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城市的使命与未来现场实录

2012年02月24日 11:34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财经讯 2月23日,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会议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凤凰卫视共同主办,凤凰网全程直播。

以下是城市的使命与未来现场实录:

【主持人:胡一虎】刚刚我在听副主席在致辞的时候一直强调一句话,“创新、创新”,创新怎么来,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来想象,他分享了香港的成功的经验。我一直在思索王荣书记刚刚在致辞时提的一个词——“文明病”,的确“文明病”不仅仅考验的是深圳,不仅着考验这中国的大城市,在座有很多各国的领导,很多先进发达国家的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刚刚好我们接下来这次大会的第一个主题就是谈到城市的使命跟未来,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是有使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难道城市也有使命吗?没错,城市就有使命的,城市的使命决定城市的未来。当然我是外行人,我要请三位专家来一一为我们解读城市的使命是如何?

首先介绍第一位嘉宾,他是国家部委的领导,他不仅仅是国家部委的领导,他也是博士生导师,他不仅仅是博士生导师,也是内地非常著名的城市规划师,不仅如此,他还是非常著名的著作专家,他的一个作品《和谐与创新》的英文版在欧盟是大受欢迎的,女士们、先生们,让我隆重地介绍今天大会的第一个演讲嘉宾,那就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为我们演说,有请。

【仇保兴】首先,我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因为我们是主办方之一。

前面的各位嘉宾就讲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城市为什么要坚持创新?但我们现在要回答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创新。正像刚才董副主席说的一样,城市集中了人类所有的矛盾,城市是矛盾的焦点、人类的未来决定于现在的城市怎么样我们开始规划、建设和管理。很多城市已经定型了,我们怎么办呢?像深圳已经发展了30年了,接下去的创新怎么走?我今天提出来,就是《重建微循环》。

我在讲之前有两个基本思路作为引言:

思路一:我们从工业文明要进入生态文明,我们就应该把城市的创新之路来遵循生态城市,而要扬弃工业城市。

思路二:我们习惯对城市提倡集中式的、机械的、大规模的,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分散的、有计划的。我们曾经迷恋巨型的城市,我们现在要搞一些小城市的建设,小就是美,小就是生态的;我们曾经迷恋生产、消费、排放等一些单项的数据,现在我们要着眼于循环,只有循环我们才能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曾经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各自进行分开、分裂,互相矛盾,现在我们就要追求共识、追求综合效应,追求“1+1>2”,我们曾经迷恋从上到下精英决策的规划城市,但是我们现在要着眼于发动民众的积极性,调动一切的创新资源为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服务。一切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回顾历史,我们的先行者,比如像美国,在城镇化的中后期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的蔓延,不仅威胁着美国,而且威胁着全人类,一个美国人消耗的汽油就相当于5个欧盟人。这样一种布局后面的人是无法纠正的,但是美国有这么一个教训。但是现在世界各国仍然许多的城市领导人还是迷恋于巨大尺度的构筑物及“大变”的政绩观,宏大的气派、卡通式造型。

比如工业文明的遗产,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适应汽车已造成石油危机、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这样的城市规划还是让人留恋的。比方说集中式的处理,垃圾处理,实际上对应于福特式的大规模生产体系,目前又制约了城市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模式,就难以启动了。再加上我们前期的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又制约了我们现在这一部分人的思维。过去的成功不是意味着现在和未来就能够成功。超越过去成功的模式,应该成为我们创新的主要使命。

第一,微降解。大自然原来是微降解的,处处在降解,但是城市社区降解功能,城市有很强大的生产者、很强大的消费者,但是就没有很强大的降解者,所以重建“降解者”,把垃圾的循环、水的循环、材料的循环,都要处处地进行体现。比方说我们垃圾进行3R的处理,我们的有机垃圾在家庭、小区最好就能处理,我们把水分成灰色水、黑色水,而灰色水就地就能处理,我们所有的工业都应该进行三废的零排放、微循环。

