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浦江创新论坛:自主创新与全球化文字实录(3)

2011年09月25日 11:45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下面回到我们要讨论的焦点问题,第一个焦点问题,张先生可能谈到的,对于两位国际人士理解什么叫自主创新?你有自己的看法?

张景安:关于自主创新,我说一句笑话,中国人谁也说不清楚,外国人听不明白,但是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外国朋友有误会,自主创新在国际上来说就是创新,在外国来说就是创新,我建议翻译自主创新就翻译成创新,因为反对自主创新就反对中国自主创新,因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在国外就是创新,因为国内很多人把学别人,别人做什么他做什么,也叫创新,买来的叫做创新。很多人说就是要有自主创新,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实现摆脱对人家技术的依赖,真正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改变捱打的局面,这个自主创新在中国,多少年以后孙子说这个很可笑,但是今天来说那是中国生命线,是中国强国的必由之路,要高高举起这个旗帜。外国朋友讲中国就是创新,如果反对自主创新,一是不了解中国,二要反对就是反对中国自主创新。

蒋昌建:我们讲的自主创新,也就是外国朋友讲的创新,强调自主的目的是借鉴,或者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

张景安:我听到人家叫创新,他也叫创新。这个不适合。

蒋昌建:国际社会可能有舆论反对自主创新的提法,这个国家变成大国变成强国,必须总自主创新。

张景安:反对自主创新就是反对创新。

蒋昌建:反对创新不是反对中国的创新,也是反对国际上世界上的创新。路先生回应一下,你是不是认同张先生对于创新的解释?全球化经验发生比较复杂,有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享,这样的好主意,创新实施过程当中也好,创新的经验也好,有没有办法在全球分享的可能?

路风: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完全同意张先生的见解,中国自主创新有一个中国的语境,针对的问题刚才张先生说,有的人把模仿当做创新,其实比这个更严重,是因为中国很多年来,很多人认为可以不创新,就引进就行了,引进这就是把技术看作是可移动的物品,你买了外国的设备或者跨国公司设厂发展到设研发机构,中国有了技术,实践证明这是不对的,所以关于全球化和自主创新也会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他们可以互相替代了,都全球化了有技术,躺在家里睡觉就有了技术,自主创新针对特殊语境说出来,含义很简单,就是中国企业应该做产品开发,应该做技术,而不仅仅是引进产品。

第二个问题没有完全回答,我说一点,我觉得Richard P.Suttmeier说的非常详细告诉大家,为什么能力不流动?能力有技术能力,通过技术开发掌握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刚才他讲特别强调的是有组织能力,怎么商业化?通过商业组织,同时讲到了制度体系,这样的东西不流动的,这样的东西必须当你发展起来,对中国来说,特别是认为全球化可以躺在家里的人来说,很多人不全球化了,知识这样流动,产品投资然后合作的机会这么低,为什么还要自己做自主创新?我们的问题是,是条件变化了,但是你有能力利用这样变化条件吗?

蒋昌建:如果按照Richard P.Suttmeier的讲法,我们不太具备,要么我们就等,要么我们循序渐进慢慢把各种要素具备了,我们可能驱动一个创新,深入谈谈这个问题。

路风:这个问题在提倡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解决,原来很多中国企业几乎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在若干前年,中国企业问题自己不做技术开发,依赖引进,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做这个技术遇到矛盾,和现行体制矛盾,我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蒋昌建:我们的企业一个通过引进,一个比如说研发,国外的公司在中国做研发中心,这算是中国的自主创新,还有的甚至直接拿来用,您自己做企业,怎么理解自主创新这个含义?

罗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完成了自主创新,在这个基础上重点谈一下全球化问题,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企业做全球化,我们考虑三个问题,哪些企业适合全球化?这个过程中形成什么积累?需要什么平台?第三个考虑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我认为在中国尤其在IT领域,家电、快销品,产品做得非常好非常优秀。举个例子,我们人手4GID卡,在美国如果有大家感到非常惊异,家电企业利润非常薄,产能过剩,中国企业有必要全球化。从另外的角度说,中国产品在国际很多国家,除了美国和欧洲以外,包括拉美、亚太、中东、以及非洲很多地区这些产品非常有竞争力,不管从价格还是质量上面都是有非常大的竞争力。而且有自己的消费能力。

我以前在公司给一个总理夫人礼物,在卡塔尔国家并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苹果等等,他们喜欢中国的手机和电子产品,我们具备可行性,在中国比较低毛利率的产品向国外输出,我们以前说我们的产品逐步有了创新,在国外埋头骨干,一定把产品走出去,这是不够的,国际品牌不断提升要素,第一让很多人知道,第二个积累品牌。可口可乐出去,日本电气通过电通,韩国所有产品通过三星出去,对于消费者的产品和对商业的产品不一样,中国出去的两个产品一个华为,一个中兴,全球200家客户,能够做点对点沟通,我们大众消费品像手机、电脑、移动硬盘的产品,几千万上亿的消费者,我们不但做成本降低,我们也要不断有品牌,只有有了品牌以后,包括服装你的溢价能力才会更高,不断有积累。

