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城市化视角下的生态移民

2013年03月20日 08:18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于雪

0人参与0条评论

城市化视角下的生态移民

随着汽车发动声,浩浩荡荡的队伍又一次出发了。村民们倚靠在车窗边,望着窗外。一个孩子还将装着塑料花的花瓶捧在手中,准备带去新家……他们终于踏上了离乡的路。

“他们”是指宁夏西海固地区(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的生态移民。

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位于黄土丘陵地区。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已被联合国列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启动,计划5年时间将这里极度贫困的35万人迁移到便于生活发展的地区。同时,对迁出地进行封山造林。

这原本是一个基于改变贫困、改善生态的最佳选择,但村民的心态却各有不同。

“现在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交通、用水、用电都比以前方便许多。如今,我每年能拿到七八万元的收入,而从前,一年也就只有两三万元。”原西海固村民马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现在居住的都是新建移民区,最感谢的就是解决了我们山区饮水难的困境。”

2011年10月,马勇从宁夏西吉县迁到平罗县。他认为“还是出来好”,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见识也多。以前在老家只能靠种地、养羊过日子。

但一些年龄大的人,却不这么看。

“老人们打工难,学技能又跟不上,有‘落空感’。如果在老家,可以立立村口,养养羊群,街坊四邻常聚一起。”从彭阳县迁入银川市良田镇的村民王启明说。

尽管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复存在,但王启明却愿意为子女作出改变。他有4个孩子,21岁的小女儿还在读高中。

在迁入镇里后,孩子上学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要让孩子把书念下去,将来出息了往更远的世界去发展。”王启明语气很坚决。

谈起眼下最希望改善的方面,马勇、王启明一致认为,现在大多数移民找不到活干,养家糊口成为最大难题。

一些村民迁入新村后,开始做起生意。但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缺少资金,因此生意人并不多。

另外,虽然政府也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很多农村人并不愿意学。

“长期来说,学技术对于以后的发展有好处,但对眼前的生活需求却远远不够。比如,有的工作实习期只有1000元。打工虽然是重体力活,挣血汗钱,一天也能有个一两百元。”马勇说。据他观察,移民中,外出务工的人很多,而相当一部分老人,即便想打工,也因为年纪大得不到机会。

在搬迁之前,农民吃的粮食、蔬菜等也多为自产,但迁入新的家园后,这些全部需要到集市上购买。

对此,一些村民还难以接受,觉得“新的生活很费钱”。

自2011年5月起,摄影师纪向钊一直在对西海固生态移民进行跟踪拍摄。

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称,自己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宁夏移民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专属某一地域性的,它是全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凸点,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这个在中国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生态移民过程,是人为地完成了一个城市化进程的第一步。且经过各种文化的撞击,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变化。”纪向钊说。

北京工业大学讲师、社会学博士韩秀记也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问题存在共性。

“无论哪种移民,对政府安置都存在不满。安置后的移民又普遍遭遇适应困难,形成强烈‘移民’情结。所以,推进移民社会重建是当前加快移民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韩秀记建议,需要对移民进行再社会化教育,包括心理干预,使其熟悉和掌握城市生活方式。

(文中除纪向钊、韩秀记,其余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duandi] 标签:生态移民 移民社会 城市化进程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