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另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一项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发现,73%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比较严重;有1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已非常严重。从这份调查问卷看,通胀的现实已经被普遍认可,但对此次通胀的成因和对策,官方、学术界和民间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目前,很多媒体都通过各种方式,教民众如何应对通胀的。事实上,面对通胀,普通民众就算成为精通通胀的专家,不管如何应对,财富都会缩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税”,所有持有货币的人都会被抽税,通胀率就相当于税率。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学课本中,通胀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必然产物。人民银行编发的教材有这样的表述: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过程。因此,官方语境中,总是尽量回避通胀,称之为物价上涨过快,或结构性物价上涨。
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每个人都被抽税,富人同样受损,为什么通胀是劫贫济富呢?依照大家熟知的理论,通胀就是流通纸币超过实际所需纸币数量,造成物价上涨。市场上有100元纸币,正好有100元价值的货物,不会有通胀。当市场上有100元价值的货物却有200元纸币时,价格涨了1倍,通胀出现了。而通胀中不受损,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持有货物,这对商家适用,对普通民众很难操作;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纸币收入。问题的关键,在于那多出的100元,究竟到了谁的手里?
在国内总体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出现通胀,显然是货币太多了。虽然央行否认,很多人还是认为货币超发是导致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专家们谈论了太多的货币超发,却没有解释清楚这些钱究竟发到哪去了。如上面分析的,如果这些钱发到了所有的民众手里,通胀对大家就不会有影响,但民众的收入并没有大幅提升,工资也没有明显增长。有人说,这些钱在重大工程、金融机构、房地产市场。如果是真的,结论就是,在本轮通胀中,他们不会受损,甚至会得益。所以,只要民众的收入没有以通胀率的速度增长,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应对,都是受损方。而那些超发的货币总归有个落脚点,公众没有得到,就会有其他人得到。这就是“通胀是劫贫济富”的原因。
普通民众更受损于通胀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必需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无论价格多高,你都得买。而富裕阶层,奢侈品涨价,可以选择不买。就是说,富裕阶层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的方式减少通胀冲击。
学术界已经公认,通胀不仅是普遍的财富剥夺,也是明显不公的财富再分配。因此,从长远看,应对通胀,减少通胀对整个社会和民众的冲击,除需调整货币政策外,更需要通过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各种手段,打破目前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均衡不合理的状态,建立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提高大多数民众的收入。
另外,最近,周小川行长将他提出的“池子”解释为“外汇储备”,已经有专家反对称,“外汇占款增多是货币发行超量的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美国过去多年的货币扩张并没有带来通胀,除中国廉价商品的功劳以外,还得益于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华尔街的金融市场成为了美国对付超发货币的池子,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起到了池子的作用。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房价下跌,资金从房地产市场出逃,可能会加剧国内通胀。
从更长的历史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迅速崛起,基建、厂房、机器等事实上也起到了池子的作用,抵消了每年20%左右的货币增幅。但由于房地产一家独热,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停产、倒闭,导致制造业的“池子”功能弱化,出现了大量游资,从而推动了通胀的加剧。可见,经济结构的失衡也是通胀的重要原因。
总之,应对通胀,需要从货币的发行和货币的吸收两个角度综合考虑。除去将货币发行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外,还需要恢复经济结构的平衡,防止某些产业过热或过冷,避免“池子”失效或形成危险的堰塞湖。而更重要的是,调整收入分配机制,使民众具备应对通胀的能力和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