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4月税收增幅仅2.6% 专家呼吁政策预调

2012年05月14日 04: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晋晖 汪时锋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财政部上周五公布的4月份公共财政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92亿元,增长6.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9428亿元,同比增长2.6%。

在疲软的外贸数据出台之后,4月份的财政数据再一次使民众对实体经济的担忧上升。

财政部上周五公布的4月份公共财政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92亿元,增长6.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9428亿元,同比增长2.6%。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若将财政收入增幅下滑归于结构性减税有些牵强,但它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在放缓,应尽快出台以减税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以达“放水养鱼”之功效。

财政增幅今年新低

财政部表示,本月财政收入增幅继续大幅下降,尤其是税收收入增幅下降更多,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

一位地方财政局长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税收增幅的放缓与去年基数有关。去年4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幅为27.2%。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数、结构性减税以及经济不景气是税收增幅大降的三个解释,但在他看来,前两个并非根本原因,关键在于经济出现了下滑。

从4月份的财政数据来看,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两大主要税种——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幅略好于上个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幅从3月的5.4%上升为9.3%,营业税从7.6%上升为8.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这个月的财政数据虽比第一季度稍微有所回升,表现出一种企稳的迹象,但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仍然让人忧心。

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的同比实际增速比3月份增速低了2.6个百分点,原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回落是造成工业增加值回落的主带动因素。

这也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受房地产调控政策、限制地方投资融资平台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仍在持续。

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对于税收的负面影响也在持续,受商品房销售额下降影响,4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减少50亿元,下降15.4%。

但增速往往只说明了经济相对动态表征,有基期因素的影响,分析经济还需看经济实物量的变化。

4月份,中国的钢材日均产量达到270万吨,这远超过2011年全年和2010年下半年的钢铁日均生产量;4月份的发电量增速0.7%,也一直维持正向增长,这都显现工业基础已经在逐步企稳。

刘桓认为,外贸数据的不景气也值得警惕。5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四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降至4.9%,进口增速大幅降至0.3%。

4月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现了比较少见的下降,两税共计1142亿元,同比减少27亿元,下降2.3%;关税208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增幅仅为0.5%。

财政部数据还显示,4月份企业所得税同比增加72亿元,增长2.5%,比上个月实际增幅的15%大幅下降。财政部表示,增幅低主要受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和政策性减税因素的影响。

本报记者采访的财税专家均认为,与流转税相比,企业所得税由于其征缴方式采取按月或是按季度预缴,而且需要年末进行汇算清缴,因此目前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经济走势。

政策微调预调

面对主要实体经济数据的全面微幅下滑,市场上关于稳定增长、重新刺激需求的呼声又起。

然而,从央行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当局认可第一季度经济处于“合理区间”,货币信贷条件“合理适度”,未来应当“保持住”这种较为均衡的状态。而且,由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放缓,贸然刺激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胀反弹。

央行在周末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考虑到了经济仍未明确企稳,而GDP环比折年率已跌破7.5%的政策目标水平,必须及时进行缓冲,方可实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的“保持住目前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的目标。

刘桓则认为,降准是货币政策出现放松的信号,现在财政政策也有必要进一步扩张,但不能再采取过去那种政府增收后扩大支出的做法,而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激活企业的活力,尤其是在关键行业比如第三产业,信息物流和高新技术等进行覆盖面更宽、力度更大的减税,同时通过减税遏制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的势头。

杨志勇认为,税收收入下滑说明企业效益不好,越是在这个时候政府越应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税务部门内部应该改变税收任务考核的硬指标,让基层税务机关能够与企业共渡难关。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对记者说,就目前而言,经济增速下行的幅度较小,基本在可以接受与控制的范围内,也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宏观政策眼下还不必大动,而主要以预调微调为主,但如果经济在未来继续下行并超过一定范围的话,宏观调控政策就需要以“控物价”为主转换到“保增长”的目标上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xuzg] 标签:税收增幅 增幅下滑 增幅下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