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地震:让中国慈善迎来又一次挑战

2013年05月08日 10:58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0人参与0条评论

芦山地震抢险救援的第一个阶段刚刚过去,汶川地震的5周年纪念日也将要到来,近期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捐款的去向上。在经历了郭美美事件对中国官方慈善机构的洗礼之后,此次芦山地震的重建过程里,人们捐款的去向有了民间慈善机构这样新的选择。但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慈善机构,要做到透明,公开,保持自己的公信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澜访谈录》纪念汶川地震特别节目,特别邀请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国胜一起探讨近期颇受关注的慈善问题。

新媒体时代,舆论很容易将一个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击垮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越来越强的舆论引导作用,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慈善机构,都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特别是有关慈善机构的公信力的问题更是被人们不断讨论热议着。邓国胜教授认为这对慈善机构既是“危”也是“机”。有时一个微博,一个事件的曝光,就足以摧毁人们对一个慈善机构的信任;而对于民间组织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去应对新的媒体环境。邓教授表示:民间慈善机构可以利用这种现代传媒技术非常及时地、高效地去传递自己的信息。所以,这既是危机也是一个机遇。

当此次地震发生之后,以民间慈善为代表的“壹基金”募得大量捐款,而红十字会却再次遭受巨大的一个舆论压力,对此王振耀认为在面对大众媒体时,我们所有的公共管理机构都需要进行巨大的调整。对于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网络上百分之七十的人其实更理性,他要求红十字会更多的做体制性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对某一个事件的调查。此次地震捐款中,获得捐款最多的是中国扶贫基金会,2.3亿,第二是“壹基金”,然后才是红十字会总会,这是因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从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去行政化改革,扔掉铁饭碗和行政级别,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这些年就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它的信息的披露,慈善资源使用的效力,以及组织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可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红十字会怎样面对种种“尴尬”

在采访中王振耀和邓国胜教授也给中国红十字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要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应该更进一步的向社会开放,把体制和做事的风格都要来变一变,然后由理事会聘任执行长,决策层、监督层和执行层能够有所分离。二、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的流动,绩效的考评。三、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现在基层的红会的透明度是非常低的,要在捐赠的过程中更加尊重捐款人的意愿,要把捐款用的更有效率。

从汶川到芦山,民间慈善的进入带来根本改变

邓国胜教授曾经就汶川的捐款重建做过评估报告:汶川地震时,中国的救灾制还是募款机制,当时指定只有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一还有十几家国字号的基金会可以进行公募,其他的慈善机构不可以进行公募的。但今天“壹基金”已经取得公募资格,这就让救灾募款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行政的选择机制到一个社会选择机制,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我信谁我就捐钱给谁”。在芦山地震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机制来让民间和政府之间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互相协调,那将会闹出更多的矛盾。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将近百分之八十的社会捐赠资金主要是流入政府的财政账户,由政府来统筹用于救灾。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利就是便于政府去统筹、去管理和分配;弊就是不利于民间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民间活力的发挥。其实在救灾过程中政府和民间组织各有所长,政府可能善于硬件,比如盖学校、盖医院、修道路;而对于一些软性的服务,比如说陪伴灾区的群众、搭建公共活动空间等等互动交流活动,正是民间组织的强项,他可以动员更多的志愿者来参与,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

政府与民间,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协调平台

谈及民间慈善资本,王振耀认为政府应该尊重民间组织,特别是在充分尊重捐款人意愿的前提下来进行统筹,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矛盾。从此次芦山地震的救灾过程来看,在民间和政府之间建立专业化的协调平台,包括信息的共享机制都还是相当缺乏,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今震后的恢复重建开始了,只有顺利的搭建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民间的捐款才能够和政府形成一种有效的衔接。来源:《杨澜访谈录》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慈善 民间 地震 汶川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