再比如日本的小型垃圾处理,就把它处理成为化肥。但是我们也有许多地方迷恋于大尺度的处理模式,比方说真空垃圾处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业化的余产。

我们可以从这张表上看出(见PPT),如果用传统的垃圾处理和新的垃圾处理方法,效率就完全不一样,我们把它变成电、变成能源,变成可用的材料。我们的污水处理完全可以做的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化。

新技术的发展为这些处理的方式奠定了基础。

第二,微能源。每一个建筑都能产生能源,与传统的大能源相比,我们的效率要高的多,因为传统的大能源整体效率小于30%。如果把风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包括电梯下降能发电,一切就可以构成微能源,把这些微能源在城市里面哪里消耗能源、哪里产生能源,加以补偿,那么就对大电网的需求量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比方说被动式的太阳化,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应用,光伏的离网与不离网的方式的相比,一切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昭示了非常光明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成本每年可以下降30%以下。再加上用除能尘进行能源的储藏,能源在地底下可以交换。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已经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主力军。绿色建筑,如果说城市的建筑基本上都能做到绿色建筑,都能做到节能、节地、节财、节水,能源垃圾的循环利用,那城市对环境的最低冲击就能够实现。

第三,微冲击。城市与我们的环境它的共存之道,就是城市对环境不要冲击过大。比方说不改变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改变地表的径流量分布,不干扰原有的生态敏感区,不改造原有的山水城格局。我们过去规划错了,我们大饼式地铺开,我们没有实现微循环,大自然就会给城市造成灾难。但是如果我们对雨水的管理采取低冲击的模式,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城市的灾害,大幅度的提高雨水的再生利用。

一个小小的街旁边的一个人工的湿地,就可以起到洪水解量,削减污染、下渗地下水,同时又造就美丽的景观。

我们要坚持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就是说适度规模,规模可以做得很小,但是合理分工,一个污水处理厂就近服务周边的居民,但是水的处理应该达到深度处理。按照我们国家标准,要达到一级A的标准,这样出来的水就可以就地进行回用。所以我们通过这16字方针(适度规模、合理分布、深度处理、就地回用),这是国际水协的经验,就可以使得水这个重要的资源在城市里面最大限度的循环实用。而要防止把污水、雨水作为垃圾进行大减排,一排料之的这个大工业的错误模式。

第四,微更新。城市是需要更新换代的,为什么我们吴良镛先生倡导“有机更新”呢?因为有机更新意味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吴良镛先生刚刚获得了最高的科学奖,他提出来的城市的有机更新,就给我们城市的更新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这条路就意味着低冲击,意味着节能减排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同时有利于自上而下的社区魅力再造。比如杭州河坊街的改造,原来采取大冲击的办法,后来改成小冲击的办法,现在就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的历史之根,同时也是巨大的财富之源。

北京的南池子的建筑,楼宇之间混合的改造等等,都认为城市不需要每年都像变脸那样变一次脸,而需要逐渐逐渐地向更灿烂的未来、更低碳的前进。

第五,微交通。因为城市的空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这个资源把交通的工具根据它使用的效率,能源使用的效率而进行妥善的安排。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自行车的空间利用效率高于私家车的20倍,电动自行车空间利用效率高于私家车的15倍。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建设了大量的穿街入城的步行系统,而且这些步行系统看起来很窄,但是它的通步量相当于10个快车道的系统。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各种机动化工具,能耗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到电动自行车只有木头车的1/8。电动自行车比公交车能耗还要低,而且它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它完全可以消除困扰我们的PM2.5的难题。但是我们的传统思路不是这样,认为这是异类,但是这个异类没有国家任何部委的政策支持,它蓬勃发展。我们有一个“正规军”——电动汽车,我们国家每一辆车补贴12万,但是我们的万辆电动车现在才完成了3千辆,而老百姓自己创造的电动车,每年生产2千多万辆,现在有1.2亿万辆给老百姓使用。

