员工宿舍,房子越来越难租出去了。”她盼望着小产权房和宅基地可以自由流转。但除了小秦外,很多当地农户名下的小产权房和宅基地其实都已早早转出去了。
相关专题:321国道:城镇化在路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