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国内风能太阳能需求不足 90%以上依赖出口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4~9月25日,2011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下为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言实录:
万钢: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再次在浦江论坛上和大家交流,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想这也是这次论坛把主题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这个意义十分重大,我今天的报告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科技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想提的是改革创新与中国科技实力的跃升。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科技体制的发展,从改革初期的80年代初中央制定了经济建设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改革了科技拨款制度,打破了传统科技体制格局,激发了活力,90年代中央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个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应用开发类院所,企业转制,优化了科技力量的布局,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科技体制的改革,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颁布了激励自主创新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并且不断完善,新修订了科技进步法,我们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市场科技进步下举国体制取得了重大进展,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地位得到加强,实施知识创新2020年启动了先导性专项,落实教育发展改革纲要规划,实施了985的3期建设,落实人才规划的纲要,创新型的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改革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跃升期。首先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地增长,5年来,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年增长20%以上,从808亿增长到2010年的2046亿元,带动前社会研究以试验开发经费支出,从2050亿增长到2600亿,企业研发投入达到74%,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研发人员全市当量到2010年达到了255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位,高技术产值达到6.78亿元,占世界第二位,我们取得了科技进步,技术研究,科技技术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千万亿技术工程、超级计算机、杂交水稻增举世瞩目的成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全面实施,有利培育和发展了战略型产业,国际作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的重大措施,在保护北京奥运、世博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的外交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测度我国创新型建设的进程,我们参考世界经济论坛,瑞士落上发展学院等国际权威评估方式,建立一套评估体系,从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30多个指标,回归计算国家的趋势,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一般说起来,是按照它的人均GDP能力呈线性关系,但是世界上有23个国家超出了能力,也就是说美国、日本和韩国,中国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家的创新能力占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已经接近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但是距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们在世界的第21位。分析我们的创新的情况,可以很明显看出,我们的综合指数创新的综合指数,创新的资源和创新的绩效呈均衡发展,但是我们在知识创造方面进展较快,在企业创新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仍然是今后重要的工作。
下面谈一下“十二五”发展期间新形势的研判,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瞩目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这就是说我们“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讲话当中,特别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提出积极推动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8大报告指出,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核心问题,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进行有部署系统地推进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从国际发展的形势来看,一是世界正在处于创新密集的时代,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确增快,基本科学问题,研究不断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相继出现,科学技术领域进入了新一轮重大变革和巨大的力量,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将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
在知识创新密集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看到科技对于产业发展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进着产业的变革,使质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这些变革也会对产业发生影响,比如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CD取代了唱片和时代机,平板电视取代了玻壳电视,曾经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的相结合,自然对我们的PC产业产生重大深刻的影响,当我们看到LED正在全方位的铺开,以快速的速度取代传统照明,它必然对传统照明产生重大的影响,长远以来,我们前些日子在北京举办了碳捕捉,清洁煤利用的国际论坛,IGCC煤气化联产,碳捕捉利用已经形成了可循环,可操作和经济上可行的新的因素,自然对煤发电的改革形成新的动力。如果我们仔细地考虑周边所发生的科技创新,就必须要考虑我们在未来5年-10年之内的产业变革,以及这些产业变革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知识技术人才机构等创新资源向新型国家流动,全球500强已经有346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具有相当大规模的研发机构,随着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遇到的技术和贸易的壁垒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按照以前发展的模式,引进一个再进行消化创新,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这种需求,从国内发展的需求来看,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保障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事业,加强社会管理,都要求更好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前不久我们颁布了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科技发展的五年规划,并且已经在网上公布,我们也发现了,在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联字性创新,提高科研质量要求十分迫切,提高投入和产出的效应受到广泛的关注,依靠自主创新,产业需求的非常强烈,科技成果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等结合,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在调研的时候和很多朋友谈到了科技这方面的问题,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就像过去我们搞技术改造,只要在先进的装备上的某一块实现了产业化,就成为我们产业成果,现在我们创新必须要有新的变迁条件,由自己确定。过去搞一个新产品,注意它的市场技术完善,不需要我们考虑商业模式或者经济模式,而今天当我们搞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时候,必然需要我们把科研、商业运行和金融资本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规模性的产业化,所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长期的要求,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解决,以企业为主题技术创新没有真正确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作为经济大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应对新的产业变革,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能力,对于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变革导致的创新产业的竞争准备不足,我们在应用推广方面,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缺乏相应政策、环境和条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形成了出口依赖对我们国家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支撑不够,我们的风能、太阳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但是90%以上依赖出口,中国最需要新能源,特别是像可再生的新能源,但是由于我们市场我们的认识推动不够,这就形成了在我们国家应用的少,就形成了我们集成系统综合运用能力差。
在原始创新方面,我们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思维,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铁丝超导,高温超导,IPS,量子调控,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原理的提出,方向的提出,还都是有其他国家,我们在原创思维对于科学发展贡献还不够。应该说我们的企业也开始考虑到这个问题,特别最近我在调研的时候,一些重要的通信设备制造的企业,他们的领导人跟我说,我们现在蜂窝战,建立通信设备能力相当强,但是当这个产业产生变革,也就是说用卫星中介取代蜂窝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产业没有发展前途,我们把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跟我说,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已经达到很大规模,发展也相当快,但是当移动通讯的手段取代了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跟上这个变革,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问题。我到神华调研,我问他们为什么搞煤自由?他们的回答使我感到很惊讶,他说,随着煤资源紧缺,成本增加,安全性的要求,用煤发电已经是不合适的事情了,所以今天我们在做煤变油,现在有效率,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这种氢气为氢能源时代到来作好了准备。