那么楼之间的步行道为什么不能通行呢?而且这些步行道可以做的非常小巧,把这些楼宇之间的交通混合使用,实用量可以大大减小。

第六,微创业。每个家庭只要不干扰邻居的生活,你就可以进行创业的活动。

第七,微绿地。已经从美化景观到节能减排。大家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凡是绿化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温度就非常的低,而绿化少的它温度就非常高,这个温差下跌可以达到8度,甚至10度,但是要抵消10度那要多大的能源啊。所以我们任何一个建筑都要考虑到与环境共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态之道。

第八,微医疗。市民自组织的一种保健体系。大家知道,最好的凝结老年社会的到来,就要使我们的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与社区的服务跟中国传统的中医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也非常清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全民的公共医疗经费已经达到1万亿美金/年,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向前增长,超过了教育经费的几倍,这就成为一个定时炸弹。而中国绝对不能走这条路吗?那么就发挥我们的社区医疗体系,把社区医疗与老年化结合。

第九,微农村。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

把这种理念如果推广到工业,使我们的产业能够在城市里面向下削减,上一个生产的废物就是下一个阶段的能源和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少的依赖外界资源的输入。

第十,微调控。城市有许多不平等,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家园。城市的政府为市民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样的话我们许多城市的矛盾就可以得到缓解。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把所有为市民服务的行为都进行评估,而且向人民公布,就看哪一个保姆为市民服务得更好。只要从下而上形成健康的、有序的、满足的城市单元,那城市就会变成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

我的小结:我们把城市的创新,城市深化的改造,我们应该坚决的摒弃工业文明时代带给我们的那种大功能的分区、大路网、大尺度的构筑物、长距离的循环等等过时的一些传统的做法。我们要重塑城市社区类的“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的基本原则,我们才可以找到,我们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未来,而且为了市民,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全人类。

谢谢大家!

【司仪:胡一虎】谢谢仇部长用新的科技勾勒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告诉我们城市和生态之间如何和谐共存。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谢谢仇部长。

接下来这位嘉宾要非常隆重地介绍,我们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从国外而来,但是我知道刚刚有许多的媒体都想到他身边来问有关欧元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他是欧元之父,生了一个孩子叫做“欧元”,但是今天他不谈欧元,不谈悲观的事情,他谈开心的事情,来谈勾勒出美好的城市发展是如何,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先生,有请。

【罗伯特·蒙代尔】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荣幸可以参加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而且我们讨论的这个主题实际上并不是我的专长,但是也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一个主题“城市的使命:以创新求发展”。

城市化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我们历史上存在了许多年的时间,我们在过去一直在关注卫生、废弃物的管理等等,城市如果没有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的生活,它是不可能存活这么多年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可持续性发展现在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是经常也有很多年的时间被人家所忽视。现在我们开始了这样的关注,先是从农业开始,当时我们开始在技术方面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我们开始了城镇化的进程,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和城镇化又可以帮助我们去提高社会的互动,又可以帮助我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的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这实际上是比在农业经济里面更好的。

对于历史上我们可持续性一直关注的四个要素,就是:水、食物、国防和废弃物管理。我们知道水是非常重要的。大概在12年前,我们实际上是制定了千禧年的目标,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有安全的可饮用水,而实际上许多国家也是在努力地做这件事,那我们中国也一直在努力,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干净和安全的饮用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将会有更高的水资源的要求。

但是我们也要提到一点,有关城镇化的一个宏观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突如其来历史的变化,在我们大多数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只有很少一部分全球的人口刚开始是居住在城市的,但是在过去的2个世纪里边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变,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农村人口都涌向了城市。城镇化的加快在过去的历史,我们一直没有见到,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就是工业化,我们使用机器提高劳动力的产能;同时,有整个科技的改革和科技的革命,特别是16世纪所出现的大规模的科技方面的一些创新和革命。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是帮助我们提高了产能,因为我们从手工的制造转向了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机器的生产同样也是需要有劳动力加上这些机器一起,这是需要有更大规模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城市的存在,出现了城镇化的过程。

