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芦山灾后重建模式尚存争议

2013年05月11日 04:0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彭戈

人参与条评论

在芦山7.0级地震发生十天之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进入5月,伴随着灾后过渡安置工作的推进,灾后重建成为新一轮的工作重点。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则是目前核心工作之一。

“目前省里已经着手启动灾后重建规划编制。这是灾区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四川省经信委规划发展处的一位人士表示。

在重建规划编制推进之时,与其前后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地震灾后重建模式却都相继引发了争议。

重建规划6月完成

随着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结束,“五一”小长假之后,四川开始着手进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4月29日,四川省政府印发下达了《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组。据了解,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包括一个总体规划和城乡住房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公用服务设施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

“‘五一’后我们已经召开了编制工作会,明确了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预计到6月份相关规划能够完成。”四川省经信委的一位人士表示。该委与四川省商务厅在共同牵头进行灾区恢复重建的产业规划编制。

而在“1+11”产业规划的所指之处,正是未来将全面展开的灾后重建。

但在有关灾后重建模式的思路上,学界和专家层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在芦山地震灾区的重建模式上的思路颇有分歧。

中国防灾减灾首席科学家王昂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芦山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应充分借鉴汶川地震的重建经验,采用对口援建的方式,“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在他看来这既可减轻中央的负担,也能举全国之力加快重建。同时他还认为借助重建之机,可以拉动东部一些产业转移至此,以解决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而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牵头组建的课题组,则提出了另一套重建思路。在其5月9日向四川省政府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发展型重建思路。

“雅安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主要包括水电、石材等一些资源型产业和低水平的纺织、机械产业。重灾区县份要想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的机遇并不容易。”在他看来,芦山、宝兴、天全等重灾区面临企业规模小,产业支撑力不强、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重灾区本就属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产业重建和转型都受到很大限制。“现有一些产业甚至也需要迁出去。”

生态诉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晓鸣认为只有借助雅安良好的生态条件,走生态农业和“绿色工业”以及旅游业想配合的产业转型之路。

同时,郭晓鸣认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放缓情况下,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收入减缓,不利于重建资金筹措,“举全国之力来对口援建的‘汶川模式’并不适合芦山灾后重建。”在其课题组提出的方案中,建议采用“政府+部门+企业+灾区”的立体化对口援建机制。

在该设计中,“政府对口”是由四川省内各地市州按照GDP总量排名,由一市(州)对口援建一个或多个重灾乡(镇);“部门对口”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交通部、住建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援,由省级各对口厅局具体协调、推进和实施;“企业对口”主要是争取中央企业和安排省内国有企业援建,为灾区产业重建引入资金和项目,也为灾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而地质学家、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总工程师范晓也认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项目开发商要格外谨慎,保护良好生态,维系其长远可持续发展”。

 虽然专家和学界对于重建模式和发展思路颇有争议。但从政府层面而言还尚未到定夺之时。“现在四川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是经济放缓之后,资金压力大。其次是灾区经济发展滞后。”一位四川政府内部人士表示,虽然重建模式未定,“但外来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wanggq] 标签:芦山 规划 灾区 产业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