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发改委编制城市群交通网规划 涉及轨道交通上万公里

2013年04月02日 04: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0人参与0条评论

从郑州火车站往东十多公里,作为高铁站的郑州东站显得很冷清。

尽管该高铁站已经有地铁,但是仍未通行。“这个线路都修了好多年了,传说今年能通。”3月31日,一位郑州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

此前从2009年6月以来,作为贯穿郑州2个火车站的地铁1号线,已经修了近4年,迄今仍无通车迹象。

一位铁路专家告诉记者,郑州地铁进展缓慢的情况在各地非常普遍。这也说明大力建设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的实际进度,相对显得很慢。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城市群综合交通网规划方案,预备给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航空、公路运输等进行梳理,并强化衔接。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将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机场等紧密衔接,建立主要单体枢纽之间的快速直接连接,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

从国家已经批准,或正在上报的各个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里程看,需要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有1万多公里。不过这个目标可能难以完成。

而该不该修这么多的轨道交通,意见也不一致。长安大学教授,北京前交管局副局长段里仁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说,这些轨道交通非常有必要建设,尽管非常超前。因为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不仅仅能解决大城市主城区的交通拥挤问题,而且能把城市主城区的人口疏散到小城镇或者大城市郊区。

涉及上万公里轨道交通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城市群综合交通网规划方案,该方案要对过去已经批准各个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等规划进行重新梳理,并对未批的轨道交通等规划,考虑多重运输方式的衔接因素。

国家发改委此前批准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山东半岛城市群,浙中城市群等轨道交通规划。目前包括成渝经济区城市群、浙中城市群等更多城市群的规划尚在制定之中。

这些规划开始强化包括国家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城市内部轨道交通、航空等衔接,预备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据了解,根据已经编制的这些轨道交通规划,以及还有一些待批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目前地方城市群所涉及的轨道交通里程超过了1万公里。仅仅成渝经济区在2020年预备新增城际客运专线就达1000公里,到2030年预备再增加1500公里。

但是这么多的规划其实并不一定能完全落实。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专家张江宇指出,过去包括国家铁路干线、城际交通,以及城市内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等衔接做得不够好,现在要做规划,可能需要把过去没有做实的一部分做好。同时规划的数字很多是长远的,短期并不一定会实现。

“国家发改委要求地方量力而行,实际上地方因为财力的原因,很多并不一定能最后完成。”他说。

根据了解,目前规划已经批准或者待建设的轨道交通约有7000多公里,与规划的全部超过的1万多公里还存在距离。

而记者也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很多轨道交通,比如南昌、南宁,以及郑州的地铁项目,如郑州一号线一样,实际进展比较缓慢,像南昌部分线路仍处于拆迁状态。更多的地铁都只是限于国家批准后的图纸状态。

争议城镇化思路

而这种大力发展城市间轨道交通,是否造成城市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以及能否解决人口往大城市挤的问题,仍待时间检验。

根据了解,目前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和天津,但是京津也有城际高铁。此外上海到南京有城际高铁,与京沪高铁平行。

目前各地提出庞大的城市群轨道交通,相当多的轨道交通,与国家铁路干线网重复。比如武汉城市群的铁路规划,以武汉为中心,向仙桃、潜江方向的城际铁路,向咸宁方向的城际铁路,就与国家的汉宜铁路,武广高铁,基本平行。此外像成都到重庆是否也需要和京津一样,既要建设城际铁路,也要建设国家干线铁路,存在争议。

此前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远远超过了人口规划目标。比如北京在十年内人口增长41%,上海增长37.5%,天津29.3%等等。这些城市,97%都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的。

有专家认为,过去国家是鼓励发展小城镇,但是就业机会在大城市,所以人口往大城市跑。以后有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就不一样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指出,要以城镇化为主体形态,用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促进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城市群 轨道 交通 高铁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