在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城镇化它的一个模型(见PPT),这里看到农村产值和城镇产值的比例。它们之间的比例,最优的就是它们这两条曲线,可以重叠交叉的这个点。我们看到在工业化开始的时候,当时农业的产值,农业的生产是占主要的位置的。我们看到,垂直在这条线是倾向于我们的农业的产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因为机器的帮助和辅助,在城市的产业和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劳动力的产能也是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内陆的省份,实际上它们的产能就是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许多的劳动力也是涌向了城市的中心。

但问题就是因为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之中,许多的工人和农民转向了城市、涌向了城市,我们就看到了城市化速度的增加。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英国,他曾经提出来,这个是刘易斯拐点,我们可以看到增长是依然持续的进行,直到劳动力逐渐的趋少,这时候出现了刘易斯拐点。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的转移和移动变的非常的重要,并且主要的产生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去提高人均的收入。

我们可以看到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转向城市之后生活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了。因为转向城市的过程不是静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成本的调整。我们知道在中国像几百万、几千万的农村人口,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不断地转向城市,城镇化的增长,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可以看到这之间它们是有很高的这种关联性。

成本的调整,从劳动力的情况来说,像包括信息、交通的情况,以及差旅费,这些都是为什么出现成本提高的情况。当然我们知道城镇化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失业率。我们也看到,现在出现的这样一种失业率,劳动力的转移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他们实际上都有不同的城市的类型,很多的城市他们都是有自由的劳动力的流动,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转向大城市,但是这也创造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创造了许多的机会。在农村的地方,很多就业机会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旦转向了这个城市,就出现了一些机会。

现在大家在讨论智慧城市,像深圳也有以下的特征,像大学、高科技产业园、企业总部,还有受教育的人口等等,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必须具备的特征。

我们知道在21世纪所有的东西都是以科技为本,那我们每一个“智慧城市”就必须要不断地去提高它的高科技的创新,以及必须要有非常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园。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什么样的标准呢?无线接收的形成,技术的普及率,以及政府对技术的支持度,还有人口的受教育的水平,这些都是“智慧城市”的一些标准。这个是全球高科技集中前十的城市(见PPT)。

在IT行业不断发展的时候,也会带来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这都是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带来的负作用。太多废弃物没有经过及时的治理,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中国人口非常众多,这样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要控制我们的人口增长,要保证社会发展问题得到处理,对水的分配、水的利用上也要做到不断的改善。

再给大家很快的回顾一下。我们知道欧洲有文艺复兴的时期,文艺复兴是很特别的阶段,那个时候城市发展也非常快的。菲拉雷特写了一本书,那本书叫做《理想的城市》,这本书写到我们从文艺复兴一直到现在,城市逐渐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更加注重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就要从城市的规划开始入手,这样的话它会影响到未来人类一百年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这本书是在意大利出版的,并且这本书对整个城市化有一个非常好的总结。

在十几年前的时候,那时候就有一个词,叫做“城市病”,我们很多“城市病”当中尤其是以不能很好处理垃圾为例的“城市病”是遍布在每一个城市当中。并且我们称这些患了“城市病”的城市,往往是因为发展过于快,而太多的消耗了它的资源,造成了非常多的污染问题。我们要明白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这一些问题的出现。

污染问题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并且在很多的城市都出现“城市病”的时候,全球城市的气候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北京、广州、深圳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出现,现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二线包括苏州、天津、沈阳等等,三线城市包括宁波、无锡、哈尔滨等等,他们也都是希望能够在城市化过程当中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化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并且在中国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进程,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也不断推进它的城市化。

