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瑞春:国企走出去会遇地缘政治经济问题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4至25日,2011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段瑞春在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的专题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国有企业是共和国长子经济,在中国国内是可以生根开花的,也可以结果,但是长子经济形态发展到海外去,还用长子思维,长子经济文化去海外拓展,肯定会遇到地缘政治经济的问题,包括管理上的差异。
以下为段瑞春发言实录:
段瑞春: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有三点,一点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段总是国有企业老总人物,我个人的看法国有企业是共和国长子经济,在中国国内是可以生根开花的,也可以结果,但是长子经济形态发展到海外去,还用长子思维,长子经济文化去海外拓展,肯定会遇到地缘政治经济的问题,包括管理上的差异。
第二个我们在文化上的差异肯定很大。
第三个是人才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管理人才里面,中国人少有在海外有管理经验的人,比如说有人说印度有很多海外英才,他们对印度的国有化包括民营企业走出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海归派非常有实力的一群人,海归派在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发挥的作用有限,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邱震海:刘主席提到了共和国长子国营企业,就是体制问题,国资委段总在旁边笑了,不同意刘总的说法。
段瑞春:改革开放30年,20年我是在国家科委,从2000年到国务院国资委,担任过国有大型企业的主席,监管过东方电气集团,监管过一汽集团等等,全国的汽车领域,有的是考察,有些是工作去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成功地跃过了平衡、市场规模和创新成功的拐点,这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新兴国家都必须走过的一步,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今天在中国国际形势,中国新的国际地位,企业新的竞争态势下面怎么办?大会的主题叫做:全球化形势下的企业,我想聚焦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怎么创新?我感觉到中国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对这个问题如果同主导世界经济的跨国公司相比,我们面临四个尖锐的问题。
第一个我们科学研究缺少历史的积累,产业技术在前沿缺少必要的储备,由于过去是长期沿袭技术引进,产业跟踪,商业模式的复制,以及大规模接受外国生产方式的转移,所以在这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创新,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当中被弱化。
第二个问题我们知识产权受制于人,我个人参与过世贸组织谈判,跟美国交往过多次,还有其他的驱动,中国申请专利量有大幅度提高,原来想2020年中国本国发明专利的总量能够达到世界前5位,但是去年达到了8万亿,总量大水平堪忧,我们仍然处在外部包围当中,真正的知识产权占领不能实施,很难解决长期引进落后再引进落后知识产权陷阱。
第三个问题品牌战略实现落实地位,广告还有营销市场,有的时候有一片乱象,所以中国开放的,原来27个,现在可能更多的产业部门,市场产销量前5位,不能说几乎大部分是外部的洋品牌,所以丰厚的市场的收益市场的资源,最后比国外的这些品牌所占有,所以如果中国品牌不能上去,即便我们开发内需市场,中国以消费者驱动的市场发展起来,但是到最后谁能占据这个市场?还没有回答,在这个市场当中,谁主宰还有疑问?中国走向国际以后有一点很突出,今天全球市场上的竞争规则,主要的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政策为主导制定的,所以一些外国的企业跨国公司除了他的技术优势,经济实力的优势以外,依靠规则优势如虎添翼,我们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这一方面还处在朦胧、盲点、误区之中,这一类我们不熟悉国际市场,不了解其他一些国家商业行情以及他们的心态心理,所以这一方面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应当在国际市场能有更大的份额,能有更大作为的企业,这两个方面的课要补上。
我的结论是第一我对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未来很乐观,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站在十字路口,要学习,要提升,真正把创新作为驱动力量,寻求更美好的未来。
邱震海:第一个您对中国未来创新感到很乐观,但是您对中国现在很多企业很多现实不乐观,怎么导致未来您的乐观?
段瑞春:务实、客观必须找准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没有办法前进,更谈不上创新。为什么乐观?第一中国有非常巨大的创新资源,我原来在国家科委写文章,当时写到最多的时候是3800万,我记得有一次到澳大利亚去参加一个学术报告会,中国科技人员有380万,他们底下讨论起来。
邱震海:380更多的是量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我们科技界有一个谜就是诺贝尔奖,科技奖为什么在中国拿不到,到了美国拿到?
段瑞春:我刚才讲380万是前几轮,今天的数字5700万,大概有170万人在研究开发的第一线,比较高,这个数量多,另外一方面一个问题,就是高端人才我们还需要从国外大量吸收,所以出台了千人计划。第二个资源,可能这是我10年在经济上,就是中国已经成长了一支强大的数量可观,质量上升的企业家队伍,包括在座的这些。有了企业家的队伍,在很快时间之内推动了成果转换,另外通过创新,包括今天跟踪学习国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另外改革开放30年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可能在吸收基础上再创造,这一点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我们到国有大型企业看看装备绝对一流,到大学看看科研设施也是一流。
邱震海:这是硬件吗?软件怎么样?
段瑞春:是硬件,软件上这几年提升,香港四位金融家设立的科技奖,我们奖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杨振宁也参加过评为,一年评一次,他们都有这个想法,中国有这么多能人评出来?但是到了后来,他说没有想到评出来的人每年的水平更高,这是装备资源,我们要看准自己的问题,找准自己的软肋,我列了四个,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针对性通过创新提升能力的话,中国的前景是乐观的。
相关专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http://img.ifeng.com/page/btnLeft.gif)
![](http://img.ifeng.com/page/btnRight.gif)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