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基教授:道歉呢,严肃点
近来,愈演愈烈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因茅台深陷其中而将食品安全问题推进到了颇为怪异的领域。在茅台为此进行危机公关而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营养专家李可基发表了一通引经据典的高论,其中心意思被公众和舆论普遍理解为“三聚氰胺、塑化剂无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强烈的反弹和质疑。12月19日媒体报道称,李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了舆论的批驳和质疑。他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沟通渠道不畅通,我没有渠道、也没有办法把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导致公众产生误解,就此可以向公众道歉。”
李可基这番说辞,字面上固然有“道歉”这一关键词,但是,必须重视和理解当事人对此所作的种种严格限制及其后面的本意。故而,我以为更为准确的理解是,与其说他道歉了,不如说他是“被道歉”。从字里行间还可见,他并未认错,而是在鸣冤叫屈。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宣称只肯为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意为非他责任,明显在推脱)“导致公众误解”而道歉,应该理解为这是他为舆论压力所迫的不得已而为之举。李可基这种并非发自内心,而只是徒有其表的道歉,虽然可以起到平复公众情绪、缓和事态的作用,但充其量不过是一颗没有药效的安慰剂而已,并无助于促进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维护学术的权威。相反,在屈服于舆论的妥协姿态的另一面,是李可基们自认的对于“学术立场和观点”的“坚持”和“坚守”,显然这只会加剧他们与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立情绪。因为,中国有许多的专家学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让他们陷入遭公众和舆论围剿窘境的症结所在,自然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无所知。
比如,李可基“我没有渠道、也没有办法把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说法,就令人难以信服。他以名校教授、行业专家的身份,为遭舆论杯葛的企业站台,并高据讲坛把持着麦克风,用一大堆专业人士才能辨析真假虚实的学术名词针对公众发言,这能叫做没有渠道吗?而细究李可基“没有办法把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论调,首先,人们大可以质疑他的化学专业知识的本事和语言沟通能力,既然你不能顺畅地为公众和社会释疑,何以要出来抛头露面?以至于不仅帮了企业倒忙,还给自己和学校赚了一笔负资产。
其次,这是一个常见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事件。如果说孙东东为某些地方政府暴力截访和劳教制度辩护,尚可称权力背景不凡的话,李可基这样为一个酒商效力,就有那么一点铜臭熏天、等而下之了—没有拿茅台酒酬劳,机票为行业协会提供的撇清,非但无法冰释质疑,反而更显价廉和贱格。
李可基紧接着他的“道歉”强调,“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高姿态”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以至于言说者往往也迷失其中。如此坚守专业立场,维护学术品格,本是学者专家理当固守的原则和应尽的本分。甚至从专业知识角度看,不论对错,李可基都有坚持的权利。但是,专业不是孤岛,知识更是一种公共资源,不待见丝毫的傲慢,更容不下无知、盲目和愚蠢。
李可基自然也有为因质量安全遭质疑的产品辩护权利,甚至他愿意搭上自己的学者信誉为酒商背书也是他的自由。但是,他不能无视三聚氰胺奶粉曾危害婴幼儿,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至今犹存这一基本事实;更不能装着不知道去年发端于台湾的饮料添加塑化剂食品安全事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李可基还应该有起码的公民意识和公共常识。比如,从依法维护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三聚氰胺和塑化剂,即属于法律不许可即禁止添加的范畴。食品固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问题,但是,专业知识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能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无视社会事实和公众态度,去为可能危害公众安全的隐患撑起保护伞。
相关专题:酒鬼酒陷塑化剂丑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