最后我到华能调研,他们自己聚焦了力量,做碳捕捉风尘,他们在上海石洞口建立很大的二氧化碳厂,并且能够都应用起来,为世界创造了模式,华能总裁说,他设想IGCC,CCUS将成为新一代火力发电的主力,也许这个事情在10年以后产生,但是今天我们的产业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当前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心,我们的科技工作还存在突出的问题,第二是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的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还比较严重,短缺以浪费的现象并存,投入的效率不高,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亟待改革。
第三是我们的创新环境还不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科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我们也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革进行了回顾,按照国务院制定,1999年以来国务院300多家,地方1000多家,三分之一院所进行了改制,经过10年当中,完善了市场经济下院所运行机制,以法人治理机构加快了现代企业自主建设,强化了市场导向,科技与市场结合更加密切。经过10年改革,这些院所成为四种类型,一个是科技企业机构,包括航天科技集团,第二种企业研发中心,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的研发中心。第三个作为行业研发服务,比如钢铁、有色等等技术领域,我们认为首先这个改革促进了市场的活力,产业化的能力大幅提升,转制后院所成为独立开发的主体,实现了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多年的积累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取得了比如第四代移动通讯标准TDIDE,并且成功运用于实践,相对于2010年,仅中央转制的院所资产总值增加5倍,净资产增加了4倍,实现的利润增加188亿元,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产生了如中联重科,武汉光讯增几十家上市企业。
第二提高创新能力面向行业提升,累计向技术转让成果达到10000多项,面向2011年达到421亿元,增长了5倍,承担科技项目达到56亿元,增长了3.4倍,从市场获得的科研资金是从政府获得资金的4倍多,取得专利5139项,增长了8倍,发明专利量达到2662项增长了4倍,钢铁、有色、建材、建筑、农业等一些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服务关键研发能力得到提升,在这些院所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1家,有国家技术研究中心10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27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些院所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上面的发展,使他们更多能够为本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的支撑,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考虑。从今年7月份以来,温总理亲自提出了要加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有刘延东国务委员牵头组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研和文件起草小组,两个多月以来,研东同志亲自召开了6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21个部门共同参与了工作小组,对全国各地10几个省市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同时也对重点的院所高校进行了座谈,我们认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和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国际强国确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创新制度保障。
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建设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我们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的活力,加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鼓励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我们要完善现代院所制度,推进重点院校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落实科技教育规划的纲要,促进高等教育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我们要稳定支持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公益性的科研活动。建设各具特色的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来支撑科技转变,要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推动创新城市的试点工作,要建设和完善军民结合以国防体系,推进国防科技与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布局相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我们要大力推动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调整优化全国科技力量布局,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形成目标统一科技协作的新格局,进一步高等院校开发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建立科技成果报告制度,加强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开放共享。
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国家重大项目改革评价执行分开,互相监督的厉行机制,拓宽项目渠道,建立项目储备渠道,推进网络视频,建立项目公开透明,完善科技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法人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加强对于科技项目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要完善竞争兴和稳定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创新团队,完善科研课题间补偿和人员绩效,强化预算申报和预算调整程序,明确科研单位,管好、用好服务好科研经费,建立好科研经费的公开、公示制度,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改革,正在按照这些部署正在进行,今年所确定,明年实施科研计划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体制实施,使我们许多院所的间接经费用于人头的经费和科研经费更加适合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进行。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项激励措施,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支撑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的战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交易,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支持作用,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确定不同评价标准,改革科技奖励办法,减少奖项数量,提高奖项质量,改变重项目轻人才的现象,加强对优秀团队和接受人才的导向,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提高奖励的社会公信力。
要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按照人才规划的部署,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规划,促进人才流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工作,要加强一线技能人才培养,要严谨求实,开发包容的诚信,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创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加强诚信自律,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的素质。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的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推进互利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大于科技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力度,逐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支持国际学术组织,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搭建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的平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技术交流和交易,支持科技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我们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大同为兄弟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我们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我们希望经过“十二五”期间共同努力,形成产学研各创新主体功能明确,相互之间有效互动的制度保障,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协同创新取得重大的突破,我们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行高效,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体系整体的效能取得较大提高,知识创新的制度和环境更加完善,创新人才辈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形成全社会推动自主创新的大好局面。我们也在考虑,改革必然会促进创新,我们在设想我们在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在面向2020年的创新范围当中,我们将继续取得快速的发展,能够使我们在2020年,我们国家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