蒋昌建:罗先生的侧重点不是像刚才理解自主创新基础上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他的观点技术创新固然重要,可能要抓市场,抓营销,抓品牌的树立,广阔的市场我们要通过市场慢慢培育品牌能力的建设,慢慢来争取,市场的前进还在那里,接下来问Richard P.Suttmeier先生,您刚才谈到全球化当中的创新有可能遇到一个问题,比如说冲突的问题,比如说自主创新一个技术,这就意味着不是技术本身,可能意味着市场,这个市场不是开拓新的市场,传统市场当中培养新的竞争对手。你也谈到我们能不能建立双赢的策略?而不是灵活的游戏?这个市场上的竞争,有时候正是因为这样的竞争,正是因为对新来者,由于有新的技术,对传统市场新来者戒备,创新某种意义上抑制甚至是打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Richard P.Suttmeier:您说的很好,我觉得说到市场所推动的创新,它的有一方面指的是公平,还有对于资源的分配不公等等,其中规则我们说市场系统的规则会反映,比如说哪一个是主要的,或者说是大玩家,比如说中国或者中国人都意识到了,意识到了是一回事,但是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有的规则不公平,打消人们创新的念头,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机制改变这些规则。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用很详细地来做,我也是做这方面的研究,用知识产权的问题,尤其技术标准也是这样,这些都是中国现在自主创新要注意的问题。

另外我们现在也看到,在全国大家也知道,现在也有很多的一些利益冲突,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把我们这些关于规则的讨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找到一个新的机制,我想大家可以乐观地去说,我们要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案,然后你就可以对于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更加乐观,但是如果没有办法找到解决办法可能有问题了,我觉得知识产权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明显,现在的知识产权的规则,已经体现了主流的做法,中国知道,印度也知道,很多国家都知道要按照协定来行事,你也可以在贸易或者其他方面,参照这个协定,使得很多事情的行事更公平。国家政府已经开始迎接了创新的挑战,把它当做重要的事情做,而且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来想有什么样的支持方案?

蒋昌建:乐观,他谈到了如果你觉得传统市场当中,你是新来者,带着新兴技术进来了,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可以改变不公平机制进行,的确是我们想象的路径,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改变游戏规则,甚至创立规则很困难,有时候在努力过程中完全消失了,但是不管怎么样,Richard P.Suttmeier教授提了很好的路径,必须要致力于改变这样的规则,建立一个新的机制,这个问题联系到Howard Shatz讲的,我们是不是有本地化的支撑,比如改变机制,我们要假以时日,我们要利用资源在市场上至少不能说打败对手,不被对手打败需要很多知识,这个时候体系的作用发挥了,比如说风险投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说商业方面的咨询公司,怎么样提供建议?比如在法律上面怎么样提供支撑?这是一个系统问题。接下来我问一下Richard P.Suttmeier,您说的是美国的案件,我们回到中国,你说大学里面搞研发,我们可以成立小的公司,我们需要有律师的支持,需要相关咨询公司支持,也需要风险投资商的支持,还需要制度体系支持,构成了大的系统,创新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往往可能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中国有一种情况,第一个中国很多创业者,或者是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他们一般来说都没有耐心,他们都希望一年搞技术研发,第二年搞市场拓展,第三年就准备IPO,最好第四年、第五年就可以上市,圈钱,然后进一步发展,没有时间等10年-20年,没有时间等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您说到风险投资,的确不错,在中国也活跃者大大小小外资、中资、合资的各种风险投资,但是坊间有一个说法,现在风险投资是不风险投资,因为他们对于高风险兴趣不大,对于快销品,比如资源类感兴趣,如果告诉我铁矿缺少钱要投资,他们就去,如果说铁里面流失多少东西,可能没有人听,这种情况不能说普遍,但是很严重的情况,怎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Howard Shatz:我确实和中国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我只来了几次,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下次如果多来几次就能说中文了。尽管我了解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不能说中国通,我的这个观点,现在在广州为广州的一些项目提供建议,我发现广州有很多企业家,他们也有风投者,慢慢我才开始了解广州,但是这意味着我对上海完全不了解,上海中国的一些情况总是让我觉得很困惑,说到不耐心、不耐烦、等不了,我想这对于刺激机制的一个反应的问题,如果企业家可以关注短期利益,肯定他们会因此而更加短期利益,如果说你给他一个刺激机制,让他长远,他们可能因此而改变。就因为现在他们可以从不耐烦等得到很大的利润,所以他们会越来越不耐烦,我们看到。

蒋昌建:2008年时候拿多少钱创公司?

罗峰:几千万美金。

蒋昌建:用什么东西忽悠几千万美金?你是华为的高管?

罗峰:首先我们并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已经有产品和商业模式,包括一段运营,并不是在2008年融资的。

蒋昌建:前面已经有了融资了。

罗峰:对。

Howard Shatz: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很多有创新的公司来说,在美国我们看到,公司越来越大,然后在某些方面就鹤立鸡群,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生物技术公司,他现在发展了非常大,后来他把研发转到一个新的公司,这个新公司通过风投融到了4000万的美金,事实上如果你能够转出去,建立新公司,就能有更多的人,作为创新公司需要多少人力和创意?这就是我们说的耐心不耐心的问题,你必须要了解从长远来看,肯定有更大的回报,人们才会耐心下来,比如有更大的市场,比如有股市做IPO,如果成功成为大公司,别的公司会收购你,如果说那个系统设置好了,着眼长远肯定会有更大的收益,风投比如说投资于铁矿,不当做风投,因为我们风投算是自主创新,我总是想究竟在全球系统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做自主创新?对于美国来说,他曾经有一个国际的体系能够让他做创新,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受过很多培训,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我一般不想用硅谷的例子,因为每个国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硅谷,我觉得硅谷这个模式是非常独特的,而且他也不一定能够复制。

硅谷用了很多移民的专家,比如说说到自主创新,你也可以你们全球化的优势,但是如果运用风投,比如说在没有办法阻止中国采用外资的公司,或者说是风投公司,不管谁在这里做业务,只要得到很大利润有很多刺激机制,就可以成型。在买公司的时候,就要讲到市场、知识产权,还有它的成本,我觉得学习非常重要,对于自主创新来说学习非常重要,如果建立一个集群肯定会有更大的收益。

 

相关专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liuxd] 标签:中国 全球化 问题 市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