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公益事业发展需要包容红十字会

2013年04月23日 07:31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章高荣

0人参与0条评论

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其后民间参与地震救援、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的热情高涨,但中国红十字会再一次陷入信任危机。先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出的募捐倡议遭到网友满屏“滚”的回复,之后有网络媒体爆出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台湾地区的红十字会交“买路钱”才能进灾区的不实消息。4月21日,不少媒体将中国红十字总会主管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壹基金做对比,刊发报道称,截至4月20日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收到的捐款仅为14万余元,而壹基金达到了2240万元,前者仅为后者的一百六十分之一。这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到目前为止,红十字会在此次赈灾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丑闻出现。但从舆论看,红十字会的确遭遇了不利局面。可以说,这是“后郭美美时代”的红十字会未能有效重建信任和民间慈善迅猛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毋庸置疑,红十字会需改革其现有体制和制度,也需进一步加强公开透明和公共传播上的专业能力。事实上,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后也开展了积极尝试,但无论推动信息公开、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还是引入国际红十字会评估体系,多项改革措施都未能有效重建其公众信任。中国红十字会系统似乎进入了“无论做与不做,无论做得对还是错,做得好还是不好,都将饱受公众的质疑”的不利境地,其公众信任的重建任重道远。

的确,在重建公众信任方面,红十字会能做的有很多。比如可与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在救助过程中形成链条,各司其职;可通过引入民间慈善加强自身公信力。在此次芦山地震救灾中,中国红十字会协助微博名人李承鹏进入灾区便是一个好的尝试。

但仅依靠提高透明度仍无法重建公信力。当前阶段只有加强公众的参与感,才能有效重建信任。公众参与感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将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资源动员能力的社会名流纳入到红十字会的募款过程以及项目和管理中来,通过他们,将红十字会的价值及专业性等传递给普通公众。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设计有影响力的项目,加强公众的参与感。

我们也需要看到,部分网络舆论对红十字会穷追猛打背后隐藏着非理性,这会对公益行业产生破坏。现代慈善发展需要理性与宽容,其中包括对捐赠者宽容、对慈善组织宽容、对慈善行为宽容。宽容并非指坐视丑闻一再发生,而是需要辩证看问题。当美国联合劝募会这家“百年慈善老店”挪用善款、英国广播公司(BBC)私吞善款10万英镑之类丑闻发生时,西方公众并未将这些慈善组织一棒子打死,而是理性看待这些慈善组织,在肯定其功劳的同时,对其丑闻予以批评。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慈善生态和慈善文化所需要的。

对红十字会而言,我们需看到其成就。这不仅是对该机构的某种肯定,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参与红十字救助事业(如各种献血活动、街头募捐活动)的红十字志愿者的肯定,是对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肯定。

此外,对红十字会的理性看待也是为新兴民间慈善组织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这些目前具有较高公信力的慈善组织未来是否会出现丑闻。如果出现问题时,我们仍以对待红十字会的方式来对待它们,则整个行业只能处在一种不断建设与摧毁的循环中,而无法如欧美等国家那样,让慈善行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对红十字会的包容其实也是慈善的本意。慈善宣扬的是行善而不是作恶,慈善是对社会的建设性推动而不是破坏性重构。这种理念也需要惠及慈善组织本身。中国当前不缺善心,故而对善心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对红十字会的宽容,也是未来对每一位捐赠者乃至社会良性发展的保护。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慈善 中国红十字会 公众 中国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