深圳是一个特例,以前的时候是一个人口不多,生活穷困的一个小渔村。197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概只有2万的常住人口在深圳(这个数字我不是特别的肯定),但是以前毫无疑问是一个贫困落后的边陲小渔村,但是现在它的人口已经达到1400万了。所以,未来的发展城市应该怎么样走?我们要继续向前发展,但并不是一件激进的冒进,而是要采用螺旋式的渐进式发展。现在全球人口,在过去几百年人口已经增长了7倍,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平衡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个过程当中城市就会变成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建了非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很多的地方我们要思考我们是不是要建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是不是应该以简谱的生活,就像传统的低层的生活是不是更适应我们城市的发展。每一个城市要寻找自己发展的路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城市之间要加强交流,全球所有城市的发展要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我们很多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的规划发展不够而带来的,比如像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废弃物的增加,以及环境的二氧化碳的污染,尤其是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汽车的保有量增长非常快,这些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点上,中国对于全球减排事业当中中国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司仪:胡一虎】再次热烈的掌声谢谢罗伯特·蒙代尔教授。

对不起我有两个问题,我刚刚听完了之后有些感想,所以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他。

这一次是您第一次到深圳来吗?您觉得深圳这个城市是怎么样的?

【罗伯特·蒙代尔】这倒不是我第一次来,但是深圳是一个奇迹。这个城市非常棒,非常美,也可以视为一个榜样,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令人惊奇、令人赞叹的城市,非常漂亮的城市!

【司仪:胡一虎】谢谢!

第二个问题,刚才您讲到高科技集中的前十个城市当中居然没有深圳,您觉得深圳未来会不会成为高科技城市之一?

【罗伯特·蒙代尔】我希望深圳能够实现这一点。深圳发展下去,深圳的人均收入增长的非常快,比很多的像韩国、台湾,比他们的人均收入增长都快。所以,我相信深圳会成为十大之一。

【司仪:胡一虎】谢谢,非常感谢您【罗伯特·蒙代尔先生。

他说他可以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当中,深圳一定会出现在全球十大高新科技的城市,这个城市当中他提到了包括收入的部分,董副主席都在笑了,因为是给我们书记打气,也给我们市长打气,谢谢!

接下来这位嘉宾既然外国经济学奖得主给我们深圳加油打气,那我们自己人怎么看呢?热烈的掌声欢迎深圳市市长许勤先生。

【许勤】尊敬的董建华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仇部长的精彩演讲,也非常感谢蒙代尔先生的良好祝愿!

城市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问题的焦点。所以,我们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运用创新的理念去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去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昨天晚上我们开了参加会议的城市市长的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上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GDP,讨论的是我们城市的环境、我们城市的规划、我们城市的交通,如何让市民更加幸福,使得我们城市更加美丽。我想也恰恰和我们目前对城市的理解、对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对城市思考是完全一致的。

刚才两位嘉宾作了非常好的演讲,我就以深圳这座城市作为载体,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城市的发展理念。

深圳是1980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设立的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窗口,承载着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探路的重大使命。

3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圆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同时,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拥有超过14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城市。

在中国面对科学发展的新的时期,胡锦涛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代表中央提出了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按照国家发展的新需求,顺应人民的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深圳正按照这一新的使命,积极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地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质量,探索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我们提出来:要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深圳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之城,我们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环境,这是顺应全球化城市发展的潮流,我们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遵循对生态系统干扰最小的城市化路径,严格的实行基本生态线管理,构筑城市的生态安全系统。

大家都知道,深圳市把国土面积的一半作为生态保护区严格控制,这样使得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更加协调、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统一。目前,深圳建城区的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的绿地面积16.5平方米,是中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1年8月份,深圳成功的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简约、创新、低碳的风格向世界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理念,呈现了我们青春、时尚、绿色之都的精彩形象,实现了不一样的精彩。

