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上任一年来首次独家面对成都商报,正面回应这次奶业标准之争:“在我看来,中国乳业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 。”[详细]
新国标争议不断,而洋奶粉又在此时涨价,不得不让人怀疑洋奶粉是否成了全球最差乳业标准的最大受益者。[详细]
6月15日,生乳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后,素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该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 王丁棉表示低标准奶含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那还不如喝开水。[详细]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随后均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 [详细]
在乳业内部,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其中南方派是以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质疑新国标;北方则是以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详细]
乳业新国标颁布实施一年后,近日被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为“全球最差”的乳业标准。他表示,标准降低后,一些以经营常温奶为主的大企业可以收购更多的原料奶,从而有足够资源占有市场;而巴氏奶对奶源质量要求很高,一旦标准降低,意味着优质奶源减少,将影响巴氏奶的市场拓展。“这两个问题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少数寡头的垄断。”王丁棉说。[详细]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表示,他当时作为专家组成员,对黑龙江、内蒙古等牛奶主产区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在夏秋旺季,散户养殖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g/100g的标准,而在细菌总数上,质量好点的也多达到200万个。他解释,正是因约70%的牛奶出自散户,主体养殖群体不达标,所以国家将标准降下来。“按照2.95克/100g的国标来执行,乳品企业生产的牛奶都要倒掉!”[详细]
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表示,牛奶里最大的营养物质实际上是钙,这里的钙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质稍微低了一点、稍微稀了一点,这有那么重要吗?此外,标准降低之后,奶农能达到这个标准,起码能让消费者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真正的牛奶。[详细]
乳业“大整顿”终于有了最终结果。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到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国共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近半数企业被淘汰。[详细]
已经执行一年多的乳品新国标在近期饱受各方质疑,部分乳业界学术权威也对其开炮,认为该标准在拿国人的健康开玩笑。中国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认为,该标准必须修订,不能拿国民的健康来做买卖。[详细]
“若按国外标准检测体细胞,八成牛奶或不合格”。对于炙热的乳业标准争论,国内一家奶业企业董事长也按捺不住发出一份建言书,直言国家标准牛奶卫生指标过低,建议增加牛奶体细胞检测。业内人士预计,如执行每毫升60万的体细胞检测标准,预计国内80%牛奶不合格。[详细]
牛奶的安全国家标准究竟该由谁来制定?如果我们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简单地看成两个人,那么就应该由这两个人共同来制定,生产者说出自己的各种质量标准下的生产成本,消费者评估自己的健康需求和支付能力,双方在谈判中达成妥协——最后确定的标准,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而是最能接受的。制定一个行业的标准和规则,如同制定一部新法律,让利益各方充分参与、以民主的方式讨论,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详细]
国产乳业问题的症结就是质量安全,而首要解决的就应该是提高乳业标准。没有高标准严要求,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乃是商业经营的规律,不可逆违。[详细]
这种不督促、协助乳品生产者提高喂养质量,而是一味迁就落后的生产状况、降低行业标准的思维路径,无异于本末倒置、削足适履。表面看用心良苦的监管方式,恰恰成纵容我国奶业长期低水平粗放式经营根本症结所在。 [详细]
“从国情出发保护奶农”是内蒙古乳协为乳业标准降低辩护的主要借口。如果奶农也有自己的协会,他们一定会站出来极力反对:明明是少数大型乳企绑架了乳业标准,为什么要拿无辜的奶农当挡箭牌呢? [详细]
企业有没有绑架标准,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类国家标准,完全没有消费者的声音,我们只能百分百被动地接受。”任职公务员的老刘表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