深圳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环保之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城市的共同职责,我们注重以更小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去取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业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深圳制定了《十年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开展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推进交通、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节能,规划建设国际低碳城,在前海地区探索产城融合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低碳产业为核心、低碳技术为支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和低碳生活为基础的低碳发展的新格局,深圳已累计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超过3000辆,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最多的城市。今年我们计划投入新的电动汽车在2000辆到3000辆。我们将继续扩大节能建筑的面积,目前我们已经超过了6000万平方米。深圳的万元GDP的能耗和水耗均为全国最低。

深圳要走信息化之路,建设智慧之城。人类已经迈入智能化的信息化时代,深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基地,产值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我们正在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打造国际化的信息港和信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建设“智慧深圳”。

深圳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83%,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87%。正在开展第四代的移动通讯的规模化的应用,部分信息化指标已经居全国前列,深圳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运算速度为全球第四,这一种新的投入使用使得深圳每个市民拥有了每秒1亿次的计算能力和1T公共存储空间。

深圳要走创新之路,我们建设创新之城。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圳是中国首个国家创新城市,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的榜首,并且获得2011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的第一名。

我们注重以科技支撑城市的转型,以创新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建设,提高核心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区域的创新生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际的创新中心。

201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了3.6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居中国城市的首位。深圳的企业: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的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位居全球企业的五强;创投机构的数量和管理资本的数额占全国的1/3;创业板、中小板占上市公司的企业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8。去年深交所、IPO家数连续两年继前年之后,去年再次居全球的第一位。有力地支撑了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深圳要走开放之路,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具备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特征,是中国第二个56个民族奇迹的城市,人口超过1400万,我们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了全球化进程。

近年来,外籍专家、外籍工作人员在深圳的聚集越来越多,同时我们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拥有海陆空口岸的条件,密切国际经济往来和合作;发展开放型、外型的经济,深圳的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9年居我国内地城市首位。在深圳投入的世界500强企业188家,目前深圳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新时期开放的新的载体。

我们这座城市充分尊重文化多元性,注重在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功能设置和设施布局上体现多样性,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城市在宜居中更宜业。

深圳要走改革之路,建设改革之城。破解城市转型发展的难题,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关键在于改革。深圳是改革的产物,改革是深圳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赋予了深圳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我们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探索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

创新求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命题,是解决城市化病灶的有效路径,也是当前我们破解城市化过程中难题的必然选择。深圳将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在深圳创造城市化“深圳速度”的基础上,我们将把经济、社会、城市、生态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创造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圳质量”。

这次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世界先进城市发展经验的良好机会,我们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能够为深圳新时期的发展和我们承载的城市使命提供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能够使得深圳在创新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把深圳建设成为: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

谢谢各位!

【司仪:胡一虎】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谢谢许市长的致辞、专题演讲,谢谢市长!

坦白说90分钟前我完全不知道城市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模式,城市的使命是如何,但是透过刚刚三位的说明,我终于找到答案,这个答案是三种力量,正好是三位嘉宾所给予我们的。

第一位是仇部长所给予我们的力量,城市的使命跟城市的未来就是最重要的科技的力量,运用新的知识、新的科技来丰富我们的未来。再次谢谢仇部长,谢谢仇部长所给我们的科技力。

第二位是罗伯特·蒙代尔先生所给予的,他是反省的力量,在他的主题演说当中,他从城市发展过去的历史谈到了未来,不断地在反思、不断地在反省,只有在反省之后,我们才能避免王书记所担心的这个城市未来这种病会怎么样来演示下去。再次谢谢罗伯特·蒙代尔,谢谢你给我们的反省力量。

但是最后无论城市的发展如何,就像我们大会的主题一样,也像刚刚许市长提到最多的两个次,“创新、创新”,给予我们的就是创新的力量,有一句话说,人因梦想而起飞,我相信城市也因创新的力量而再加地起飞。谢谢市长,谢谢您,也谢谢您的参与!

今天的论坛第一节就到此结束,接下来是休息的时刻,谢谢大家!

下面是茶歇时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zhaoch] 标签:城市 深圳 发展 中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